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7期

近觀好萊塢電影電視的工業化生產

張 明

2014年07月28日15:5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作者通過對美國好萊塢影視業的實際考察,比較客觀的分析了好萊塢影視業的現狀,並把重點放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啟迪上,從人才、資本與公司、創新與保護、價值觀、尊重觀眾意願、市場化的制作模式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我們要學習借鑒的地方,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思路,是一位資深電視人對好萊塢影視業發展的透視和觀察。

關鍵詞:美國影視業﹔工業化生產﹔市場化銷售﹔高科技融合﹔資本化運營

2013年9月份筆者有幸去美國西海岸參觀學習,並專程去好萊塢市考察,目睹了美國大片的生產過程,學習了娛樂業的公司化運作經驗,見証了高科技在電視電影拍攝制作中的廣泛應用,與美國同行交流了影視產業市場化操作的辦法。

好萊塢(Hollywood)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郊,市區面積1204平方公裡,人口約348萬。坐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之中,平均海拔84米。這裡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空氣清新,氣候宜人。1月平均氣溫13.7℃,7月平均氣溫23.4℃,一年中有300多天晴空萬裡,年平均降水量僅357毫米。因為終年少雨,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影視制作,20世紀初電影業自美國東海岸逐漸向這裡集中,慢慢發展成為世界電影的軸心。

隨著電視的普及,好萊塢又號稱世界影視業的中心,聚集著全球六百多家知名影視公司,也是美國的文化產業中心。好萊塢市是洛杉磯市的一部分,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人口過千萬(在美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很少),金融資本業非常發達,為好萊塢電影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好萊塢還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之一,引領並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如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等。在這裡時尚與科技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各種奢侈品牌一直被全球各地爭相模仿。

一、電影城裡開眼界

環球影城分為3個區域——石電車之旅、影視城中心、娛樂中心和購物區宇宙城。走進環球影視城,電視電影工業化生產的細節,一一展現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參觀電影的制作過程,解開特技鏡頭之謎,回顧經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斷。有興趣的話,你還可以與“明星”一起對白,客串一把劇中的角色。

在環球影城大火災 Backdraft展示區,可以模擬化學工廠的火災景象,讓游客親身體驗火災的可怕情景。火勢在電腦的控制下,可大可小,每小時有重現過程,情景逼真,場面慘烈恐怖。2012年推出的變形金剛3D過山車Transformers:The Ride-3D,採用最新的影視科技手段,模擬下一代驚險刺激的戰車穿越游戲項目,游戲更注重參與者的心理體驗和時空轉換,在海灘、高樓、現代、遠古不斷的場景變換中,讓你與霸天虎爭雄高下,在現實與虛幻中體驗穿梭時空的無窮魅力。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The Ride板塊,讓游客體驗在2015年的冒險。遠古時代 The Flintstones Show展示原始人群的故事,巨大怪鳥在頭頂盤旋栩栩如生,令人屏息。海洋戰爭Water world-A Live Sea War Sol:ectacular,海中的要塞城市、城牆處飛馳而出的巨型戰斗機等,讓人眼花繚亂。最新高科技成果被應用到地震、海嘯等自然現象的模擬之中。一個公交站台瞬間不復存在,海嘯巨浪騰空而起。夜色下的好萊塢絢麗多彩,光焰旋風Spectra Blast表演展示焰火、水、激光亦夢亦幻的奇妙世界,充分展示美國的科技和文化實力。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條沿好萊塢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顆鑲有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獎章,以紀念他們對娛樂業的貢獻。入選的明星包括電影、電視、音樂等行業的杰出人才。

二、奧斯卡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

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從未間斷過,凡在上一年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Louis B. Mayer)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齊名。金像獎的評選第一輪是提名投票,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將獲得提名的影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后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決定獲獎影片。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投票后,選票交由美國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統計。統計后的用紙則全部燒毀。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奧斯卡金像獎為好萊塢影視工業的生產提供了一把客觀、公正、公開的考核標尺。

三、好萊塢給我們的啟迪

1.人才。媒介產業和文化產業的本質屬性是創造力,可以說媒介產業和文化產業是一種創造力產業。電影電視是典型的媒介產業,具有媒介產業共有的本質規定性,即創造力。而創造力或創意是由人而產生的,因此,影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力資源。好萊塢雲集了大批頂級的編劇、導演、明星、特技人員。電影場面的大氣、火爆,特技的逼真、絢麗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威爾•史密斯、約翰尼•德普被稱為好萊塢四大天王。頂級人才的聚集,讓好萊塢生產的影片滿足了美國電影市場的需要后,出口到世界各地,為好萊塢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還輸出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文化,巧妙的完成了文化侵略和掠奪。所以說人才的聚集是好萊塢長盛不衰的關鍵因素。

2.資本與公司。洛杉磯是美國金融中心之一,在好萊塢的早期發展階段,石油資本、金融資本充當了重要角色。最早來到好萊塢冒險的一批外部資金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資金主要來自個人。從1995年起証券市場上流行的組合投資理念被引入電影領域,行業外資金投入電影業的潮流再度興起,資金主要來自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機構。2004年第三批業外投資者也開始參與其中,領銜者就是來自華爾街的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其中,美林、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等就是最早的一批金融資本參與者。這類公司往往會發行一支電影基金,參與投資電影的制作。數據顯示,對於電影制造方而言,資金的25%來自銀行貸款,而來自基金的融資則超過了50%。在每一筆電影投資中,投資者隻需要提供一筆數額不高的資金,三年之后的平均回報率就可以達到50%∼100%。而在這之后的幾年時間裡,如果電影獲得觀眾認可,這筆投資還會獲得DVD銷售、原聲帶銷售、付費電視和版權海外轉讓帶來的穩定收入。

3.創新與保護。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政府為人才提供了充分發展的空間,社會有健全的法律保証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在以創意為核心競爭力的娛樂行業,創新無處不在。在好萊塢可以看到最新的、最前沿的高科技電影、電視拍攝方法。美國大片的沖擊力、爆發力、吸引力、娛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種高科技特技鏡頭在計算機上完成的。美國對環境資源的保護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美國能源儲量豐富,但開採的不多,主要依靠全球掠奪性採購。對電視行業的頻道資源也是盡最大可能的在保護中利用。美國月人均收入大約4000美元,生活水平比我們高很多很多。在夏威夷五星級酒店隻可以看到57個電視頻道,西海岸的其他城市一般可以看到40個左右的電視頻道。他們認為娛樂消費並不是靠無限制的多開頻道滿足人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而是在保護中加以利用,把更多的頻道資源留給后人,少開精辦比較穩妥。

4.美國影視作品傳播的價值觀。在美國考察期間,我們發現美國人有強烈的個人主義信念,追求個人幸福是一種社會共識,這也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美國社會重視個人自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的得以實現。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崇拜科技研究,喜歡探索未知領域,傾向於關注人類未來的生存問題,這種價值觀念體現在影視作品的選題上也是如此。好萊塢制作的影視劇,無論是驚心動魄的宏大場面,還是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大多在悄悄的傳播著正義、博愛、家庭、人文等價值取向,而這也正是人類共同關注的永恆主題,也是美國影視作品享譽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的影視作品還在悄無聲息的傳播英雄主義、自由平等、機會均等等社會價值觀念,號召每一個人,哪怕是底層最平凡的小人物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個人的追求。以此鼓勵觀眾,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許多影片也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默默溫情和人性的美好,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從而凸顯出珍惜生命,自力更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

5.尊重觀眾意願,市場化的制作模式。美國電視劇一般一個星期隻播出一集,25集正好夠播一季。美國的電視劇一般是邊拍邊播,工業化生產,市場化鑒定。影視作品播出后非常注重觀眾的評價,收視率低下的電視劇,不管劇情進行到何處,各大電視台都毫不留情地“槍決”。在一部電視劇制作過程中,編劇是核心的核心。一部電視劇編劇會分別從幾個層面進行劇本創作,不同的編劇根據各自掌握的專業知識領域,分別負責不同的情節線索及高潮部分的設置和安排。大家一起將各自創作的故事內容,想方設法銜接成為一個統一整體,打磨潤色,調整完善后最終形成劇本。以《CSI》為例,僅責任編劇就有8位,整個編劇團隊更多達20多人。

一般一部受歡迎的美劇拍攝要幾年時間,劇中很有人氣的角色甚或主角,被編劇硬給“寫死”那是家常便飯,演員們一般不敢得罪編劇,因為他們的手中筆(也許是一台電腦)可以讓演員橫跨“陰陽兩界”。這與我們的導演中心制、演員強勢地位情形正好相反。2010年美國電影的海外票房達212億美元,較2009年上漲13%,近年來也都表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出口亞太地區電影票房達87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21%,在亞太地區的票房增長中40%都是由中國貢獻的。

總之,美國作為全球影視業的領跑者,其發展趨勢無疑值得我們的關注和借鑒,但美國影視作品傳播的價值觀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為中美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

(作者系:華夏五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陝西衛視))

參考文獻:

[1] 陳焱.好萊塢模式美國電影產業研究[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4.

[2] 陳犀禾.當代美國電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3] (美)約翰·貝爾頓.美國電影美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何建平.好萊塢電影機制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5] 盧燕,李亦中.聚焦好萊塢:類型電影的衍變與創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