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2期

在團結協作中發展新聞傳播教育——訪四川大學教授邱沛篁【4】

陳娜

2014年02月25日14:5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請進來,走出去,我們是開門辦學”

在邱沛篁三十余年的新聞教育生涯中,最令他自豪的便是他們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探索開展的橫向社會聯系辦學模式——“請進來,走出去”。

“一方面我們邀請新聞傳媒單位的老總、老編輯、老記者和社會各界名流來系講學﹔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師生到新聞單位參與新聞實踐、社會調查和科研工作,認真抓好新聞專業學生的新聞實習教學,密切學校和社會,尤其是和新聞傳媒單位的聯系。”不僅如此,川大新聞專業“請進來,走出去”的亮點還在於,為了使這種辦學模式定期化、制度化、組織化,1986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了四川大學新聞系咨詢委員會,由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川任主任委員,省、市一些新聞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任委員,並進一步建立四川大學新聞學社會實踐指導委員會,密切加強了新聞系與傳媒業界的合作。

邱沛篁說道:“我們不是閉門辦學,而是廣泛地開門辦學。我們帶出來的學生都很成才,許多人都當上了領導。像1981年我擔任班主任的八一級新聞班的學生,現在他們30個人幾乎都成了各個新聞單位的領導或骨干,其中當年的班長吳健,如今已是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想得到社會的認可,需要用業績來說話。”

為了進一步堅持和深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學模式,1995年新聞學院建立后,於當年又成立了新聞學院咨詢委員會,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席義方任主任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杜江任副主任委員,省、市主要新聞單位負責人任委員。而更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邱沛篁作為第三署名作者的《實行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探索文科教學改革新途徑》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邱沛篁作為第一署名作者的《開創密切社會聯系新思路,探索培養新聞人才新模式》榮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他本人也榮獲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優秀新聞出版工作者稱號,以及國務院特殊津貼和全國首屆韜奮園丁獎。

“請進來,走出去”的辦學模式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不斷認可與推廣,而且這種橫向聯系的工作思路再一次給邱沛篁帶來了啟發與推動。為了加強省內高校新聞院系間的互動交流,共商四川新聞教育發展的良策,2002年,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新聞學會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新聞教育學會在四川大學成立,邱沛篁被推選為會長。在他的組織下,學會每年召開一次學術年會,省內高校的新聞院系以學會為平台,定期交流,關系融洽。

邱沛篁說:“我們把新聞學的學科建設抓起來了,但與此同時,很多不足之處也表現出來了。我們每一年都要溝通、討論,探索解決對策。所以,在新聞教育建立和初期發展的階段,我們這一代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這一代人的特點就是大家互相幫助,團結競爭,關系都很友好。這一代人把事業發展起來了,對下一代人的要求就是,接下來該怎樣提高質量,怎樣搞得更精、更好。”

實際上,作為川大新聞教育幾十年集體摸索奠定的傳統,“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辦學模式也滲透了邱沛篁個人從實踐到教學水到渠成的思想結晶。作為四川大學新聞教育的創始人之一,邱沛篁的協作精神與整合意識為西部新聞教育事業在中國新聞教育版圖中的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立下了汗馬功勞,“隻有團結競爭才能共謀發展”,這幾乎成為四川高校新聞院系的共識。而對於這一點,熱心豁達、勤勉實干的邱沛篁的確功不可沒。

在談到遺憾或反思的時候,邱沛篁欣慰地說:“新聞專業的一路發展都是很好的,盡管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我相信這都是可以解決的。發展是硬道理,在發展中出現問題都是好現象。新聞傳媒事業在過去的時代中從未受到過這麼大的重視,正是新聞傳媒地位的提升,才帶來了今天新聞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能有今天的整體局面,還得益於這個時代。”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