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6月下

問題意識需要專業素質

袁 濤

2014年07月28日14:37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報道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成績,採訪對象可能還會笑臉相迎,但一說到問題,對方肯定就要在腦子裡轉幾個圈再開口了。更有甚者,有時候即使你是來採訪成績的,對方也推三阻四,不然就用干巴巴的書面材料來應付了事,正所謂害怕“燒香引來小鬼”。

這種逃避問題的現象並不少見,需要採訪者認真去面對。

4月份,我去山東省東部一個市採訪船舶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問題。我跑工業這個口十多年了,一直在關注船舶行業的發展。去之前,我先做了些功課,了解到這個市一家比較大的船廠已經停產,應該說問題還是有的。但去了之后採訪對象很不配合,畢竟停產不是好事,當地行業主管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不僅否認船廠停產一事,還信誓旦旦地說:別的地方可能有問題,但我們這兒沒問題,不存在產能過剩。言外之意,說我們好的可以,說我們不好的不可以。

我此次採訪的目的是了解到實際情況,既反映問題又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當地有不想談問題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又不可理解。可以理解的是,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把問題當做“家丑”,其背后更是對干部政績的嚴格考核,說出來問題領導可能會不滿意。不可理解的是,一些問題說出來並不會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會推動問題的解決。比如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其產生的原因很復雜,況且中央和省裡已經提出要通過多種途徑來化解這一問題,我就是來了解實際情況的,看上面的政策措施是否與基層實際相一致,你不談問題如何來推動問題的解決?

除了這種固有思維之外,不談問題,可能與採訪對象不清楚採訪者的意圖有關。現在媒體很多,從中央媒體到地方媒體,從綜合類媒體到專業媒體,從傳統媒體到網絡媒體,主流權威媒體還好說,一些來歷不明的媒體是採訪對象十分警惕的。因此很多採訪對象在接受採訪之前就提出要求,稿件在發表之前必須經過他們審看修改,否則不接受採訪。

不談問題,還可能與採訪對象認為與採訪者沒有溝通的價值有關。說白了,就是認為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頻率上。下棋講究棋逢對手,採訪也講究投機,遇到知音很難,特別是在這個快餐時代。我很慶幸自己這些年一直在跑工業,對這個產業還有一定的了解,雖然不懂的問題還有很多,但大部分情況下我能和採訪對象談到一塊去。工業領域的新聞報道需要一定的積累,一大堆枯燥的數字和專業術語放在那裡,如果缺乏專業素質,一個初來者想不被忽悠都難,對方說什麼他就可能認為是什麼,完全成為一個傳聲筒,缺乏發現真正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很多初來者滿眼都是問題的原因所在,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具有新聞價值的。這也進一步帶來更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放在那裡採訪者都發現不了,沒有能力去偽存真。

不願意談問題是人之常情,有一些採訪對象倒很願意談問題,比如利益受到損害的或者自認為利益受到損害的採訪對象。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向媒體反映問題來實現自己的訴求,但很多時候一旦訴求得到滿足,比如協商達成賠償協議,又往往會閉口不談問題。這是採訪者需要高度注意的,我們的採訪不僅是為了解決某個人的問題,當然能推動其個人問題的解決更好。

回到這次採訪上來。不談問題,大家交流交流總可以吧。從我的採訪經歷來看,一旦大家聊開了,想要了解的問題自然而然就會了解到。可以說,大部分採訪對象是願意和一個具有相當專業水准的採訪者交流的。我認為,這種專業素質主要體現在敬業精神、對採訪內容的熟悉程度、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現在,雖然媒體都在提倡培養專家型的編輯記者,但編輯記者並不需要成為真正的專家,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專家。難道採訪外科手術專家還需要採訪者親自去做一次手術?編輯記者要做的應該是形成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善於分析研究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採訪到三家船舶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實地到企業看生產現場,與行業主管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交流,最終形成了《一刀切,船企冰火兩重天》、《“高大上”更忌一窩蜂》兩篇稿件,這次船舶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採訪報道總體上是成功的。需要說明的是,採訪到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反映到最終的稿件中去,很大程度上是服從兩篇稿件主題的需要,不能完全為了寫問題而寫問題。

採訪過程中,一起前往的地方記者站的年輕記者很不解地問我:船舶行業是個比較冷門的行業,你怎麼就能與企業負責人對上話?有些內容聽都聽不懂,那些數字、數據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回答說:如果你能堅持研究分析一個行業10年,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些。

真正研究問題,體現出極高的專業素質,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三聯生活周刊》近年來在轉基因食品上的一系列報道,這些報道多是同一位記者袁越所寫。這些報道涉及轉基因食品30年的發展歷程,轉基因食品在美國、英國、法國、巴西、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遭遇,中國大豆的曾經與現實,轉基因食品的政治經濟學等內容。認真閱讀之后,讓人不得不承認這些報道基本保持了客觀立場,可謂十分專業。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媒體對同一個問題的報道。從2013年6月份開始,一則轉基因大豆油致癌的報道在部分媒體上被熱炒。這則報道的信息來源是黑龍江大豆協會一位副秘書長,他認為轉基因大豆油與癌症存在“高度的關聯”:消費轉基因大豆油的集中區,同時也是癌症發病的集中省﹔消費其他油品的省份,就不是國內腫瘤發病的集中區。且不論癌症發病到底與什麼因素有關,消費轉基因大豆油的地區總還有與其他地區不同之處,假設居民是以饅頭而不是以大米為主食,那是不是就可以說吃饅頭致癌?

問題意識,專業素質,兩個都是很重要的議題。如何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有人認為,不懂就要問,問到清楚,問到准確為止。我深以為然。

(作者為大眾日報經濟新聞採編中心兼特派記者組記者)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