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媒體時代下傳記性報道的現狀
進入全媒體時代之后,傳記性報道雖然在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但由於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及要求,現階段的傳記性報道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傳記性報道仍未成為新聞報道中的主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受眾即市場”的觀念主導下,媒體在報道內容和報道形式的選擇上越來越迎合受眾口味。當下,媒介的使用與攜帶愈加便利,任何人都可以傳播自己的所見所聞。那些內容短小精煉、便於在各類媒介上傳播的信息仍在新聞報道中居於主流位置。而傳記性報道屬於一種深度報道,對傳播人的媒介素養、把關能力等都要求頗高,普通人很難做到對資料的搜集、完善,而且深度報道大多篇幅過長,大多受眾沒有耐心和時間看完。
2.傳記性報道的把關人單一且缺少變化。與其他報道形式不同,傳記性報道是一項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且見效慢的一種報道形式,這導致很多媒體不願在這上面投入過多。例如,《名人傳記》中諸多傳記報道都是出自同一位作者﹔視頻類傳記性報道則模式固定,新意少。傳記性報道的現狀是:信息的差異性小、傳播者主要為主流媒體,傳播目的單一化隻為特定任務服務、受眾則是受前兩者影響,數量少導致差異性小。三者綜合導致傳記性報道對信息的把關單一,傳記性報道突破少,形式僵化並且主題格式化。
3.傳記性報道的內容國際高端化,對普通人群關注度小。受意識形態影響,我國傳記性報道的選題大多定位於高端的、政治色彩濃厚的、國際政壇上的人物。如《楊瀾訪談》所選的人物大都偏於上層人士﹔《世界周刊》則主要結合國際熱點,選擇國際政要等﹔《名人傳記》就更是側重名人事跡,塑造意見領袖來奪取話語權,這也影響了普通大眾對傳記性報道的熱忱度,如此循環往復,傳記性報道的地位顯而易見。
傳記性報道作為大眾傳播的一種傳播方式,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2]。它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由此可見,選題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受眾的關注度,與普通人接近度小的報道,很難引起人們的共鳴,進而流失受眾。
四、全媒體時代下傳記性報道的未來發展之路
WebX.0語境下,私人領域將越來越多地依靠網絡的力量而建立和維系,這就為全媒體時代下人物傳記性報道提供了一個便利:資料的可控性、人們的偷窺心理的可滿足性。我們現在正處在Web2.0到Web3.0過渡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傳統媒體進入新媒體的絕佳時期,也是傳記性報道走向立體化的時機[3]。鑒於此,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全媒體時代下傳記性報道的未來發展之路。
1.注重微媒體,拓寬傳記性報道
微媒體專注於微博營銷思想、方案、案例、工具,具有信息的增值性、微媒體整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性、自發的傳播性、自然選擇性[4]。因此在傳記性報道的前期與后期均可利用微媒體的上述優勢,形成鏈接與互動。前期利用微媒體進行預熱宣傳,集中受眾注意力,充分發揮信息增值性,把握報道的著入點,從受眾關注的話題人物中進行篩選。例如,在網民活躍的論壇尋找立意方向、開設專門的傳記性報道關注人物專欄。后期則利用微媒體的自發傳播性、自然選擇性,開設評論、留言平台,進行相關后續追蹤報道,集中反饋信息,為下一次報道打基礎。當下盛行的訪談類節目,在前期宣傳中較多採用微營銷策略,2013年3月11日《超級訪問》在十二周年特別巨獻中,官方微博就採用了與網友有獎互動、前期宣傳等諸多方式,這也是全媒體時代下傳記性報道應該借鑒的。
2.報道內容資源由“巨內容”向“微內容”轉移
巨內容就是傳統媒體的主體內容,是體現新聞的重要性、接近性、時效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新聞價值的內容,具有普遍興趣和意義的內容[5]。微內容,與之相對,指的是小制作、精煉的內容。“巨內容”向“微內容”轉移,即把那些符合報道標准的內容進行篩選,篩選的理念則是針對分眾的、個性化的豐富內容資源進行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如當下電子雜志小眾化趨勢,針對不同群體的受眾按主題進行分類,內容短小精煉,傳記性報道也可借鑒來,選取一個角度進行切入,把以往龐雜的內容分階段、分主題進行報道。
五、結 語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新聞形式充斥大眾眼球,但傳記性報道仍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為深度報道的一個分支,它著力於人物深度剖析,力求全方位展現人物本色,避免了“淺新聞”的華而不實。
正如上文所述,全媒體時代的傳記性報道要打破常規,結合自身特點,利用新興媒體的優勢,走傳記性報道的變革之路。相信未來的傳記性報道會在新舊媒體的撞擊之下,衍生出更多的題材方式。(作者簡介:趙婷婷,女,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理論與實務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秀英,郎明.論全媒體時代的傳記報道[J].媒體與傳播,2011(8).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喻國明.傳媒變革力[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9.
[4] 微媒體.[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62660.htm.2012-09-26.
[5] 巨內容.[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2015-05-22.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