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社交網絡改變美國婚戀文化 從互加好友到成為戀人

2014年06月23日07:28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社交網絡改變美國婚戀文化

  據《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美國社會傳統婚戀模式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美國夫婦是通過臉譜、推特等社交網絡結識並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的。今天,美國人在虛擬世界中尋找人生伴侶已不再是羅曼蒂克式的文學描繪,也沒有像20世紀90年代中期婚戀網站興起之初時常遭惡評。

  社交網絡在婚戀中大顯神通

  美國一項名為“結識在社交網絡的人們,最終能走向婚姻殿堂嗎”的調查研究發現,從2005年到2012年,有21%的人通過網絡尋找配偶並最后喜結良緣,這與通過傳統方式(如在學校結識、彼此已熟悉)結婚的人群比率大致相當。此項研究負責人、堪薩斯大學婚戀問題專家杰夫·霍爾認為,“這是十分有趣的現象,就在幾乎無人關注的情況下,社交網絡在婚戀中就變得如此重要,而人們也在悄然接受著這種變化。”在霍爾的研究中,許多婚姻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交網絡,比如通過“我的空間”和“同班的你”網站結識之后,開始約會、求婚直到最后舉行婚禮。

  32歲的勞拉·奧林和詹姆斯·霍普就是在社交網絡上相遇的。幾年前的一天,霍普在推特上留言,說自己正在尋找一部關於美國政治家的好看電影,詢問這部電影是不是《總統班底》。奧林在線回答:“不是這部,而應當是另外一部喜劇片……”隨后,霍普開始關注奧林在社交網絡上的一切。2013年3月,兩人正式開始約會。

  勞裡·戴維斯創建了知名咨詢公司“電子約會專家”,旨在幫助單身在婚戀網站上用文字、照片更好地展現個人日志。上個月,她與推特上結識的男友在波士頓舉辦了婚禮,彩紙剪出的4000個推特小鳥尤其別出心裁。兩位新人在線留言寫道:“我們的愛情故事是從推特上的140個單詞開始的。”

  從互加“好友”到成為“戀人”

  如同在大學城酒吧一樣,網絡上的潛在戀人們通過線上聚會場所互相尋找對方。從“尋找我的男友”開始,一直到成就臉譜、推特上的“愛情故事”。

  在美國,一款名為Tinder的手機交友應用軟件在校園中風靡。它的功能是,基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每天“推薦”一定距離內的四個對象。根據使用者和推薦對象在臉譜上共同好友數量、共同興趣和關系網給出評分。如果彼此欣賞,那麼兩人就可以互發消息,在臉譜上互相關注,安排線下見面……

  為解決如何將有類似興趣和背景並有可能成為戀人的人們聯系起來的難題,臉譜和推特各自建立了“推導”程序,建議使用者添加或是拉黑如校友會、運動小組等朋友圈中的人。

  此間婚戀專家認為,社交網絡可為使用者提供一些線索,分享信息、日常生活照片等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興趣、這個人如何與朋友交往,而這些在婚戀檔案材料中通常無法呈現。堪薩斯大學的霍爾認為,網上檔案材料可選擇性有限,“有如採購商品,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外表如何,年齡多大……但是,社交網絡則不是這樣設計的,你可以直接了解一個人,可以得到更加准確的印象”。

  婚戀硬幣的另一面

  對於使用社交網絡談戀愛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逐漸適應在大庭廣眾的聚光燈下求愛和被追求,對於那些剛剛確定關系的人尤其如此。密蘇裡大學研究人員羅塞爾·克萊頓則認為,使用臉譜和推特容易導致嫉妒,如“為何我的女友將前男友加為好友”?

  此外,臉譜、推特等網站還可能成為“婚姻不忠之門”。美國一位牧師曾聲稱,他的好友中有20對夫婦因為社交網站失和,社交網站容易讓舊情復燃,導致婚姻破裂。美國婚姻律師學會一項調查表明,美國五分之一的離婚案件與臉譜有關。婚戀問題顧問特爾·裡爾則不以為然,他認為不能將婚姻破裂簡單地歸咎於社交網站:“在還沒有電子郵件、甚至電話以前,離婚問題就已經存在了,問題不在於臉譜,而在於你婚姻裡的愛已經消逝。”(本報華盛頓6月21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韓顯陽)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