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江西衛視播出的《挑戰文化名人》首期節目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麼?A.李白的睡床﹔B.放墨寶的書案﹔C.井台上的圍欄。如果你選對了答案C,那麼你知道“葳蕤”(w?i ru?)是什麼意思嗎?
隨著暑假來臨,各衛視相繼推出“文化漢字”類節目,而這些節目考查的文字難度也在不斷升級。“葳蕤”是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首場比賽中的一道考題,而該詞的成人聽寫體驗團正確書寫率僅為6%。第二場復賽中的詞匯“搴芳”(qi?n f?ng),意為採摘花草,例句選用謝靈運的《山居賦》:“愚假駒以表谷,涓隱岩以搴芳”,上海隊選手陳夢瑤因未能正確書寫該詞而退出比賽,成人聽寫體驗團的正確書寫率則為零。
原本,《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創意初衷來自鍵盤時代更容易發生的提筆忘字現象。總導演關正文表示,第一季節目制作完成后,他認為如果僅僅限於對提筆忘字現象的提醒,那麼節目的價值是有限的。所以,今年節目的目標直接指向了復活那些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第二季前兩期節目的難度也大幅度上升,很多詞如果不翻查詞典,幾乎很少在日常書面用語中見到。
比賽難度升級后,不少觀眾也從佩服小選手“神技”轉向質疑這樣的聽寫節目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即便有價值,也應該限定在常用易錯字的范圍裡,而不該用冷僻字詞為難學生。
■ 回應質疑
比賽詞匯難度誰把握?
“問題是誰在說難。”總導演關正文表示:“很多字詞僅有14歲的學生選手寫起來很輕鬆,成人卻已經難到崩潰。這隻能說明我們成人的母語知識結構有缺陷。我們的母語價值觀長期被局限在簡單、常用,講求效率的單一層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細致、語詞的豐富和美感營造的價值取向。”
會否降低觀看的熱情?
關正文表示,對書寫在古籍中的文字有排斥,這是過去輕視傳統的慣性思維使然,有些人說起傳承文明就喊博大精深,說起母語字詞就喊簡單實用,但這樣的價值觀讓人失去的不光是接近過去經典的普遍能力。“語言是思考的工具,語詞量小,思考能力、想象力都會下降。我們會擔心觀眾看到陌生詞匯轉身離開,但我們更相信,學習才是大家看節目的根本目的。”
學會生冷詞又有何用?
關正文稱:“入選詞匯在母語歷史的多個時期都有使用,且在今天仍有實用價值。”節目第一期中出現的“葳蕤”,其詞義為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形容羽毛繁復華美,或者華美、艷麗的樣子。也能形容女孩的柔弱。“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現在就試著用葳蕤來形容一個女孩,長發如瀑,妝容華美,神態婉約,是件多麼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