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3G手機對大學生社會交往的負面影響調查報告【4】

——以徐州九所高校大學生為例

孫一文?

2014年02月13日09:4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如今,社會資本是衡量一個人是否能夠融入社會的重要依據。大學生是主要獲取理論知識卻又即將步入社會的特殊群體,急於獲取最大化的社會資本,以更好地邁入社會。適逢處於社會巨變時期,世界處於一個“地球村”,信息、思想、文化處於不斷交流、碰撞、融合的階段,傳統的人際交流、群體交流越來越無法滿足大學生對社會資本的需求,他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發展需要。3G手機的出現恰巧滿足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需求。微博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刷微博”成為當今較為流行的方式。微博將字數限定在140字之內,信息精簡,花費較短的時間就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倘若對於信息有興趣,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私信、評論等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無形中擴大自己的交友圈,更容易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大學生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后續關注等方式進一步了解信息內容,社會資本就在這樣一個個“碎片式”積累中不斷擴大。這樣獲取社會資本的方式極為便捷,但也顯現出它的弊端——封閉式交往。人們運用3G手機的同時,反過來被3G手機所操縱,手機信息引導大學生如何獲取社會資本,大學生一味運用3G手機,卻忽視正常的社會交往,因而在這樣的過程給大學生心裡套上兩層枷鎖:一是交往焦慮。這種焦慮包含著對人際交往的心理期待,同時也包含著對交往的恐懼與厭煩﹔二是信息恐懼。保羅•萊文森有一種見解,即一切生命都依賴信息而繁榮,缺少信息,脫離接觸社會造成的誤解往往比接觸過多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7]。即使手機對大學生造成這樣的心裡枷鎖,但是由於其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還是會在一些社交場合不自覺的拿出手機翻看信息,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對大學生的社會交往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

3.手機能夠實現大學生“移情”心理需要。心理學將大學生時期稱為青年學生的“第二心理斷乳期”,筆者在前文也多次提到大學時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那麼究竟特殊在何處?第一,大學生剛邁入大學校門,脫離初、高中階段長期的升學壓力,同時大部分同學遠離家長的管教,較為民主與自由的環境與封閉和高壓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反差,部分大學生有時間難以適應這樣的變化,行為上表現為過度娛樂。第二,由於長期以來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大部分學生對於大學教育方式認識不清,對於自己的發展方向、人生目標沒有明確的認識與定位,從而導致學業的荒廢。同時由於 “拼爹”、“啃老”思想的流行,大學生容易陷入悲觀情緒,持“學習無用論”的看法。第三,大學生通常遠離父母、親友,在面對挫折、失敗等消極因素時,自我排解的方式並不多。正是上述三個因素,構成大學這個特殊的時期。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移情心理,轉移自己的關注目標,寄情於其他事物,而手機這樣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家伙”成為大部分人的寄情目標。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大學生可以找尋親友傾訴苦楚﹔通過游戲等方式大學生可以宣泄情緒﹔通過發表觀點的方式大學生可以展示自身,在虛擬世界中獲得認可。保羅•萊文森在“補償性媒介”理論中指出,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都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媒介或某一種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補救和補償,媒介的進化是人的選擇的結果,更好地滿足人的需要的媒介被保留了下來[8]。手機使以前一切媒介的非移動性得到了補償,人們從心理、行為上越來越依賴高智能化的3G手機,漸漸產生依賴,出門攜帶手機日漸成為一種習慣,潛移默化的改編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社會交往模式。

四、啟 示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與上文的闡述,3G手機對大學生社會交往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不言而喻。雖然目前的負面影響表現不是很明顯,但大部分同學並未意識到存在的危害性。因此,需要學校方面做出適當的引導,多開展豐富活動從而促進大學生正常的社會交往。同時社會多方也要營造一個更加寬鬆、自由的環境,吸引大學生多“走出去”,從而減緩3G手機對大學生社會交往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魏麗宏.關於我國手機媒體研究的文獻綜述[J].新聞與傳播,2011(6).

[2] 劉博.第三代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前瞻及對策思考[J].網絡財,2010(10).

[3] 陳勇.手機媒體呼之欲出掌上世界無線風光[J].每日新報.2006(8).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 庾月娥,楊元龍.使用與滿足理論在網上聊天的體現[J].當代傳播,2007.

[6] 靖鳴,劉銳.手機人際傳播的動機分析——“手機傳播的人際動機、心理與社會學解構”之一[J].新聞知識,2008(6).

[7] 梁娜,楊爍.80后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調查報告[J].東南傳播,2009(3).

[8] (美)保羅•萊文森著.何道寬譯.手機——擋不住的呼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