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央新聞單位赴贛州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全體編輯記者分組繼續深入尋烏、於都、瑞金、興國、上猶和崇義的老百姓生產生活中調研採訪,他們帶著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出現在採訪對象身邊,細心挖掘新聞素材,耐心傾聽群眾聲音,關注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9日一早,中央新聞單位在尋烏縣調研採訪的第一組編輯記者紛紛走出農家駐地,有的跋山涉水進入東江源保護區,有的踩著泥濘來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場,還有的走進工業園生產車間。每到一處,編輯記者們身入心入,邊參與邊採訪,其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東江源保護區,為了了解、體驗巡山員謝國友的巡山情況,人民日報記者郝迎燦、中國新聞社記者劉關關不畏雨后山路坡陡路滑,踩著泥濘的崎嶇山路進入茂密林區,體驗巡山員謝國友的工作。在採訪途中,為充分把握新聞內容、拍攝東江源頭壯觀飛瀑,郝迎燦、劉關關脫下鞋襪從山谷涉水而上。當地隨同採訪人員考慮走水路的安全等因素,勸兩位記者換一處拍攝,但他們堅持要到現場去,表示通過說服力強的事實來反映尋烏廣大干部群眾保護東江源的情況是媒體的一份責任。
在東江源村殘疾青年何清龍家,郝迎燦、劉關關發現何清龍有著強大的自強不息精神,依靠互聯網銷售當地土特產,他們關切地問何清龍目前存在哪些困難。當了解到何清龍存在拍攝土特產品圖片技術等具體困難后,劉關關提出要現場幫助拍攝存放在家裡的“山貨”圖片﹔郝迎燦為了表達對何清龍的支持,現場以超出正常價格“愛心購買”地方特產。同時,兩位記者還特地為何清龍留下聯系方式,表示今后將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