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3期

公共電視媒體的法理基礎及其文化品性

江凌

2014年03月31日10:0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公共電視媒體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服務性、獨立性、非商業性的基本特征。它在構建大眾文化的同時,賦予了自己基本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西歐、美國和中國公共電視媒體產生和存在的法理基礎不同,他們的基本文化特性也有所不同。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探討西歐、美國和中國公共電視媒體的法理基礎和基本文化特性,提出中外公共電視媒體的共同文化特性主要包括知識教育性、文化多樣性、文化服務性、文化參與性。在培育受眾文化需求方面,根據公共電視媒體的文化品性,探討了公共電視媒體如何達到“刺激—不滿足”受眾文化需求的平衡。

【關鍵詞】公共電視媒體﹔基本特征﹔法理基礎﹔文化特性﹔文化需求平衡

英國傳播學家丹尼斯·麥奎爾將公共廣播電視歸納出七個特征:服務的普遍性、內容的多樣性、編輯的獨立性、社會責任至上、高質獨特的文化內容、公共財政、經營的非營利性。﹝1﹞其中前五項與培養文化需求密切相關。盡管國內外的公共電視發展現狀不盡相同,然而大家對公共電視在培養公民文化需求和文化素養方面的重要功能是達成共識的。20世紀60年代下半葉,美國卡耐基基金會有一份報告稱:“公共電視是獨具特色的對文化、藝術和社會進行分析的實驗室。公共電視要促進公眾對於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理解﹔促進公眾對於普通民眾的理解,使公民變得更勇敢,更具有人文素養。”﹝2﹞中國學者呂書練在《公共電視的社會價值》一文中也提到:“公共電視是以制播具有教育性、文化性節目為主的,節目內容一方面要反映本土文化身份,另一方面要兼顧多元文化和少數族群,是為了滿足公民的需要,而非迎合顧客的喜好。”﹝3﹞

由此可見,公共電視媒體在構建大眾文化的同時,賦予了自己基本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本文擬從西歐、美國和中國公共電視媒體產生和存在的法理基礎及其基本特性入手,來探討其共同的文化特性。

一、西歐公共電視媒體產生的法理基礎及其主要特質

作為公共媒體的一部分,公共電視的興起和發展是基於西歐的“公共領域”和美國的“市場失靈”的法理基礎之上的。公共領域包括公共空間、公共輿論、公共意見、公共治理等從屬概念,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的綜合概念,具有公共性、獨立性(偏重於獨立於政府或強有力的組織、集團等)、開放性和異質性(公共領域混入諸多異質性,並不是均質的空間,而是異質混合的空間)、非排除性的內涵。該理論主要代表人物、德國學者尤根•哈貝馬斯從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角度詮釋了公共領域的內涵。他認為,“公共性本身表現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即公共領域,它和私人領域是相對立的,有些時候,公共領域說到底就是公共輿論領域,它和公共權力機關直接相抗衡。有些情況下,人們把國家機構或用來溝通公眾的傳媒,如報刊,也算作公共機構”﹝4﹞。哈氏從政治的角度強調公共媒介(或稱公共機構)。他指出:“今天,報紙和期刊、廣播和電視就是這種公共領域的媒介。當公共討論涉及與國家活動相關的問題時,我們稱之為政治的公共領域。國家的強制性權力恰好是政治的公共領域的對手。”[5]125他還強調公共媒介、國家權力的公益性特征,認為“國家權力的公共性”就是“提供所有合法公民的公共利益”﹝5﹞125,而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共享性、集體性和抽象(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群體成員而非具體的個人或個人之間)的一致性。正如英國傳播學者丹尼斯•麥奎爾所雲:“公眾表明什麼是應該公開的而不是限於少數人的,什麼是自由接觸而不是私有的渠道和所有權,什麼是集體和普遍的而不是私人的和個人的。”﹝6﹞德國學者阿爾弗萊德•弗得羅斯認為,基於法律意義上的公共利益,“既不是單個個人所欲求的利益的總和,也不是人類整體的利益,而是一個社會通過個人的合作而生產出來的事物價值的總和﹔而這種合作極為必要,其目的就在於使人們通過努力和勞動而能夠建構他們自己的生活,進而使之與人之個性的尊嚴相一致。”﹝7﹞就民主政治的視角而言,電視媒體的公共利益性在於:一是給予充分、合理的節目時間,對公共問題進行報道﹔二是提供各種展示不同觀點的機會,以公正報道有爭議性的問題。﹝8﹞111

西歐較早的公共廣播電視是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國家公共機構的BBC以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公共領域理論為自己的價值理念,一開始便定位於“公共服務廣播”,傾向於播放多元化的電視節目,強調信息傳播、知識教育和娛樂功能。由此可見,基於公共領域語境和法理基礎上的西方公共電視,其特點在於強調公共性、獨立性和公益性,並由公益性派生出了公共服務的特性。當然,公益性和公共服務性是與商業性相對抗(至少是部分對抗)的,也就是說,公益、公共服務本身就決定了公共電視的非商業性。BBC首任總裁約翰•裡斯描述了歐洲公共電視的特征:“廣播電視應該從商業化的壓力下解脫出來,絕不能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它應該在全國范圍內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它必須具有‘統一控制的特征’,即受制於壟斷霸權的力量,而不是地區性的或者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廣播電視應該進行封閉式的管理,以保証它管理規范的高標准和節目制作的高質量。”﹝9﹞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