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淺析柴靜新聞專題節目的人文根脈【5】

黃楚筠

2014年03月04日17: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五、“在清水裡嗆嗆,血水裡泡泡,咸水裡滾滾,

十年后再討論”——人文關懷的兩難處境

人文關懷,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愛護人,這本該值得褒揚,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存在,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卻莫名走到了它的反面的尷尬。特別在新聞節目中,人文性往往是褒貶參半,已然陷入了兩難處境。

人道關懷與二次傷害的矛盾。記者在訪問中,盡管是出於人道關懷與正義的目的,還是不免要觸碰到受訪者的痛處,重新揭開他們血淋淋的傷口,逼著他們再度回憶不堪的往事,承受又一次的傷害。柴靜採訪虐貓女子時,由於問題太過刺激,導致女人美尼爾綜合症復發,“她蜷在床上,縮作一團,手指僵硬痙攣,撕扯著枕頭。[2]”人文情懷讓記者渴望走向人心,然而通往人心的道路是崎嶇復雜的。

個體主觀表現與集體客觀形象的矛盾。記者群體的形象是冷靜、公正和客觀、不偏不倚的,但作為一個個體,又無法擺脫七情六欲的影響,無法擺脫天生或后天形成的偏識成見,記者在鏡頭面前不可能完全摒棄內心的感情。《雙城的創傷》中有一個歷來富於爭議的畫面,柴靜在採訪苗苗表弟的時候,他說起死去的姐姐,滿臉是淚水,柴靜蹲下身給男孩抹抹眼淚,說去洗洗臉吧。后來這個給孩子擦眼淚的鏡頭引起一些專業人士的質疑,並產生了一個新名詞“表演性主持”,他們批評柴靜違背了記者客觀的基本素養,是不自持的行為。但柴靜回應“我第一次看到真實的傷口,我有我的反應。”這個問題的對錯至今無解,也許正如著名新聞人錢鋼對此事的評論,“這麼做對嗎?不,先別回答,你要在清水裡嗆嗆,血水裡泡泡,咸水裡滾滾,十年之后再來討論。[2]”

現實人性的復雜與道德底線模糊的矛盾。到底什麼是道德底線?如果規則只是道德的話,人的道德底線是不一樣的。人們往往根據自己的道德底線對他人進行判斷,求全責備,然而真實的人性又有無盡的可能,不能用道德去衡量。在《一隻貓的非正常死亡》中,虐貓視頻的拍攝者李某被社會譴責,為了利益出賣一切。他在採訪中承認確實隻為賺錢,但他說“如果這個行為是違法的,他絕對不會超越法律的底線”。許多網友說他“今天殺了一隻貓,以后就可能會殺人”,可李某的同事說他曾經救過四個人,高速公路上發生了車禍,他路過,把幾個人陸續送到醫院。在採訪快結束時,李某告訴柴靜,“其實對動物不好的人不一定對人不好,對動物好的人也不一定對人好。[2]”在視頻裡,那個面帶微笑,穿著高跟鞋,照著貓的眼睛踩下去,直至踩死的女子被媒體抨擊為“沒有人性的惡魔”,然而她卻是同事眼中兢兢業業,有口皆碑的好護士,女同事知道她婚姻有多年的問題,甚至在鏡頭前為她辯解“她太可憐了,連個說的人都沒有。[2]”人性的矛盾密布與道德底線的模糊,常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正確判斷,使人受預設感情的遮蔽。

真相書寫的准確與情感傾向打擾的矛盾。過去柴靜常在節目裡性情以對,贏得“勇敢無懼”、“富於感情”的聲名,那幾年她做節目的趣味是猛題,烈度高,對抗強,往往流露出強烈的情緒,富於戲劇性。屏幕間的柴靜總是能把對方質問得啞口無言,最后一笑收束。但漸漸地她也開始意識到,性烈如火,同情心極深,也容易將好惡凌駕於事實之上。因為,過多的感情就會失衡,過度的熱愛就會夸張,過多的投入就會變形,沒辦法真實地認識事物。雖然,淚水和憤怒是人之常情,但公眾對記者這個職業的要求是揭示這個世界,而不是揮舞拳頭站在什麼東西的對面。2011年,活熊取膽事件曝光,柴靜專訪歸真堂負責人邱淑花,她多以“有沒有可能……”開頭來提問,因為她不確定自己一定是對的,她不能輕易選擇立場。這樣稍微有所保留的疑問,反倒讓原來情緒激動的邱鬆了口。柴靜總是在節目中高度克制自己的情緒,每每讓編導把她表情過度的鏡頭掐掉,有時甚至自責到,想“做一個牌子,採訪時再不克制就舉牌子,上面寫兩個字:‘自重’。[2]”但是即使她也明白,無論如何自制,人的情緒是根除不了的,人無法清空自己的情緒判斷,記者能做的是要保持戒備,對於情緒化的念頭有所覺察,不要放任自己跟隨它。畢竟,正如柴靜博客上的一條評論寫的,“准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現行是准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2]”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