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3期

個性化與人文化:新聞報道的創新之道

陶靜霞

2014年06月10日14:06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面對新媒體的洶洶來勢,受眾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傳統媒體僅僅口呼“內容為王”已經不夠,應主動求變,融合新媒體,予個性化寫作以空間。

一、傳統媒體:主動借力,介入新媒體

傳統媒體新聞人須俯下身子,坐下來,耐心傾聽大眾聲音,剖解信息的來龍去脈﹔拋棄格式化,與倨傲守成劃清界限,以足夠的胸懷接納異質的人物與聲音﹔佔領傳播先機,做時代風氣的引領者﹔保有年輕的心態,在新技術方興未艾之時,搶先與其共舞。

抓住“微”字,即抓住了微時代新聞宣傳的牛鼻子。作為一檔傳統的黨政新聞欄目,江蘇廣電總台新聞中心的《江蘇新時空》已有成功實踐。從數年前開始,在江蘇省“兩會”與全國“兩會”報道中,陸續引入博客、微博、微信、微視等媒介新元素,推出“兩會微博”、“微說兩會”等特色子欄目,賦以黨政報道更加鮮活、更有現代氣息、更貼近受眾日常生活的形式,受到江蘇省領導的肯定,以及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追捧。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該欄目推出“兩會微播報”特色子欄目,以微視、微信等熱門社交工具為載體,並設計、包裝了代表江蘇新聞網絡主持人的專屬卡通形象“小荔枝”,與網民形成熱烈互動,在年輕受眾當中收獲了知曉度和美譽度,為傳統媒體借力、駕馭新媒體提供了思路和信心。

二、新聞報道:個性化與人文化

新媒體時代,人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爭當信息的傳播者,媒體提供的理念是否與時俱進、文本是否具有現代氣息、遣詞造句是否與受眾心有戚戚焉,都是傳播效果的決定因素。新聞報道低辨識度的模式化寫作在吸引受眾上,顯然不如個性化寫作有力﹔而口水化寫作在面對知識層次較高的受眾群體時,不免陷入自我矮化和權威削弱的危機。

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本就沒有楚河漢界,前者自后者中來,因此,新聞報道不自外於受眾,站在他們的世界,運用他們的語言,體察他們的需求,才能贏得他們的認可。

以真實為基礎的個性化寫作,與宣傳並不相悖。如果給予其更大空間,可能會成為宣傳的得力助手。即使是以理念宣傳和輿論引導為最高宗旨和根本任務的黨政新聞,在保持事實客觀的前提下,也可以為受眾呈現與過去不一樣的面孔。央視《新聞聯播》近年來以街頭海採折射社會風尚,新聞稿用詞平民化,“本台評論”人文化﹔《人民日報》的“你好明天”系列擺脫官媒范式,以平民立場和口吻設置話題,得到知識群體的認可、年輕受眾的青睞﹔《半月談》依靠“蘇北”等重量級評論員,及時跟進重大社會議題,擺出“我觀點”,以“我風格”行文,引領輿論方向。

三、解釋工具:人性立場和普世價值

在意識形態與私己觀照共存的今天,無論是寫作黨政新聞還是社會新聞,解釋工具都不是無色彩的中性詞,它們既包含立場,也提供角度。觀點出新、形式創新,恰恰以此為基礎。

主流媒體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是前提。在此之上,人性立場和普世價值應成為處理新聞素材的解釋工具。追問誰與未來有關,有助於厘清主次﹔利益主體那麼多,剖析誰的訴求更合乎人道,有助於選對立場﹔事實迷霧重重,剝繭抽絲直達真相,才能守護媒體良心。賦予傳統媒體鮮活生命力的“走轉改”,秘訣無它,就在於這樣的形式腳踩大地,“看見”人間,採訪者與被採訪者同席而坐,桌上擺著世道人心。它是來自上層與民間的雙重提示:公平、正義、良知。媒體依靠它們縱覽萬物,說明世界,創新觀念,貢獻於未來。

4月14日揭曉的2014年普利策獎獲獎名單仍然是對傳統新聞報道中高尚價值觀的致敬。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英國《衛報》(Guardian)美國版因報道“棱鏡門”事件獲得普利策“公眾服務獎”。華盛頓公共廉政中心的克裡斯·漢比(Chris Hamby)因揭露律師與醫生合謀剝奪災區黑肺病礦工的權益而獲得“調查性報道獎”。這些作品的核心聚焦點是人以及人的權利,用以統攝、整合、解釋素材的是人本思想和人性立場。堅持人性原則、以嚴肅的問題意識進出新聞場、帶領人們尋求真相捍衛真理,才能從僅僅滿足於追逐、供應碎片化消息的同行中脫穎而出,展現新聞報道的獨特價值,摘取新聞界的榮譽之冠。

央視近年來的轉變值得借鑒。《新聞聯播》的“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系列、“新春走基層”系列、“邊疆行”系列、“真誠溝通”系列,都展現了較之以往更加濃厚的人性色彩。它們將人性和人心置於新聞報道的中心地帶和首要位置,以之作為剖析社會熱點甚至爭議性話題的利器,以柔克剛,不偏不倚。比如一段時間國人廣泛關注新疆切糕事件,央視以一位新疆籍漢族記者回家鄉過春節開頭,在當地走訪幾位經營切糕生意的維族同胞,記錄他們選材、炒制、售賣的全過程,體驗普通勞動者的不易,傾聽他們對在外省做出不恰當行為進而影響切糕名聲的同胞的遺憾,原生態的新聞素材,朴實的語言,真實、真誠。這樣包裹著理解之心、人同此心的好新聞,效果勝過十篇傳統評論文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