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7期

江蘇地市黨報兩會報道的三種風格

駱正林

2014年07月23日15:1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隨著人大、政協參政議政功能的不斷完善,每年的全國兩會越來越成為媒體競爭的舞台。2014年兩會期間,江蘇地市黨報投入了大量採編力量,充分挖掘兩會蘊藏的行政資源、媒體資源和新聞資源,幫助江蘇各地群眾認識兩會、了解兩會。因為各家報社的經濟條件、地區文化和功能定位的不同,江蘇13家黨報在報道兩會的過程中逐漸有了風格上的差異,形成了新聞主導、兩會外宣和精神傳達三種報道風格。這三種風格不僅顯示了江蘇各地黨報的個性,而且可為其他地市黨報報道兩會提供參考經驗。

【關鍵詞】全國兩會﹔地市黨報﹔新聞主導模式﹔兩會外宣模式﹔精神傳達

每年的兩會既是國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媒體進行新聞競爭的中心舞台。2014年兩會期間,江蘇13家地市黨報投入大量的採編力量,充分挖掘兩會蘊藏的行政資源、媒體資源和新聞資源,幫助江蘇各地群眾深入把握兩會精神。因為各家報社經濟條件、地區文化和功能定位的不同,13家黨報在報道兩會的過程中逐漸有了風格上的差異,形成了新聞主導、兩會外宣和精神傳達三種報道風格。這三種風格不僅顯示了江蘇各地黨報的個性,而且為全國兩會報道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報道模式。

一、以《南京日報》《蘇州日報》為代表的新聞主導風格

隨著人大、政協參政議政功能的不斷完善,全國媒體的兩會報道也逐漸從一項政治任務演變成重要的業務活動。每年兩會期間,各級各類媒體通過參與兩會報道,挖掘兩會蘊藏的重大民生新聞,通過同台競爭展示各自媒體的實力。在兩會新聞競爭中,中央級媒體佔據了地利和人和的優勢:一是中央級媒體級別高,它們擁有兩會重大新聞的發布權﹔二是中央級媒體地處京城,具有東道主輕車熟路的優勢。然而,隨著地方媒體經濟實力和業務能力的進步,它們在兩會中有了更多的表現。《南京日報》《蘇州日報》作為江蘇地市黨報的龍頭,每年都會投入相當的精力競爭兩會報道,通過制作鮮活的兩會新聞贏得讀者的認同和尊重。

《南京日報》和《蘇州日報》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能夠高質量地轉載中央級媒體發布的重大新聞,完成兩會報道中的“規定動作”,如開幕閉幕、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中央領導人活動、兩會新聞發布等等。雖然很多重大、重要的新聞稿直接來自新華社,但是兩家黨報還是從版面設計、標題制作等方面,盡可能地將新聞做得“接地氣”“有靈氣”。如3月6日,《南京日報》的封面採用數據呈現的方式,展示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內容。今年兩會報道“流行大數據”,《南京日報》的版面不僅幫助讀者精確地把握了報告中的新聞內涵,而且也凸顯出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美學價值。3月14日,《南京日報》的封面採用李克強總理的親民照和生活語,版面通過大國總理的形象展示出領導人的魅力和人情。兩報每天出版的兩會特刊,均按照“都市新聞”的標准,從新華社通稿中選擇新聞(見圖1)。《南京日報》轉載的新聞稿均從民生角度切入,按照“都市新聞”的標准精心制作版面和標題。版面設計注重板塊化、專題性和條理性,通過圖片、圖表和數字的使用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編輯們精心選擇的新聞專題,既有生動性、新聞性,也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如環境治理、樓市行情、工資改革、轉型升級、房價分類調控、南極旅游規范、房產稅立法、廢除嫖宿幼女罪等專題,都能夠讓讀者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新聞標題中大量採用“判斷句”,標題不僅凝練、濃縮了新聞的核心內容,而且讀起來生動活潑、朗朗上口,如《讓重大改革都於法有據》(4月5日)、《周小川:“余額寶”不會取締》(4月5日)、《農業部長:政府部門有責任讓群眾吃好吃安全吃得放心》(4月7日)、《延遲退休年齡改革全部放開單獨二孩尚無時間表》(4月7日)等等。

圖1:《南京日報》為人代會開幕(3月6日)、閉幕(3月14日)設計的報紙封面

《南京日報》和《蘇州日報》不僅“規定動作”體現出新聞性,而且還能夠策劃、報道很多“自選動作”。首先,兩報能夠主動發現議題、設定議題,通過自採稿件展示本地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過程。如《南京日報》的《將住宅“保質期”延長20年》(4月5日)一文,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呼吁,將住宅設計使用年限從50年提高到70年。《預防職務犯罪進行國家立法》(4月5日)一文,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職務犯罪預防局局長林志梅呼吁,預防職務犯罪國家立法的時機已經成熟等。蘇州日報社記者還與新華日報社記者聯合採訪,報道了3月7日人大江蘇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並在3月8日《蘇州日報》上發表了新聞《138家中外媒體聚焦江蘇團》。報道稱江蘇團的全體會議備受海內外媒體關注,“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109家境內媒體和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彭博社、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道瓊斯通訊社、鳳凰衛視、南華早報等29家境外媒體的近170名記者到會旁聽和採訪”。其次,兩報記者能夠根據每天的兩會熱點,採訪身在北京的代表委員,問計本地民生工程、經濟建設的藍圖。如當全國政協委員談論北京天氣的時候,南京日報社記者訪問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陳蒙蒙透露“今年年底前全省可實現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霧霾天氣,其中南京有望在青奧會前做到”(《青奧會前,南京將實現提前一天預報霾情》,3月4日)。3月5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不少今年的施政看點,南京日報社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在北京開會的南京市一些部門的一把手,向他們了解這些施政看點中會有哪些“南京動作”(《這些施政看點,南京正在行動》,3月6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向污染宣戰”的號召,蘇州日報社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周乃翔,發表了新聞《周乃翔暢談“美麗蘇州”建設和大氣污染治理》(3月7日)。再次,兩報還通過評論的方式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兩會精神。《南京日報》設立了“兩會微評”,對國內主要媒體的報道進行簡短評論。如@新華視點發表了關於吳碧霞騎車到北京參加兩會的微博,4月2日“兩會微評”針對這一新聞發表了簡短的評論:“改善環境沒有旁觀者。如果我們都能像吳碧霞一樣,將騎車作為自己的出行方式,哪怕一周、一個月或者一年之中隻有一天,也能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多喘一口氣。當然,城市的慢行系統要跟上。”這樣的微評文字不多,但滿足了新媒體時代讀者“微閱讀”的需要。

二、以《淮安日報》《宿遷日報》為代表的兩會外宣風格

每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既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言獻策、表達民意、共商國是的機會,也是全國各地領導干部交流學習的機會,更為一些省、市、縣搭建了推銷地方品牌的舞台。美國國會就有“走廊游說”活動,每到議會開會期間,一些利益集團就會雇用公關公司對國會議員進行游說,說服議員在投票時支持他們的政策訴求。在我國社會主義環境下,人大、政協會議同樣可以成為各地政府交流、宣傳的平台:一方面,兩會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主要領導干部和各界精英,開展兩會外宣可以獲得兄弟省份、地市的了解、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海內外很多媒體和記者聚焦兩會,如果能夠利用好兩會平台,就能夠向海內外展示良好的地方形象。鑒於兩會在地方形象宣傳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以《淮安日報》《宿遷日報》為代表的地方黨報,主要側重於報道本地代表委員在北京的外宣活動,通過“外宣形象”樹立本地讀者對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信心。

淮安市一直重視兩會外宣,《淮安日報》更是積極地展示本地的外宣成果。對於重大、重要新聞,《淮安日報》全部採用新華社通稿,版面編輯堅持主流、穩重的原則,

如3月6日《淮安日報》關於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的報道,版面就顯得正統、大氣(見圖2)。淮安兩會外宣達到了“精心組織、精細實施、精益求精”的程度,《淮安日報》通過記者自採稿件,集中報道淮安市代表委員在北京參政議政的新聞,以及淮安市

主要領導做客各大媒體暢談淮安發展的情況。3月7日的稿件《深化經濟改革 創新發展路徑》,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走進江蘇廣電總台的“兩會演播室”,介紹淮安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3月8日的稿件《堅持以創新驅動建設好周總理家鄉》,報道淮安市領導接受新華網兩會特別訪談採訪時的內容。3月10日的稿件《新淮安精神:“中國夢”的淮安篇章》,報道姚曉東做客人民網兩會高端訪談欄目,與全國網友暢談淮安的各項建設成就,等等。

圖2:《淮安日報》兩會重大新聞報道堅持主流穩重的原則

《宿遷日報》除了報道本地代表委員在北京的參政議政活動外,同樣用了較多的版面報道市領導兩會外宣的成果。3月4日《“宿遷現象”令人欣喜 “宿遷現象”值得關注》一文,報道了全國人大代表、宿遷市委書記藍邵敏在北京會見部分中央級媒體代表的情況。在這次會見中,藍邵敏與農民日報總編輯孫林、新華網總裁田舒斌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愉快的交流。3月5日《藍邵敏拜訪中央電視台》一文,報道了藍邵敏與中央電視台總編輯董傳芳交流、探討如何宣傳推介宿遷的情況。3月6日《宿遷代表得到人民日報高度關注》一文,向讀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全國人大開幕當天,《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用約1/4的版面,報道了宿遷三位人大代表(藍邵敏、李生、張秋香)過去一年的履職情況。3月7日《宿遷夢 小康夢》,報道了藍邵敏接受鳳凰網的專訪(見圖3)。3月10日報道了藍邵敏走進江蘇衛視“兩會直播室”談城鎮化建設的問題。3月12日,藍邵敏接受新華網專訪談宿遷的改革著力推動六大轉型,扎實建設小康社會等。

圖3:宿遷人國人大代表接受鳳凰網賣方的報道

注重外宣成果報道的還有《鎮江日報》。3月5日,《鎮江日報》報道了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委書記楊省世接受《焦點訪談》採訪。3月7日報道了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市長朱曉明走進江蘇衛視全國兩會特別訪談。3月9日,《鎮江日報》全文轉載《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專訪楊省世的訪談文章。3月10日朱曉明做客人民網與全國網民交流,圍繞“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快鎮江現代化進程”這一主題,向全國網友介紹了鎮江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和做法。

《淮安日報》《宿遷日報》《鎮江日報》的兩會外宣報道風格,一方面報道了本地代表委員在北京參政議政的情況,讓讀者參與檢驗代表委員的履職情況﹔另一方面報道了本地代表委員在北京的外宣活動以及重要媒體對代表委員的採訪,這有助於幫助本地群眾樹立起發展的信心。同時,本地媒體與中央級媒體的集中報道,可以形成一個有利於本地發展的輿論氛圍,推動各地在全省乃至全國樹立起較好的地區形象。當然,目前兩會外宣的報道模式注重對本地的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改革措施的報道,如《鎮江日報》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鎮江發展》(3月6日)、《堅持改革創新 推動鎮江發展》(3月8日)、《抓實抓好深化改革這個動力源 打開鎮江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3月7日)、《生態文明建設鎮江在行動》(3月10日)等,明顯宣傳味重了一些。期望在今后的報道中能夠突出“新聞性”,通過講好本地的故事宣傳好本地的形象。

三、以《無錫日報》《徐州日報》為代表的精神傳達風格

兩會是全國人民參政議政的重要手段,是傳播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年輕人公民熱情的良好機會。傳達和宣傳好兩會精神,是江蘇地市黨報共同的目標。因為代表委員的身份、進京記者的數量和報紙風格定位的不同,有的地市黨報的兩會報道選擇以傳達兩會精神為主。

《無錫日報》策劃的“聚焦2014年兩會”專版,基本採用的是新華社通稿。但《無錫日報》注重內容的新聞性,版面的設計也非常考究(見圖4)。《無錫日報》選擇的新華社稿件,貼近本地讀者的需要,不僅能讓讀者感受到代表委員的議政過程,而且能讓讀者感受到“民生新聞”的溫暖。如《“限”怎能包治百病?》(3月4日)、《“擠”出的錢去哪兒了?》(3月5日)、《“稅收立法權”應盡早收歸人大》(3月5日)、《外逃“裸官”為何竟能拿到假護照?》(3月10日)等報道,標題就做得很有新聞性,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無錫日報》自採的稿件不多,但基本反映了本地代表委員的履職情況。《無錫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3月5日)報道無錫6位人大代表與全國3000多名代表一起共商發展大計。《“醫改”要引入市場制》(3月5日)報道了陳靜瑜代表在江蘇團全體會議上的發言。《秸稈發電“變廢為寶”》(3月7日)報道金征宇代表持續支著兒“治霾”。《徐州日報》主要轉載新華社的重大新聞稿件,對普通的民生稿件轉載得不多,報道中適當兼顧了本地代表委員在北京的履職情況。

圖4:《無錫日報》兩會報道雖以轉載為主,但版面設計較為大氣、美觀

《揚州日報》《鹽阜大眾報》《常州日報》《南通日報》都開設了兩會報道專版,稿件全部採用新華社通稿。與《無錫日報》重視新聞性相比,這些報紙更注重宣傳性,版面的設計也比較正統。如3月14日《鹽阜大眾報》三版的特別報道中有3篇文章,標題分別為《深化改革 隻爭朝夕》《世界眼中的中國變革》《中國聲音 世界傾聽》。這些標題沒有進行太多的編輯加工,較為原汁原味地傳達了兩會精神。除了轉載新華社的報道之外,該報還注意轉載《人民日報》的評論,如3月14日轉載了《人民日報》為人大閉幕所配發的評論《以法治促改革 以民主聚力量》。《南通日報》“聚焦全國兩會”專版全部轉載新華社的稿件,但版面設計比較時尚美觀。3月11日該報刊登了一篇自採稿件:顧秀蓮看望南通全國人大代表,勉勵家鄉《搶抓機遇 加快發展》。《常州日報》《連雲港日報》能夠保証兩會特刊的出版,一般不大關心本地代表委員的活動。《揚州日報》能夠堅持每天採用新華社的稿件出兩會特刊,並採訪了一些本地的代表委員,如3月9日採訪揚州代表王廣基,王廣基認為《揚州發展健康產業大有可為》。3月14日《揚州日報》刊登一篇記者採訪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稿子《搶座大戰本報記者坐第一排》。該稿是在記者現場感受的基礎上寫成的,內容也較為活潑。其中導語寫道:“總理記者會是每年兩會壓軸大戲。昨天上午,本報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香港商報、聯合早報等媒體一道齊聚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近距離目睹和見証李克強總理的記者會,這也是本報記者連續第九年走進金色大廳參加總理記者會。”該報道的第一個分標題是“本報打贏‘搶座大戰’”。報道指出:“新華社派出了近20人的強大報道陣容,不僅有傳統的文字、攝影記者,還有來自新華網、網絡電視等新媒體的記者,確保第一時間將記者會的訊息傳播出去。”《揚州日報》記者本次兩會打贏了“搶座大戰”,讀者更期望《揚州日報》記者在今后的兩會報道中打贏“新聞大戰”。《泰州晚報》關於全國兩會的報道做得非常充分,而且體現出都市性、民生性。也許出於內容分工的考慮,《泰州日報》不再重復《泰州晚報》的報道,而是將主要版面留給本地的日常工作。在兩會期間,《泰州日報》關於兩會的報道主要有4期,即分別在兩會開幕后報道開幕的消息(見圖5),在兩會閉幕后報道閉幕的消息。

今年兩會期間,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都派出了強大的陣容,中央級媒體期望既能傳播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也能挖掘到受眾滿意的民生新聞。在社交媒體快速崛起的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著重大的生存挑戰,中央級媒體為了迎接挑戰,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道路,紛紛使用“大數據”報道“精確新聞”。和中央級媒體、其他兄弟媒體相比,江蘇地市黨報兩會報道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如充分發揮派駐北京記者的作用,力爭自採一些重要的獨家新聞﹔與外省兄弟媒體進行聯合採訪,通過資源互換宣傳本地形象﹔關注本地代表委員在兩會議政中的表現,充分反映本地群眾的呼聲與期待﹔結合全國兩會的重大議題,探討本地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緊跟大數據時代新聞改革的步伐,不斷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傳統報道進行改進……江蘇一直堅持要在全國率先進入現代化,期望江蘇地市黨報能夠再接再厲,在兩會報道中做全國地市黨報的表率。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