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6期

黨報都市類報紙轉型:以話語空間求生存空間

曹 軻

2014年06月23日13:19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商業影響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話語空間中,有話語空間意味著有用戶有客戶、能影響有影響力的人,話語權就是影響力。黨報都市類報紙轉型求生存求發展,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個市場問題、產業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以話語空間求生存空間的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自身話語權這個關乎生存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按照業界學界普遍認可的說法,當下中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即主流報紙、電視台等組成的官方輿論場,市場化媒體特別是互聯網構成的民間輿論場﹔也存在三種話語體系,即網上活躍知識分子的批判性話語體系、社會上表達各種訴求的民間話語體系、傳遞政黨主張國家意志的治理者話語體系。兩個輿論場、三種話語體系,共同構成了這個思想多變、觀念多元的新媒體時代的輿論格局,也把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政治轉型、媒體轉型的碰撞沖突和交集融會設置成最大的新聞場景。

其中也有交織與起伏。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成長中的公民群體與天然具備民主開放特質的互聯網的結合,錯綜復雜的輿論環境,使得都市報等市場化媒體的影響力,不斷被弱化、被消解,曾經的話語空間不斷變窄,話語權不斷流失。這意味著讀者的流失,意味著市場的丟失,生死存亡的考驗,不亞於互聯網。

如何在兩個輿論場、三種話語體系中,找到報業自身的新位置?黨報、都市報都在艱難求存、憤發圖強。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到一個全新概念“國家治理”,而治理,強調多中心、多主體,那麼,媒體如何以自身的力量,以參與者、建議者、建構者,而不僅僅是以報道者、記錄者、批判者的角色,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去,重構自身的話語空間、重獲自身話語權?

在政府、社會、企業以及公民等幾個層次不同、功能不同的社會治理主體中,媒體根據自身機關報、市場化報紙屬性,可以代言代入,但不能把自己等同於社會治理主體。以立場立足,以表達發聲,以邊界界定,空間的形成才有可能,新空間的再發現與報業的新發展,才可能有未來。

黨報集團的探索

1.南方報業的話語空間

南方報業秉持擔當、創新、包容、卓越的文化,形成了既統一又多元的五大話語空間,包括以南方日報、南方雜志、南方網為代表的黨報刊網集群,以南方都市報為代表的都市類媒體集群,以21世紀經濟報道為代表的財經類媒體集群,以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為代表的時政人物類媒體集群,以城市畫報、名牌、南都娛樂周刊為代表的時尚旅游文化類媒體集群,這五大話語空間,既層次分明,多姿多彩,不同的媒體集群在不同的話語空間中根據各自的立場出場﹔又互為支撐、互為補充,在緊密黏合的話語空間中根據各自的話語方式統一發聲,從而形成南方報業特有的話語生態系統。

同時,南方報業的話語生態系統,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公共話語生態系統,構建起了多元、互通互聯的交流體系,使媒體、用戶、客戶與生態圈共同成長,妥善經營參與者共同聯系起來的網狀話語關系,讓各邊群體成為彼此相依的力量,在平衡中不斷自我進化式成長,涵養四方水土。

2.十六字方針

南方報業在2013年確立了“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融合發展”的發展戰略。

深耕主業,是堅守新聞價值,要讓高品質的新聞產品在新的傳播環境中創造出新價值,是傳承與創新。

多元開拓,是改變傳統平面媒體盈利模式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的弊端,是繼續推進文化地產、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等優質項目,使之成為主營業務的有效補充。

轉型發展,是以南方新聞網為龍頭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聞網站,是以自建、合作等形式打造有影響力的網上資訊平台,是整合內部優質資源,打造豐富的信息產品。目前形成了六大產品線: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廣電媒體、戶外LED和電子閱報欄。

融合發展,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採編流程再造,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是以產品為紐帶,實現採編、報網以及各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是內與外的融合,向外借力發展。

3.“一體兩翼”的融合發展布局

“一體”是指南方報業這個主體,“兩翼”互相支撐,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強大的新媒體平台:一是指以南方網為龍頭的網絡傳播主平台,一是指以集團新媒體有限公司為龍頭、以新興項目為重點業務的其他新媒體產品線平台,打造專業信息平台和特色內容產品。比如:“南方輿情”項目也於去年10月啟動,這一項目立足於用互聯網的思維服務核心客戶,充分整合集團內外的媒體報道和網上信息,以“產品+服務”、“人腦+電腦”、“輿情服務+輿論支持”、“公共內容+特別定制”為基本模式,將輿情監測和輿情處置環節前置,全天候為廣東省各地市和相關省市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工作內參”。

4.信息后台支撐系統

在信息系統層面,全力搭建一體化的信息平台和數據庫建設,包括南方傳媒大數據智能服務平台、南方報業全媒體數字資源庫、南方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南方創新傳媒雲。

其中,2013年8月27日,集團聯合IBM及其授權合作伙伴軟通動力公司共同開發與建設“創新媒體雲”項目。

南都全媒體信息集成中心,也是南方報業信息平台的組成部分,包括集成系統和中控台兩部分,希望將南都新聞、資訊服務生產的格局從原始、低效、粗放、各自為戰的小作坊式生產模式,升級為敏捷、精細、大規模、協同式的集群式生產模式。

市場化報紙的探索

南都,目前已經從一份中國報業最具影響力和最有價值的報紙《南方都市報》,發展成為包括6份報紙、6份雜志、4大網站、1個官方微博群、1個官方微信群等構成的都市媒體集群,發展成為包括廣告、活動營銷、改版咨詢顧問、汽車旅游地產、公益娛樂文化等行業服務構成的全媒體業務集群。

1.南都話語體系變遷

南方都市報隨著都市報的發展大勢而獲得發展,從1997年—2002年,建構了以“市民”為核心的社會主體,以“市民權”為核心的社會客體,呈現了明顯的現代性內涵,對市民作為私人性的主體做了較充分的闡釋。

2003年上半年的三大報道“深圳你被拋棄了嗎”、“非典報道”、“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顯示著南方都市報向主流大報的轉型目標已經完成,進一步建構了“公民”社會主體、“公民權”社會客體,使得自身的話語實踐從相對邊緣的大眾文化領域逐步轉向相對核心的政治生活領域,並在此領域推進了媒介話語空間的重構。

媒體把自身定位為代言人這樣一個社會角色,但不能把自己等同於社會治理主體,我們既要在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政府、社會、企業以及公民四個治理主體參與進來,分享信息、表達信息、添加信息、修正信息,賦予新聞報道完整的語境,將採訪報道變成一種內容更加豐富的公共對話,讓新聞報道變成一種新聞活動、一種公眾積極參與的社會化活動,同時也不能被網絡和民意綁架,媒體自身的立場思想才是最根本的界定。

即便一時做不到打通四個不同治理主體的場域,也要能辨別不同的語境和話語體系的切換。在打通與切換的過程中,學會以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找到能適應和被接受的新聞語法,學會以服務專業主義、產業專業主義的要求,找到能適應和被接受的服務語法、產業語法。

對南都來說,或許答案是:從尖銳的批評者轉變為理性的建設者,從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培育者,轉變為努力凝聚共識的言說者同行者,從精英自居到平等對視,讓價值啟蒙告一段落,在眾聲喧嘩中推動對話,共同建構以“多元參與治理的主體”為社會主體、以“參與治理權”為社會客體這樣一個新的話語空間。

2.南都新話語空間的構成

對媒體來說,其任務是如何在重構自身運作生存發展邏輯,構建自身小平台、小生態、小循環的同時,考慮如何利用好大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務,考慮如何借船出海、如何與大平台實現有價值的對接。

新話語空間應包括五個平台:思想平台——獨立思考、價值判斷﹔意見平台——獨立表達、凝聚民意民智﹔批判平台——批判性、建設性兼容﹔服務平台——新聞性、服務性兼重﹔全媒體平台——價值融合、產業融合。前三個平台是媒體作為公共品應該承擔的社會公益責任,后兩個平台主要是指媒體企業屬性、市場屬性在轉型這個大背景下需要重視、建立、強化。

全媒體平台包容前四個平台,它既是媒體精神、價值層面,也是產業、運營層面的﹔既是內部自有開放平台,未來更希望是面向媒體行業、面向社會的開放平台,構建媒體話語生態系統和信息生態環境。

結語

媒體不是在政府與社會之外靜觀的第三者,而是政府與社會關系的一部分。沒有政府收縮社會擴張的階段,就不會有市場化媒體。媒體既是政府與社會關系變遷的產物,又是變遷的放大器,其命運起伏又因此再次被放大。在這個正反饋的循環中,媒體選擇何以自處,最終,媒體在其中能扮演什麼角色?如何界定媒體的使命,將檢驗媒體工作者的成色。

因此,對轉型中的中國媒體來說,話語空間的構建,從來不單單是媒體層面的議題,也是一個以反脆弱性去追逐不確定性的動態試錯過程。

(作者: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集團新媒體公司總經理、南都報系總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