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量繁雜的數據出現,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契機,新聞工作者可以運用這些數據及可視化的技術將新聞報道呈現在受眾面前,並且受眾可進行私人訂制,在線上線下形成互動。本文就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作了簡要分析,並提出數據新聞目前面臨的困境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數據新聞﹔可視化﹔解決對策
大數據開啟了時代轉型之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的數據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對於新聞生產方式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由於數據和信息的龐雜,使公眾對媒體的可信度下降,而客觀、公正的數據更易受到青睞,數據新聞應運而生。
一、數據新聞發展現狀
“數據新聞”,也稱為“數據驅動新聞”,簡而言之就是一種新聞生產方式,對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運用可視化和敘事化的手段,創作出一種新的新聞報道方式。目前國外有多家媒體機構都有數據新聞報道,如《衛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在2012年,由非政府、非盈利行業全球編輯網發起和組織設立了“數據新聞獎”,旨在鼓勵新聞工作者打破傳統的新聞創作理念和新聞創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的新聞生產方式。在我國正值春運期間,央視利用百度大數據推出“據說春運”特別節目,播報國內春節人口遷徙情況,受到了廣泛關注。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慢慢從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轉向網絡以及新媒體等,而數據新聞正是在電子媒體上才能得以呈現。目前“受眾需要的是對信息更明晰的呈現、更准確的分析和更深層的解讀”[1]。數據新聞通過可視化的技術呈現出來,使得新聞有了新的講故事的方法,也因它的私人訂制化,使得新聞與個體緊密相連,受眾可參與新聞創作,這是目前數據新聞與其他圖文新聞所不一樣的地方。
(一)數據可視化
“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並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它將符號或數據轉換為直觀的幾何圖形,便於研究人員觀察其模擬和計算過程。[2]”
其一,可視化促進受眾參與。百度推出“春運期間人口遷徙圖”后,央視晚間新聞便進行了持續報道,許多網友和觀眾參與其中,互動性增強,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參與,可視化技術為受眾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可視化的技術手段促進了受眾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和傳播,因為展現的圖文都是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內容,更能引起共鳴。
其二,可視化增強互文性。可視化技術將時間與空間聯系在一起,文本與圖表聯系在一起。在“百度遷徙”的地圖中,受眾隨意移動鼠標,便可知何時何地人口流動最多,不僅如此,受眾還可以從其中了解到中國在某一時間段最熱門的人口遷徙城市,為明年春運時期出行提供數據參考。由於可視化的技術出現,記者通過圖表,輔助簡要的文字編輯出的數據新聞,使得受眾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二)數據敘事化
數據新聞運用大量的數據、可視化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增強了可信度、趣味性,與傳統新聞生產方式不同,如倒金字塔結構、時間順序等等,以往純粹通過文本敘事,配上簡單的事件照片,易讀性弱,受眾往往不能進行深入閱讀。而如今通過可視化的技術創作的新聞,易讀性增強、敘事方式簡單明晰,更得受眾青睞。英國《衛報》的報道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通過對全球的用戶進行調查,並最終將調查結果運用數據敘事的方式“數據動態地圖”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隻要點擊鼠標即可了解某一地區支持奧巴馬的投票情況,簡單清晰的數據地圖與少許文字,一個好的故事即《奧巴馬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全球民眾的態度》制作出來,深受讀者喜愛。
(三)數據私人訂制
數據新聞的出現,使得受眾與世界的距離拉近了。傳統的新聞報道,受眾只是單純的了解世界上新近發生的事情,而數據新聞的私人訂制化,運用新的新聞敘事形式,搭建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平台,引領受眾思考社會問題,幫助受眾了解事實的真相,使得受眾可參與創作新聞,通過可視化手段了解自己感興趣或者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也為新聞工作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受眾服務。正如“百度遷徙”,受眾可通過可視化的地圖,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訊息,以便於選擇自己出行的時間和方式。
二、數據新聞面臨的困境
數據新聞是由精確新聞延伸而來,作為一種新的新聞生產方式,數據新聞在我國剛起步,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面臨一些困境。
其一,數據收集困難。眾所周知,數據新聞中“數據”是基礎。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數據新聞報道之前,必須收集大量的數據,在中國數據的來源,一般是由政府部門、企業或機構等公開的數據庫中獲取,也可以是由媒體收集的數據。因為媒體的人力和資源有限,大部分的數據是從前者獲取,且數據的精確程度較高,但需要高昂的資金。
其二,數據整合需大量人力。數據收集之后還要進行整合,刪除無關的數據和信息,保留重要的、所需的數據,因為數據繁雜龐大,這項工作需大量的工作人員進行整合。
其三,傳統新聞工作者無法達到數據新聞創作要求。傳統的新聞報道對工作者的要求是保証新聞的時效性以及新聞文本的寫作。而數據新聞則是需要跨界的復合型人才,既具備傳統記者的採寫編評的專業技能,又要具有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運用的能力,所以傳統新聞工作者以目前的新聞生產水平無法達到數據新聞創作的要求。
三、數據新聞解決對策
(一)海量數據收集與整合
媒體工作者需多渠道的收集數據。從公開的數據庫或者是政府部門、企業、機構中獲取數據,從這些海量信息中判斷和選擇有表現力的數據。當媒體工作者獲取數據之后,便開始處理和整合數據。將與新聞報道無關的數據篩選、過濾后,剩下有用的數據進行整合匯編,形成新的報道內容。以“百度人口遷徙”為例,百度利用軟件,將人們購票的時間、地點、性別、年齡以及出發站、終點站進行統計,形成數據庫,不僅可供新聞工作者使用,政府和企業等也可利用這些數據,創造出不同的價值。 由此可見,海量數據的收集與整合對於數據新聞來說是一大挑戰。新聞工作者通過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尋找出有價值的相關性,繼而增加對相關事件發展趨勢的預測性,新聞和數據相結合創作出精確和深度報道,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業務發展方向。
(二)凸顯把關人的重要性
截止2014年中國的網民規模高達6.52億,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相當多的網民在網上瀏覽新聞,因此數據新聞的把關尤為重要。數據新聞需要大量的數據、數據分析處理,不僅僅是要有技術水平,更需要一雙慧眼,分得清“真數據”和“假數據”,而且還要選擇重要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報道,為受眾提供更細致、精確的新聞,又快又准的報道新聞,數據新聞的把關在數據時代更為重要。
(三)提高新聞工作者媒體素養
數據新聞學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數據新聞的產生給傳統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挑戰,傳統的新聞創作理念和方式,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採寫編評等基本專業技能,但目前已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下數據新聞的創作。因此,對於當前的新聞工作者應具備以下媒體素養:
1.熟練運用計算機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的地位不容忽視。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社交網絡、電子商務與移動通信把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以“PB”(1024TB)為單位的結構與非結構數據信息的新時代[3]。大量的數據和信息擺在新聞工作者面前,傳統的計算機無法處理大量的、無規律的數據,需要雲計算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因此,對於當今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熟練運用計算機,以便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
2.分析處理數據能力。數據新聞與傳統的文字圖片新聞不一樣,數據新聞需要大量的數據,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數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可以先有了問題之后,再去收集相關的數據。而擁有大量數據后,必須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將不需要或不相關的數據過濾掉,剩下有價值的數據加以分析整合,供新聞編輯使用。德勤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研發創新團隊招聘數據記者,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具備分析數據的能力,由此可見,數據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才能勝任此工作。
3.可視化平面設計能力。數據新聞的可視化表達為新聞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讓數據新聞充滿希望與活力。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圖片將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將繁雜的數據簡單化,便於受眾理解,更有利於受眾參與其中,滿足不同受眾的各方面需求。數據新聞的可視化是其一大特點,因此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應熟練掌握可視化技術,學會識圖制圖以及各種表格的制作。
大數據時代到來,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價值。在未來數據會被人們更多地利用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無論是媒體還是新聞記者,都應該有敏銳的數據意識,學會用數據說話。對於新聞來說,數據新聞也會大量的出現,並且會噴涌式的發展,但是數據新聞只是一種新的新聞生產方式,並不能替代以前的新聞寫作形式。數據新聞的產生既有利又有弊,因此新聞工作者應該合理利用數據,不能盲目的信任各種數據,在保留原有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上加以創新。
四、結 語
數據新聞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運用可視化的手段呈現在受眾面前,它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給新聞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同時也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必須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養,適應時代的發展,創作出更能反映民聲、民意、民願的優質新聞作品。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
[2] 劉杰.數據新聞可視化敘事初探[J].科技傳播(下),2013(8).
[3] (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王斌.大數據與新聞理念創新—以全球首屆“數據新聞獎”為例[J].編輯之友,2013(6).
[5] 章戈浩.作為開放新聞的數據新聞—英國《衛報》的數據新聞實踐[J].新聞記者,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