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報,有時覺得編輯有眼力,稿件的選擇、安排得當,恰到好處﹔有時則發現輕重不分、輕重顛倒,甚至漏報重大新聞。其關鍵,在編者掂分量的功夫。
4月15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准確把握國家安全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存在不少不安全因素的背景下,習近平第一次明確提出新國家安全觀,這條新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某地一家主要都市報,第二天竟對此事一字未提。
而第二天該報安排在要聞版的最重要新聞,是蘭州“4·11”局部自來水苯超標的后續報道。這條新聞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與習近平闡述新國家安全觀這樣關系全局的新聞相比,其重要性顯然差距明顯,而且前一天該報已在頭版頭條報道過此事。
報紙編輯每天都面臨著選擇——選擇什麼稿件、選擇哪篇稿件做頭條、選擇標題突出什麼內容、拿什麼做主標題,等等。這反映著編輯的水平、報紙的核心素質——傳播信息和引導輿論的能力。正確選擇,首先必須衡量稿件的分量。拿什麼做標准?有兩把尺子——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這早已經成為圈內多數人的共識。
新聞價值,是新聞事實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會關注的素質﹔宣傳價值,即事實本身所包含的能夠體現傳播者主觀意圖的素質。簡單地說,越是與公眾利益攸關、能夠吸引讀者的新聞事實,新聞價值就越高﹔越是能說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其宣傳價值就越高。同時,不同的報紙有不同的讀者定位和內容定位,在掌握上述兩把尺子的基礎上,還會有不同的選擇。這樣,我們的報海中,就會呈現導向無誤而又萬紫千紅的局面,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報紙當然有運用新聞手段進行宣傳的重要功能。但長期以來,我們存在混淆新聞和宣傳的問題,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隻強調自上而下的灌輸式“宣傳”。令人高興的是,這些年來,不再單純把報紙看成指令性的宣傳工具,更注意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的統一,以新聞價值作為選擇稿件、安排版面的重要取向。13年前震驚全球、開辟了反恐時代的“9·11”事件發生后,《人民日報》沒有將此事作頭條報道(頭條是《九運會火炬傳遞點火起跑儀式舉行》),今天可以說有了極大的進步。
但是,為什麼時下仍然有選擇、安排不當的問題呢?筆者以為,重要原因之一,是對減少、改進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的理解產生了誤區,似乎矯枉必須過正,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越少越好。其實這類報道,往往不僅有新聞價值元素中的重要性,而且有顯著性。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緊張、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重要的領導人活動和會議新聞,公眾往往高度關注,其新聞價值當然就高﹔至於宣傳價值,更是不言而喻。所以,筆者認為,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仍然需要減少和改進,但不能簡單地減少。領導活動和會議也有輕重之分,對前面說到的習近平提出新國家安全觀這樣的新聞,當然應該重視。
其次,是在衡量新聞的分量時,存在隨意性,這也反映了某些浮躁心理和跟著網絡炒作的弊端。比如,影響廣泛的某省都市類報紙,對影視演員文章的婚外戀大做文章,3月31日頭版大字標題包粗框突出刊登其道歉微博。這件事時新性不強,更談不上重要,到底有多大的新聞價值?再如,前面說到的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那家報紙曾特別重視對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而6月2日公布了最終原因及對蘭州市副市長等20名負責人的處分,卻隻字未報。
老一輩著名報人、曾任上海《文匯報》總編輯和復旦大學新聞系兼職教授的徐鑄成先生在所著《新聞藝術》中,強調報紙編輯首先要過“分量關”。他說:“新聞到手,就能‘掂’出分量,這是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這是大新聞,還是小新聞?是表面轟轟烈烈,實際上壽命不長的新聞,還是初看並不顯眼,卻有強大的生命力,大有發展前途的新聞?”掂出了分量,編輯就心中有數,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和編排。
把握好掂分量的本領,需要不斷研究、積累。要對當前形勢、黨的主張和公眾心理了然於胸,熟悉新聞規律和宣傳規律,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和政治敏感。依賴“第六感官”,是無濟於事的。
(作者為山東師范大學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