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研究

媒介生態視野下電視科普欄目發展策略研究【3】

方可人 李雅箏

2014年02月13日14:5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電視科普欄目的生態構建

所謂“生態位”,奧都姆將之定義為:“一個生物在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狀況,而這種位置和狀況則決定了該生物的形態、生理反應和特有的行為[4]”而對於媒介而言,媒介生態位決定了媒介的功能、屬性和其他特征。媒介生態位從時空上分為時間生態位和空間生態位,電視媒介所佔據的是時間生態位中的頻道生態位。從營養生態位來看,受眾資源與廣告資源是傳媒的基礎生態位,而不同媒介通過自己的特有功能爭取基礎生態位中的分層資源,可以說媒介間的競爭也是生態位的競爭。而基此,本文提出電視科普欄目的生態循環發展的模型(如圖1所示)。 

(一)電視科普欄目的生態“四位”策略

1.生態定位。生態定位是關乎電視科普欄目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策略,必須遵循科學、嚴謹和准確的原則。媒介的生態定位基於對信息、廣告、渠道、受眾、人才等資源的綜合考慮,目前電視科普欄目相關資源匱乏,在生態定位上隻適宜採取泛化的生態定位,即生態位較為寬廣、模糊,以獲取更多的發展空間。例如《走進科學》欄目雖被質疑科學性不足、娛樂化痕跡過重,但卻贏得廣泛的受眾關注。筆者認為將科普概念泛化或模糊化,以獲取更多的受眾資源,是現階段電視科普欄目正常的發展策略。而隨著相應資源的充足,電視科教欄目應該逐漸採取特化生態位,針對特定群體的科普需求制作高品質的科教欄目,逐漸提高受眾的欄目忠誠度,形成穩定收視群體,維系穩定收視率。

2.生態錯位。電視科普欄目的生態錯位指電視科普欄目與其他電視欄目之間的錯位,也包括電視科教欄目群落中不同欄目的錯位,這種錯位體現在欄目的時段的選擇、頻道選擇以及受眾定位上。國家四級辦電視的體制使各頻道保有一定規模的固定受眾,頻道間在一定程度上 “井水不犯河水”也避免了生態位的趨同,為各頻道實現空間生態位錯位競爭提供了客觀條件[5]。然而,筆者認為錯位是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考慮的策略,由於目前科教欄目數量本就稀少,現行策略應更多的集中科教欄目與其他欄目的錯位上。

3.生態借位。電視的播放時間和頻道有一定限制,在電視生態系統中科普欄目邊緣化有自身問題,同時也是其他類型欄目掠奪有限的生態位所導致,而電視與網絡媒介的融合為電視科普欄目的生態借位實現可能。2012年中國網民已達到5.3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為3.88億,網絡媒介擁有龐大的受眾和寬廣的傳播渠道,對於電視科教欄目而言,向網絡平台“嫁接”是邊緣化困境突破的重要策略。目前網絡電視台是電視科教欄目的主要移植平台,然而,除中國網絡電視台在網站點擊率中可以排進百強以內,地方網絡電台都在數萬名開外。與其他社交媒介、門戶網站以及視頻網站展開合作、建立有效的共贏模式是電視科教欄目值得研究的問題。

4.生態補位。生態補位指電視科普欄目應對一些網絡素材的進行深入挖掘,並利用網絡上的科普個人和非政府組織人才資源,彌補電視科普欄目專業化人員不足的問題。網絡是個人以及非政府組織進行科普的主要渠道,科普愛好者和相關科普公益組織通過網站、微博等網絡媒介創建了諸多網民所喜聞樂見的自制科普欄目。如由科普公益組織“科學鬆鼠會”的“謠言粉碎機”微博,對如“吃韭菜能壯陽”、“豬肝明目”等群眾日常生活中時常聽聞,實為“偽科學”的信息予以辟謠。又如近年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甚火的《飛碟說》,用Flash動畫形式,生動詼諧地對時下社會熱點進行科學解讀。這些自制節目在內容上貼合地氣,熟悉特定群體的科普需求,從而受到廣泛關注。這些在公眾環境中孕育而生的科普資源在素材上豐富,表現形式上多元,對於現存電視科普欄目挖掘新的節目選題、進行表現形式上的創新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電視科普欄目制作人員應與相關科普愛好者、科普公益組織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並對公眾自制性科普節目提供技術性支持,提升自制性科普節目的呈現質量,實現雙方資源的相互補充。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