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7期

紙媒轉型:吃“餡餅”與防“陷阱”

何偉

2014年07月17日16:07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在當今傳媒格局的驚變中,報業求生之路無外二條:一條是繼續仰賴體制的庇護搞報道抓發行拉廣告,爭取政府補貼“延年益壽”﹔另一條是主動另辟路徑,尋求轉型升級“化蝶轉世”。如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收購游戲業務,打造全媒體集團﹔大眾報業集團攻城略地兼並地市報紙﹔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開疆拓土涉足教育、酒店、加油站等行業﹔貴州報業集團將影視業當成支柱產業﹔上海原來的解放和文新兩大報業集團動作更大,先合並,后進軍新媒體,氣勢如虹。

早轉早受益,晚轉很被動,不轉沒生路。道理都明白,誰不轉誰將是歷史的罪人。但在悲觀主義者看來,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放眼全國上千家報社,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探索令人眼花繚亂,突圍10多年,迄今卻還沒有誰敢堅稱轉型已功成名就,大家依然處在艱苦卓絕的跋涉途中。聲稱風景獨好的紙媒,在我看來,也只是找到了路標而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沖突,事業和企業體制的沖突,兩個輿論場的分離,並沒有化解。一句話,距理想的彼岸還很遙遠。

若要來個小結的話,可以概括為三多三少:想法多,辦法少﹔喊得多,做得少﹔教訓多,成功少。一句話,紙媒10多年的實踐,提出一個突出問題:為什麼本著“餡餅”去的紙媒轉型,收獲的是一個個難以言說的“陷阱”。

“餡餅”要吃,”陷阱”要防。

問題在於“餡餅”還是“陷阱”並沒有貼在腦門上標在路牌上,隻有時間和實踐才能甄別。譬如我們以為把報紙搬到網上就是轉型,其實不然﹔以為報網互動聯動就是融合,其實不然﹔以為事業單位改制了就有生機,其實不然﹔以為開發了電子書、APP、客戶端等新玩意就找到財源,其實不然﹔以為開了微博用了微信就成新媒體了,其實不然。君見否,即使紙媒追求的PC互聯網,10年征戰,也已經側身傳統媒體了。當年成千上萬勇士,絕大部分掉進了死亡陷阱,真正吃到“餡餅”的凱旋者,不過騰訊百度阿裡,可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餡餅”還是“陷阱”,還是有辦法識別的。筆者以為至少把握好三個關節點:

首先是轉什麼。國有身份的紙媒轉身市場充分競爭的項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如酒店、餐飲、商業、演藝等。紙煤要麼是事業單位,要麼是國有企業,涉足民營企業的地盤,可謂揚短避長,命如“虎落平川遭犬欺”。

其次是怎麼轉。轉型須先轉機制,這是我們花了超額的學費換來的警示。機制問題不解決,動力不足,再多再好的項目,也只是看起來很美,明明是“餡餅”也會做成顆粒無收的“陷阱”。需要轉成什麼樣的機制?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

最后是誰來轉。好項目,好機制,最終要靠人來實現。這個人,必須是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工作狂”,是摸實情、出實招、求實效的實干家,而不是得過且過、做表面文章的官老爺。如是,沒有物色好領軍人才和團隊的項目,不上也罷。

我們這代報人,不管成功與否,注定要承擔轉型的使命。還是古人說得好,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何偉,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高級記者。1984年到人民日報工作,曾多次獲人民日報和省部級以上新聞獎,以及中國新聞獎提名獎。2007年擔任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09年5月任現職。出版有《冷暖五裡亭》、《寧波活力》、《東張西望:海外攝影作品集》等著作。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