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國時期報人成舍我一生參與和創辦了一系列的平民性報刊,如《民報》《益世報》《世界晚報》系列報刊、《民生報》以及《立報》等,其辦報思想和行動反映了民族報業資本家面向廣大普通民眾辦報,及其報刊內容平民化、報業運作商業化有機一體的特點。
【關鍵詞】民國報人﹔成舍我﹔平民商業性﹔報刊
中國報刊的歷史有一個漸進過程,即從宗教性報刊到商業性報刊、從黨派論爭的政論性報刊到面向廣大普通民眾的平民化報刊。民國時期平民化報刊的特性是:商業性和平民性結合得比較緊密,政治進步性也很出彩。成舍我參與創辦的報刊比較明顯地顯出了這些特性,那就是立足大眾的平民化,追求政治的進步性和報刊經營的商業性成功。
一、中國平民性報刊的演進史
1.晚清以來的平民性報刊
平民化是報刊為了生存和發展而走的一條必由之路,即使是在清朝嘉慶、道光時期由洋人傳教士開創的宗教性報刊小冊子,也是以向平民傳播基督新教為手法,在民間免費散發。比如英國新教傳教士、隸屬倫敦布道會的馬禮遜所辦的《察世俗每月統紀傳》就以“耶穌加孔子”的模式在民間通俗性地進行宗教理念宣傳。到后來逐步發展的、鴉片戰爭前后在廣州、香港、上海等地產生的商業性報刊,諸如洋人創辦的《香港船頭貨價紙》(華文)、《遐邇貫珍》(香港、華文)、《六合叢談》(上海、華文)等,這些報刊為了自身的傳播影響,加之殖民地和租界本身的經濟發展需要,都是面向華人社會的廣大民眾。英國商人美查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更是開了面向平民大眾的報刊成功先河,《申報》的辦報宗旨是“義利兼得”,以為民請命、敢於抨擊時弊的“義”拉大旗,吸引讀者,從而產生巨大的發行量,產生利潤﹔同時以影響力、廣告利潤為報業的進一步擴張奠定基礎。晚晴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小白菜案就是被《申報》披露最后得以昭雪的,這份報刊,影響深遠以至於慈禧太后的宮中也要備一份待閱,可見平民化報刊在晚清以來的受歡迎程度。
2.辦報成為平民知識分子的一條出路
由於1906年清廷停止科舉,文人傳統的耕讀、就仕之夢進而破碎,做鄉間教員、官衙幕僚、經營生意或做買辦賬房等成為讀書人的一般出路,更有不少經過康梁“新學”熏陶的知識分子轉而經辦報紙。
辦報紙一能得以經濟成就,二能借此平台換取志向、心聲的抒發而立德立言、拯救蒼生,如同參政、議政一樣,實現其在科舉幻滅之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固有抱負。
在辦報的過程中,除了那些政論性報刊容易曇花一現之外,平民化報刊走中間道路,存續時間較長。這些平民化報刊採寫政治消息的變動但不陷於政治之爭,只是採取“有聞必錄”的態度,同時特別增加民生與社會信息,這些信息一能開闊視野,開啟民智,廣受讀者喜歡﹔二能為平民說話,無論從寫作角度到評論立場都站在普通階層的立場上﹔三是文字平白、淺顯通俗,但追求人人易懂,論理符合天理人心,體現社會公道。
以后的報刊為了經營上的考量或者為了宣傳上的影響,都把平民大眾作為重要的讀者對象,創辦、經營各類平民報刊,除了發行面大而獲取利潤高、完成作為商業報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以為平民說話、為中下階層民眾提供有價值的社會信息和新聞變動為主要出發點,爭取平民讀者,贏得呼聲,完成舊一代有為知識分子濟世救國的人生理想。出身沒落封建家庭的民國報人成舍我即如此,他少年即立志新聞業,而且有較早辦報的經歷,他的報紙以平民利益為出發點,思想趨向進步,同時善於立足於平民化報刊獲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二、成舍我新聞思想的形成
1.少時家庭變故的經歷使之感受“新聞為平民說話”的力量
成舍我原名成勛,“舍我”是其在五四之后的筆名,意即“當今之世,為民請命,舍我其誰”。其祖籍湖南湘鄉,1898年即戊戌變法那一年生於南京,其祖父曾做過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的幕僚,其父成壁,曾任安徽地方縣級典獄等官職,成舍我出身封建低級官僚家庭。十歲時,其父因當地監獄事端而深受官司纏身,身陷囹圄,家人各處奔走求救,得當時《神州日報》記者的仗義執言,才洗刷冤屈,得以平安。
《神州日報》是同盟會人士於右任創辦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在清末以敢在報端咒罵清廷官僚為“獨夫民賊”“夜鬼晝行”而著稱,以申斥政府昏暗、揭露清廷統治下民不聊生而聞名於世。成舍我少年時因此家變,就感受到了《神州日報》這樣的報紙和報人為落難者、為平民說話的力量,崇敬記者職業為民請命的神聖。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十四歲的成舍我開始撰文向《民報》投稿,《民報》是孫中山等人創辦的革命性報紙,宣傳三民主義,同保皇派作斗爭。當時孫中山的革命黨為了謀求發展壯大,獲取新鮮力量,成舍我“被集體”加入國民黨。成舍我十六歲時,被《民報》聘為外勤記者,從此,開始了其近八十年的職業報人生涯。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