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志》是中國時尚生活服務類報紙“精品購物指南”集團傾力打造的第一份子刊,2006年7月創刊,開創了國內時尚周刊媒體的先河。
殷春穎200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新聞系,起初在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做記者,憑著對時尚的熱愛和對雜志的情有獨鐘,2006年,她辭職來到《風尚志》。從最初的廣告部銷售升任《風尚志》副主編,在中國時尚傳播界已小有名氣。對於如何打造一本受市場和客戶歡迎的“快時尚”雜志,這位“80后”的副主編有著自己的獨到領悟與深刻理解。
“最終能迎接挑戰,在市場上堅持和存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和佼佼者。市場規律告訴我們,優勝者才可能迎來屬於自己的一片春天。”
“雜志最終面對的還是讀者,讀者最關注的還是內容,刊物要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給消費者時尚信息。”
“既做到讀者愛看,能提供給他們有用的信息﹔又傳遞出廣告客戶希望和需要傳遞的信息,如何能化腐朽為神奇,最考驗刊物的創意和編輯水平。”
“希望新技術能改變目前新舊媒體的格局,使內容能真正盈利。隻有當內容真正變得有價值,才能有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做好內容。”
傳遞國際風尚的中國時尚周刊
記者:精品傳媒集團當初為何要創辦《風尚志》?作為開創了國內時尚周刊媒體先河的第一本時尚周刊,雜志的市場定位與目標受眾群是什麼,目前的固定讀者有多少?
殷春穎:《風尚志》的口號是:國際風尚,中國表達。2006年創刊時,國內的時尚圈發展迅猛,但當時業內隻有幾本月刊,而且價格相對較貴,動輒20元/本,中國快速發展的時尚界急需一本周刊來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事實証明,精品傳媒集團創辦《風尚志》這樣一本“快時尚”的雜志是很有市場眼光和判斷力的。創刊伊始,發行量即達到49萬份,目前的發行量在75萬份,市場反應良好。
《風尚志》以一刊三冊的雜志形態,融《fashion風格品位志》、《beauty心靈美容志》、《man質感達人志》於一體,按照雜志內容細分讀者群,講究的是“分享閱讀”。大體來說,《風尚志》的讀者群以25歲至35歲,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的都市白領女性為主,但其中也不乏男性讀者,他們都對品牌、自我展示和美有強烈需求。我們讀者的男女比例為4:6,《風尚志》也是在國內時尚周刊裡唯一有專門男性刊的。
記者: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時尚類雜志,請問《風尚志》與其他同類雜志的區別與競爭優勢在哪裡?《風尚志》如何利用優勢贏得市場?
殷春穎:我認為《風尚志》的競爭優勢在於:一是整合營銷的能力較強,二是團隊穩定,三是刊物定位精確,這點最重要,四是具有價格優勢。刊物運作分為廣告部、編輯部、市場部和推廣部,團隊以3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為主,她們很清晰地了解目標讀者的需求和喜好。我們的很多老員工經過多年的歷練,有的已成為圈內的“時尚達人”,有的與時尚圈、明星保持了很好的朋友和合作關系 。刊物作為第一本時尚周刊,搶佔了市場先機,廣告客戶和讀者對此定位也很認同。同時,刊物定價為3元/本,定位於“讓普通人都能買得起的時尚雜志”,讀者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時尚圈的新動態和潮流趨勢,性價比很高,這也使得我們的刊物在市場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目前我們的發行量是75萬份,主要集中在一、二線的大中城市投放,隻為了使我們的雜志讓更精尖和高端的讀者看到。
記者:《風尚志》號稱是“都會活動力精英的風尚讀本”,請問,如何理解“風尚”一詞的含義,風尚和時尚有何不同?
殷春穎:風尚相對注重潮流、時尚的感覺,雜志的名字旨在說明“用以記載、記錄中國時尚的歷程”。《風尚志》的一大特點在於這是一本完全本土、沒有與任何國際版權合作的時尚刊物。國內的其他時尚刊物或多或少都有國際版權,與一些國際時尚集團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我們的內容完全自採,封面也都是自己拍攝。為何要這麼做,因為從創刊之初我們就想要做一本完全本土化的時尚刊。跟時尚國際刊合作,就必然會有所限制,在內容和廣告客戶選擇的自由度會降低,內容自主性會減少。雜志採用的整合營銷策略,由於沒有國際版權的限制,在策劃組織大型活動、與多媒體開展廣泛合作的自由度上很高,也能較好地實現傳播效果。
記者:如何理解時尚雜志與時尚品牌之間的關系?如何能與時尚品牌保持良好的互動?
殷春穎:雜志廣告部的同事每天都會與品牌的市場部保持溝通,實現無縫對接。《風尚志》通過整合營銷的策略吸引、服務時尚品牌,因為雜志的廣告4/5來自於時尚品牌。刊物會完全遵循市場規律,根據客戶的需求打造適合他們的廣告、軟文、大型活動、全媒體宣傳。從某種意義而言,《風尚志》是一個能充分整合時尚品牌客戶需求的平台,而非傳統意義的雜志。2011年,刊物曾給法國品牌“妙巴黎”策劃一系列活動以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與明星合作,一方面吸引了讀者關注 ,另一方面,通過各大媒體宣傳帶動了“妙巴黎”品牌,當月品牌銷售額激增,之后它在雜志投放了全年的廣告。
面對新媒體,能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
記者:您在《風尚志》具體分管哪幾項業務,您如何形容現在《風尚志》的發展現狀?創辦一本受歡迎的時尚周刊,您有什麼樣的心得體會?
殷春穎:2006年出於對媒體全方面了解的渴盼,我來到《風尚志》廣告部做銷售,因為在廣告部能最清楚地掌握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去年年初,我開始分管市場活動和新媒體工作,相當於又一次轉型,有了在廣告部的經歷,讓我面對目前的工作,覺得游刃有余。
由於新媒體的巨大沖擊,雜志的廣告額下滑得很厲害,新媒體是當前市場類期刊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刊物在內容和方向上做出調整。之前是快速時尚,現在國際時尚界關注中國,它們希望能直接盡快地融入中國市場,所以我們更多地策劃和帶領中國品牌、中國時尚界人士到國際舞台上亮相,由“請進來”轉為“走出去”。
盡管刊物講求整合營銷,但“內容為王”至關重要,這是我多年參與雜志創辦的體會,因為雜志最終面對的還是讀者,讀者最關注的還是內容。以前的“時尚”是慢消費,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要求“快時尚”,是時尚品牌、潮流款式與新聞事件的結合,刊物要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給消費者時尚信息,要抓住讀者心理,對時尚消費做出快速反應。此外,做時尚刊物要注重視覺效果,要盡可能地邀請到最火的明星拍攝更好的時尚大片。
記者:《風尚志》經過7年的發展,是否已經進入到發展的黃金階段,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是什麼?採用何種方式解決?
殷春穎:坦白地說,現在《風尚志》的黃金階段還未到來,現在刊物還處在一個堅持自己、不斷做強的階段,這也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因為面對新媒體的強勢沖擊,報刊市場也不斷萎縮,我以為最終能迎接挑戰,在市場上堅持和存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和佼佼者,有可能迎來一片春天。
組織策劃品牌活動是風尚志的標杆
記者:怎麼才能辦出一本受到市場認可的時尚周刊,有哪幾個關鍵詞可以和報刊同仁分享?
殷春穎:我認為關鍵詞有3個。一是走出去,做時尚刊物尤其不能閉門造車,否則出不來好的創意與點子﹔二是整合,即具備根據市場需求利用雜志作為平台整合資源的能力﹔三是創意,傳媒本身就是創意產業,能否有好的策劃,至關重要。
記者:在“引領時尚”和“追逐時尚”之間怎樣找到平衡?在迎合讀者和影響讀者間怎樣取舍?
殷春穎:這個話題很難談,因為做時尚類雜志無時無刻不面臨這樣的問題和選擇。每天刊物都要在時尚品牌和讀者之間做取舍,既做到讀者愛看,能提供給他們有用的信息﹔又傳遞出廣告客戶希望和需要傳遞的信息。有的時尚品牌的新款式、新風格可能讀者不一定會喜歡,但刊物也要做,如何能化腐朽為神奇,其實最考驗刊物的創意和編輯水平。
記者:《風尚志》在倡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時尚理念,這種理念如何能“接地氣”?
殷春穎:《風尚志》倡導的是一種積極、正向的生活理念。具體說來,刊物的目標讀者群是熱愛生活、對生活品質有高要求的人,他們不會湊合生活,也不會得過且過,他們會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中尋找到平衡。比如新時代的職場女性,她很會智慧地平衡好家庭和職場的關系,她的家庭很幸福,有愛她的老公和可愛的孩子,也事業有成,在職場裡充分地實現了她的人生價值。刊物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正能量,也希望讀者能有愛心。《風尚志》近些年做了很多慈善活動,尤其是在汶川、玉樹地震期間,與嫣然天使基金等眾多慈善基金合作了很多公益項目。“愛是最美的風尚”也是刊物提出的一個口號,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慈善也是一種時尚的力量。
記者:時尚周刊的封面明星選擇往往暗含著某個明星的地位,也彰顯了雜志的影響力與權威性,《風尚志》在封面明星的選擇上有什麼原則與取舍,如何在琳琅滿目的時尚雜志封面中獨樹一幟、吸引眼球?
殷春穎:《風尚志》每年有52期封面,男女明星各佔一半。《風尚志》選擇的明星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明星大咖,國內一線明星﹔一類是時下最當紅的明星。上時尚周刊的封面,能給明星提供更多上時尚類刊物封面的平台和機會,讓明星在時尚界有一席之地,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刊物對明星上封面也是有所選擇,明星除了當紅外,更重要的是有好的口碑和作品。
記者:有專家說,時尚類雜志的市場玩法正在受到沖擊,以前“錢多人傻”的奢侈品廣告商不再大手筆砸錢了。您認同嗎?一些時尚類雜志的廣告和發行,目前正在下滑,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您認為該如何解決這一困難?
殷春穎:我認同此觀點,因為目前市場現狀就是如此。時尚雜志是反映國際經濟大環境的晴雨表,如果國際品牌經營狀況不好,首當其沖影響的是對時尚類雜志的廣告投放。我認為,要走出困境,首先要與各大時尚品牌保持良好的關系,結合新媒體的特性提供更好的創意﹔其次,與更多的國內本土品牌保持接觸和互動,目前國家在大力扶持國產品牌,這也是一個良好契機﹔第三,改變合作形式,由過去單純的刊登廣告轉變為結合品牌做活動、做事件,帶動品牌與時尚界的全面對接。
記者:如何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時尚達人?需要具備哪些素養?
殷春穎:我不敢說我現在已成為一名出色的時尚達人,因為能成為時尚達人是一種機緣巧合,也是性格使然:她要願意與時尚圈的很多人發生接觸﹔願意去參加時尚界的活動,也願意發布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與各個媒體保持很好的關系,便於曝光﹔在專業領域內要有自身特點,能及時捕捉到最新的時尚信息,並迅速傳遞。
記者:《風尚志》如何拓展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每年刊物都會組織哪些大型活動?
殷春穎:《風尚志》一直與大量的平面、電視和網絡媒體保持著密切的關系,確保讀者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看到刊物的曝光。如每期的刊物封面大片都會推到四大門戶網站的首頁﹔同時我們也經常做一些活動邀請媒體參加和報道。《風尚志》還積極拓展戶外資源,組織一些年度大活動,以活動為平台,推出了一批新銳設計師、香氛藝術畫展、風尚BA大選等。可以說,《風尚志》的大活動已成為一種時尚標杆。
新舊媒體都應倡導更好的版權保護意識
記者: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風尚志》有哪些規劃,這些規劃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殷春穎:《風尚志》的新媒體業務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官網(交互式、小而全的類型)、微博、官微、專屬的2個客戶端MIX和化妝室,同時與各大新媒體網站有長期密切的合作,合作方式包括資源置換、視頻欄目《風尚志微現場》(主要對封面大片拍攝過程的記錄)﹔二是新媒體與社會資源和時尚事件相結合,與其他大網站聯合,利用已有知名網站做影響,借此擴充品牌資源。今后刊物新媒體的發展重點將放在網站、微信、微現場三個欄目,通過這三個產品報道內容,承載客戶需求。
記者:《風尚志》如何看待新媒體技術?是否考慮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拓展市場、開辟空間?
殷春穎:我們刊物會跟精品傳媒集團聯合開發一些新媒體技術,由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傳統媒體應該實時關注最新的技術發展,利用新技術做好內容的推廣和與讀者的互動。
新媒體的沖擊迫使雜志要更多地考慮市場需求,它的出現壓縮了刊物的生存空間,迫使雜志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整合營銷。我希望新技術能改變目前新舊媒體的格局,或者在行業內達成共識,大力提倡版權保護意識,管理好版權,使內容能真正盈利。隻有當內容真正變得有價值,才能有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做好內容。
如果我們能建立一個有序的市場秩序和良好的版權保護規則,新舊媒體各顯神通,中國的傳媒市場才能真正得到長遠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