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閱讀行為的滿意度分析
受眾的對於媒介使用效果是否滿意,先分析受眾使用媒介的的目的然后再對比受眾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受眾進行微閱讀是基於自身的需求,40.4%的受眾是因為需要獲知最新的信息,21.3%的受眾用微閱讀來打發無聊的時間,17%的受眾則希望通過短暫的閱讀方式自己,娛樂一下,19.1%的受眾希望能夠獲取一些新知識。83%的受眾都是認可微閱讀的使用效果,這種片斷式的媒介使用也逐漸成為滿足日常信息供應的,形成一種新的媒介使用體驗(如圖2所示)。
在閱讀過程中,是否主動尋求利己信息也是衡量一個受眾是否對這種媒介具有依賴感和信任感的重要評標准。85.1%的微閱讀的受眾會在閱讀時主動尋找利己的信息,比如個人愛好攝影,就積極的去尋找關於攝影的微博﹔想學韓語的受眾可以通過網絡尋找各種語言學習團體。
受眾因自身對外在信息的需要進行微閱讀,以滿足自身的社會或心理需求。同時受眾的微閱讀行為也是理性的,為了自身的興趣利益和使用動機,並能夠清晰的表達出來。調查結果也表明當受眾對媒介的的需求越大,對媒介的情感認同也就越高,同對媒介的關注度也就越多。在調查中,所顯示受眾進行微閱讀的第一需要是新聞信息類消息,証偽了大眾關於受眾進行微閱讀是為了娛樂的觀點。正如李普曼所說,“他生活在一個既看不見、又不理解,還不能掌握的世界中”,他即指受眾。媒介聯系了“身外的世界”,建構了“腦海中的圖景”。隨著世界的更新加快,人的生活節奏也會越來越快,人們可能沒有辦法安靜的坐下來獲取媒介信息,而通過微閱讀這種片斷式的媒介使用方式來獲取信息將成為一種常態。
參考文獻:
[1] 白曉旭,李玉斌.促進大學生微閱讀行為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2(7).
[2] 庫利.人類本質與社會秩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3] Giddens Anthony,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u, Cambridge Polity,1990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