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4年·第2期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簡論

孫寶國

2014年06月16日13:28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紀錄片是一種真實紀錄歷史與現實的節目形態,具有跨語言、跨民族、跨文明傳播的優勢:較新聞而言,紀錄片意識形態特征弱,但客觀性與趣味性強﹔較影視劇而言,紀錄片娛樂性與情節性弱,但真實性與可信性強。紀錄片的這些特點“可以更好地跨越民族意識形態等障礙,從而實現隱性傳達的理念”[1]。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經驗也已証明,“在眾多對外傳播內容中,紀錄片的國際傳播效果是最好的”[2]。國家廣電總局在2010年出台的《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

2010年12月27日,央視紀錄頻道(CCTV-9)試播。[3] 2011年1月1日,央視紀錄頻道正式開播,同步開播中文版(頻道標識為“CCTV-9 紀錄”)和英文版(頻道標識為“CCTV-9 Documentary”)兩套節目。在央視的發展歷程中,紀錄頻道是首次以“一個呼號、兩個頻道、兩種語言、內外並舉”為制式開播的頻道。[4]

央視紀錄頻道以青花瓷的青色作為頻道主色調,以“全球眼光、世界價值、中國價值、國際表達”為核心價值理念。在內容傳播上,以“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人類情懷”為核心訴求。在傳播方式上,力求用紀錄片打破區域性的文化障礙,以跨文明、跨語言、跨族際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贏得國際觀眾普遍的心理共鳴和情感體驗。頻道標識是一個由多維、多面、多線結構而成的“藍色立方體”,寓意用多方的視角感受立體中國和全息世界。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面向全球24小時播出,成為央視繼中文、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英語新聞國際頻道之后的第七個國際頻道。頻道開播初期播出的紀錄片為中文配音、英文字幕,播放地區不僅在中國大陸境內,國外及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也可收看。與國內版在播放央視自制的紀錄片之外還播放外購紀錄片的內容編排有所不同,國際版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放央視自制的紀錄片為主。國際版開播時每天首播節目為3小時,經過2011年9月的全面改版,每天首播節目擴容至4小時。2011年下半年,國際版重點時段的重要節目開始英語配音播出。從2013年上半年起,國際版實現全英語字幕、全英語配音播出。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通用的內容設置模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每個時段針對不同時區觀眾安排不同的節目內容,以主題化、系列化、播出季的方式,力求呈現規模化播出效應。19:00-23:00為首播時段,其余時間按照4小時的單元重播。每個播出單元分成六大主題,分別從19:00開始。主要欄目有:《精彩放送》,主要播出中國經典紀錄片,1小時為播出單元﹔《人文地理》,主要播出自然地理、人文科技類紀錄片,半小時為播出單元﹔《時代寫真》,主要播出社會紀實類紀錄片,半小時為播出單元﹔《特別呈現》,主要播出中國紀錄片特別節目,1小時為播出單元﹔《發現之路》,主要播出歷史探險類紀錄片,半小時為播出單元﹔《歷史傳奇》,主要播出文獻檔案類紀錄片,半小時為播出單元。

在節目安排策略上,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按照亞洲、歐洲、美洲三大時區的不同黃金時段和收視習慣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編排。針對亞洲觀眾,選擇有文化共通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鳴進而引起收視興趣的節目﹔針對歐洲觀眾,選擇有一定文化關聯度且藝術性、文化性強,敘事和剪輯節奏相對舒緩從容的節目﹔針對北美觀眾,選擇現實性較強、故事性較強、敘事和剪輯節奏較快的節目。

為了“打造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傳媒文化品牌”[5],央視紀錄頻道在開播伊始便建立起由頻道品牌識別、價值表達、節目營銷三個系統組成的立體化、國際化、設計感強的包裝導視系統,聘請來自海外多個頂級設計團隊參與設計制作,成系列地推出頻道LOGO演繹、品牌宣傳片、重點節目宣傳片等系列包裝項目,樹立了一個清新的視覺形象,使整個頻道包裝充滿國際化、現代感。2012年6月,在被譽為世界電視包裝界奧斯卡獎的第五十七屆國際電視包裝設計大會(Promax & BDA)上,央視紀錄頻道榮獲電視文案銀獎和標識演繹短片銅獎,成為這兩個獎項中唯一入圍的亞洲作品,也是中國電視媒體首次獲得這一全球最具權威的電視包裝行業大獎。

2013年1月1日起,央視紀錄頻道對頻道包裝再次整體升級,對現有品牌標識不斷進行視覺演繹,以保持頻道形象的持續新意。央視紀錄頻道在2013年中分三批推出全新的25個頻道短片、11個頻道形象宣傳片、25個時段宣傳片以及若干個人物宣傳片,2013年的包裝視覺總量比2012年提升30%。在此次升級中,央視紀錄頻道邀請了5支國際團隊以及台灣、北京等3支國內團隊,參與頻道包裝升級工作,打造一個更加國際化、異彩紛呈的視覺包裝體系。

在頻道運營上,央視紀錄頻道採取制播分離的方式,組建紀錄片生產和營銷主體,形成創意、生產、銷售、傳播的產業鏈﹔通過播映權購買、委托制作、聯合制作等多種方式,創新運營模式,盡快將中國紀錄片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使中國紀錄片真正走進國際市場。

2011年11月12日,央視紀錄頻道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儀式,聘請國際紀錄片大師伊夫·讓諾、史蒂夫·伯恩斯、菲爾·阿格蘭、喬治·克萊爾、羅莎·科裡森特、米歇爾·諾爾等8人為頻道國際顧問。此次聘任儀式,是央視紀錄頻道在2011第十一屆四川電視節的主打活動之一。8名國際顧問堪稱世界紀錄片界的重量級人物,如法國“紀錄片之光”紀錄片節的創始人伊夫·讓諾,他擔任制片人的作品曾屢獲殊榮,作品《周日早晨的謀殺案》曾榮獲2002年奧斯卡獎最佳長篇獎﹔史蒂夫·伯恩斯,這位資深紀錄片制片人,曾兩次獲得艾美獎,其團隊更是獲得數十次艾美獎和三次奧斯卡獎提名﹔菲爾·阿格蘭,為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奧斯卡獎雙料獲獎導演及制片人,曾在中國拍攝《雲之南》,該片在英國榮獲多項重要獎項。此前,央視紀錄頻道曾聘任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為首位國際顧問。同日,央視紀錄頻道還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與國際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廣播公司環球公司、英國獨立電視台環球娛樂公司成為央視紀錄頻道的國際合作伙伴,這意味著央視紀錄頻道的對外合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013年11月16日,央視紀錄頻道在第十二屆四川電視節上,又聘請了6名國際顧問,分別是加拿大探索頻道主席兼總經理保羅·路易斯,英國廣播公司環球公司創意總監尼爾·南丁格爾,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國際發行副總裁杰曼·迪根·斯威特,法國資深紀錄片導演、攝影師埃裡克·瓦利,奧地利國家廣播集團自然與科學類節目總監安德魯·所羅門,世界科學與紀實制片人大會內容策劃總監艾莉森·利。這些國際紀錄片人都在業內享有盛譽,“與他們的合作,將繼續提升紀錄頻道的國際化水平”[6]。

除了聘請國際顧問、牽手國際知名紀錄片制作機構之外,央視紀錄頻道還通過參加全球知名的主流影視及紀錄片節展,不斷打造對外合作交流新平台。開播后,央視紀錄頻道陸續應邀參加了法國戛納電視節、世界科學與紀實制片人大會、國際艾美獎、法國“紀錄片之光”紀錄片節、荷蘭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北美國際電視節、澳大利亞國際紀錄片大會、香港國際影視展等20余個國際影視及紀錄片節展。以這些國際節展為平台,央視紀錄頻道舉辦了一系列國際化、高水平的節目推介、頻道推介、合作論壇、中國題材論壇等活動,有效提升了頻道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扭轉了“文明大國,紀錄片弱國”的不對稱態勢,在國際紀錄片領域發出了中國的聲音。譬如,2012年3月30日至4月3日,央視紀錄頻道亮相第四十九屆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展開一系列國際合作、進行大型項目推介,成為此次電視節中備受矚目的熱點。法國戛納電視節是全球規模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電視節。其中,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紀錄片交易會是世界紀錄片專業人士的盛會。央視紀錄頻道舉辦了官方午餐會、CCTV-9國際合作主題推介會、中國之夜大型酒會等系列活動,主辦方、參會機構、國際媒體由此轉變了對中國電視業的固有看法。法新社以《央視紀錄頻道強勢亮相戛納電視節》為題進行了報道,稱“中國電視人第一次成為了戛納的‘主角’”[7]。2013年4月6日,第五十屆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拉開帷幕,央視紀錄頻道應邀參加,並向國際市場集中推出《舌尖上的中國》、《茶》、《絲路》、《瓷路》、《京劇》、《園林》、《丹頂鶴》、《發現肯尼亞》、《對照記》等9部原創紀錄片,為海外電視文化傳播事業的發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其中《舌尖上的中國》在海外首輪發行額就達35萬美元,創造了中國紀錄海外發行單集最高的好成績。可以說,“在開播3年多的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的撬動下,中國紀錄片的行業標准已經建立,整個行業的產業化水平迅速提升,中國的紀錄片節目在國際主流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8]。

2013年1月1日,為了進一步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央視紀錄頻道全新優化升級,精心推出節目新編排、新包裝、新時段。在細化分析原有每個主題時段的受眾情況后,根據觀眾對頻道不同時段的收視習慣,進一步強化節目類型和時段主題,形成時段品牌效應和觀眾的約會意識。

2013年2月10日,中國農歷的大年初一,由央視紀錄頻道、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節目代理部三方聯合制作的紀錄片《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即《春晚》國際版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所屬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頻道推出,央視紀錄頻道也同步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收視和美譽。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與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英語新聞頻道一樣,衛星信號實現了全球覆蓋,並通過有線電視網、衛星直播平台、IP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等多種轉播形式不斷擴大在海外的落地播出。譬如:2011年2月,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正式進入中國電視長城平台,包括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內,中國電視長城平台在麒麟電視網(歐洲)共播出27個頻道節目,在麒麟電視網(美國)共播出39個頻道的節目﹔2011年4月1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開播,當地50余萬人口中的絕大部分民眾可以通過澳門有線電視實時收看,澳門的一些酒店也開始轉播﹔2011年5月17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法國加納爾衛星直播平台基本層開播﹔2011年6月30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挪威嘉納爾數字衛星直播平台[9]基本層開播,覆蓋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等四國﹔2011年7月7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馬來西亞落地﹔2011年8月1日,中視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正式授權香港無線播出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節目,香港無線通過衛星網絡和寬頻傳輸網絡平台為用戶傳送收費電視服務,用戶數量超過20萬,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用戶數量約9萬﹔2011年9月,中央電視台與加納多元媒體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在其旗下多元電視台的免費衛星直播平台、數字地面電視以及IP電視平台基本層中,整頻道轉播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節目﹔2011年10月1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開始進入美國華盛頓數字地面電視平台MHz電視網[10]第六頻道進行24小時全天候整頻道播出,覆蓋華盛頓特區、巴爾的摩市、馬裡蘭州、弗吉尼亞州,同時也進入了該地區的所有有線電視網﹔2011年10月11日,央視與英國威訊IP電視公司簽署了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的轉播協議﹔2011年10月27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緬甸開播,根據有關協議,該頻道節目通過衛星直播平台和數字地面電視系統覆蓋緬甸全境﹔2012年初,央視紀錄頻道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共同簽署了《節目互播合作協議》,央視紀錄頻道的節目進入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播出平台,成為中國電視紀錄片面對國際主流觀眾的一次傳播突破﹔2014年1月13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通過香港電台地面無線33頻道播出正式開播。[11]截止2014年初,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已在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擁有近5000萬境外用戶。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展示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成為連接中國與對中國感興趣的海外普通觀眾的紐帶。央視紀錄頻道的海外觀眾調研結果顯示,有越來越多的海外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和中國原創紀錄片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與頻道取得聯系,表達了通過該頻道了解現實中國和中國文化的願望。來自美國的喬納森·萊維夫說:“我是紀錄片的愛好者,看到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很有意思,我喜歡考古的節目,中國的古墓很神秘。”來自英國的大衛·迪爾說:“我為中國文化著迷,我在倫敦大學的博士生研究課題就是‘中醫文化’,看到這個來自中國的電視頻道真是太好了。”英國電視台(UKTV)的安·斯圖亞特說:“作為同行,這些節目讓我很興奮,我想,我打算來中國看看!”[12]總之,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海外的傳播,讓中國多了一個走向世界的通道,讓世界多了一個了解中國的窗口,也讓全球多了一個文化交往的平台。

(作者單位: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注釋:

[1]肖航、紀秀生、韓愈:《軟傳播:華文媒體海外傳播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3頁。

[2]高峰、趙建國:《紀錄片下的中國:文化外交視角下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國際傳播效果與策略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12頁。

[3]原央視英語國際頻道(CCTV-9)於2010年4月26日更名為央視英語新聞頻道(CCTV-NEWS)。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前,中國專門播放紀錄片的專業電視頻道一直處於缺位狀態,紀錄片只是在一些電視台的欄目中零星地播出,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產生的影響也相對微弱。而專業性的紀錄頻道也隻有數量有限的幾個地方性的紀錄片頻道,如上海紀實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紀實頻道、湖南金鷹紀實頻道、重慶科教頻道、遼寧北方頻道等。

[4]中國網絡電視台同步開播網絡電視紀錄頻道。

[5]周艷:《論央視紀錄頻道品牌建設與傳播的創新》,《現代傳播》2013年第6期,第95頁。

[6]汪蘋、李金澎:《國際品質 市場路徑——搭建中國紀錄片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前沿平台》,《電視研究》2014年第1期,第42頁。

[7]周艷:《論央視紀錄頻道品牌建設與傳播的創新》,《現代傳播》2013年第6期,第98頁。

[8]劉陽:《釋放紀錄片的能量》,《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1日,第19版。

[9]挪威嘉納爾數字衛星直播平台(Canal Digital)是北歐地區主流衛星直播平台,基本層用戶數為102.5萬。

[10]MHz電視網由弗吉尼亞公共廣播公司擁有,屬於民營的非營利電視網,共有10個電視頻道,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在MHz電視網第六頻道播出。

[11] 2014年1月13日,香港電台電視31台、32台、33台三個免費數碼電視頻道正式在香港推出。香港電台電視信號覆蓋香港75%人口,超550萬。香港電台電視部成立於1970年,40余年來一直是香港滄桑巨變的見証者和記錄者。

[12]李苒:《紀錄頻道國際版海外傳播現狀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年第2期,第88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