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2013《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特色分析【2】

馬志朋

2014年05月06日15:4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報道信源全為本報消息

統計結果顯示,《人民日報》的稿件來源全來自於本報。在信息採集方面,對於兩會的報道具有天然的優勢。這就造成《人民日報》過度依賴本報的記者隊伍,缺乏與其他媒體的互動聯系。《人民日報》應該廣納眾源,在政策傾向上,固然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但其他媒體也不乏有角度奇特、優秀的兩會報道新聞。

三、報道立場以正面為主,中立為輔

“第三人效果”理論提出:人們在判斷大眾傳播的影響力之際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感知定勢,即傾向於認為大眾媒介的信息(尤其指說服性信息或宣傳以及負面信息)對“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響,然而會對“他”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隨著網絡新聞的盛行和缺乏監管,對於從網上接受信息的大多數人來說,風險信息和危機信息的傳播越來越有日常化的趨勢。“第三人效果”理論反映,大眾傳媒既要及時傳達危機信息,履行環境守望的社會功能,又要以慎重、負責的態度處理危機信息,防止由不實報道、炒作式報道引發社會混亂。兩會期間的新聞重點突出了對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的光盤行動、報告材料完全電子化等綠色環保措施的報道,體現出新一代代表、委員們積極節儉的風貌。

四、報道內容設置互動性強

“議程設置功能”理論認為,大眾傳媒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當中﹔傳媒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一方面,兩會是深入宣傳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大好時機。站在人民立場,讓人民意識到兩會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便使新聞內容具有最大的吸引力,讓公眾更加重視兩會,便更有利於政治思想的宣傳。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民日報》作為中央黨報,是黨宣傳綱領、路線、政策的工具,是黨的喉舌。但是,《人民日報》除了踐行“輿論引導”和“意見主導”的傳統價值之外,打破了在長期的宣傳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基本報道模式,即以會議新聞和政要報道傳遞黨和政府的最新動態,以理論文章和社論等方式闡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外,《人民日報》同樣是人民意見的傳聲筒。運行反饋機制,暢通反饋渠道,注重百姓視角,基層聲音,是兩會報道的一大亮點。“代表委員日常履職”、“中國夢,我的夢”等欄目貼近百姓生活,使得新聞報道更具有親和力與公信力。“我替網友問代表委員”,“對話兩會”,“代表委員問部長”欄目從2013年3月4日至3月12日一直是“兩會特刊”中11版或12版的固定品牌欄目。

五、報紙排版體現出海報化、網頁化的特點

面對網絡新聞門戶網站對越來越多的網民閱讀方式的改變,在2013年人民日報兩會報道中,“兩會特刊”的排版設計體現出清新簡潔,連貫通暢的視覺感受。這得益於一個小細節,每一個欄目的邊框都從原來的矩形設計成了橢圓矩形。“兩會特刊”是《人民日報》在兩會特刊的一個相對獨立的模塊,一般是從第五版到第12版共分8個板面的內容,這佔據了《人民日報》一半的版面(共有24版),甚至可以單獨成冊。第一期第一版的排版儼然成為雜志的封面樣式,正中央是一張“海報”標題——人民大會堂內部局域圖作為背景,海報最上邊是兩會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政協會議的會徽﹔海報中央是標題“今年兩會怎麼開”。圍繞海報左下右三面的是“換屆”、“方案”、“關注”、“報告”四大內容,各個內容的呈現又有深淺層次分明的色塊分割,呈現出簡潔明快的特點。從具體的范圍來看,每一大塊的內容都呈現出窗口化的特點。例如:“海報”左側“換屆”板塊,但看這一個內容,它的排版就像一個網頁窗口,隻不過沒有標題欄、菜單欄罷了。

六、印刷版應吸納網絡的相關信息表現形式,如採用二維碼實現報網聯合

《人民日報》應該採用二維碼擴展有限的版面空間,實現印刷版和人民網聯合的組織形式,將超鏈接移植到紙面上。此外,要有不同的新聞團隊負責不同平台的新聞內容,讓報紙讀者和網民看到不同的新聞內容。在手機終端,安卓系統上應用的“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分為新聞、關注、讀報、微博四大板塊,其供搜索的新聞與評論均能在當天的報紙上找到相關的內容。筆者以為,要形成印刷版與網絡版內容分立,走印刷版重評論,網絡版重新聞的道路。而非直接照搬,將電子版就當成網絡版。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陽師范學院spcp招標項目(ZB-2013-2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馬志朋,男,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邵培仁.媒介生態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M].北京:北京科文圖書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08.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 邱林川,陳韜文.新媒體事件研究[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 王正鵬.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

[5] 林江,馮玉明.中國報業發展報告2007[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6] 張金嶺.當好讀者的新聞“秘書”——關於兩會報道的幾點感想[J].青年記者,2011(12).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