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黨上下都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大背景下,新聞媒體的報道內容和思想如何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核心關切相一致,如何才能真正起到輿論監督作用,完全取決於媒體能否正確地使用傳播權和話語權。隻有走群眾路線,關注群眾核心關切,努力接地氣,贏得公眾的情感,新聞價值和報道思想才能得以實現。本文從六方面對作品進行了剖析,探析該作在傳播效果和社會反響以及落實“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方面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群眾路線﹔輿論監督﹔反對“四風”﹔社會反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交通廣播的迅猛發展,廣播媒體呈現出“復興”的勢頭,廣播作品以“新、快、深、實”以及伴隨性傳播等鮮明特點成為新聞宣傳、輿論監督的“輕騎兵”。2013年,由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廣播電視台選送的廣播消息《“擋丑牆”揭了誰的丑》榮獲第23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該作品由該台廣播綜合頻率《時事關注》欄目於2012年12月16日播出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件作品不但具備了優秀新聞作品的基本素質,且給人以啟示,即在“走轉改”的背景下,縣級廣播電視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層接近性優勢,大有可為。
一、小題材反映大主題
新聞主題是指新聞報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也就是媒體、記者對客觀事實的立場、態度以及通過事實報道所表達的報道思想。“文章成敗在立意。”主題是一個新聞作品的靈魂。一篇優秀的新聞作品都離不開一個好的選題。新聞主題“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主導,抓住要點,確定最佳主題”[1],發揮新聞媒體的喉舌作用。《“擋丑牆”揭了誰的丑》是一篇落實“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的力作。
當下,全黨上下都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廣播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通過報道泗縣經濟開發區在大劉村與303省道之間修建的一道被老百姓稱之為“檔丑牆”的牆,揭示了一些基層官員搞形式主義、粉飾政績以及浮躁虛夸的行為,是一篇典型的輿論監督作品。
政府為了遮住“丑”、“臟”、“亂”,讓百姓出錢建牆遮丑,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嚴重影響黨群關系。該報道注重把黨的意志同人民群眾的意願相結合起來,堅持新聞報道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一篇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的典范,也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反面素材。
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內容為王”是新聞報道始終應該遵循的原則,形式、結構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支撐優秀新聞作品的核心素質還是其報道的內容和思想,報道內容和思想是否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核心關切相一致,即作品內容是否接地氣,隻有接地氣的作品才會有人氣。關注群眾核心關切才會有人氣,新聞報道要對受眾具有知悉意義。該報道戳穿了政府弄虛作假,大搞形式主義的行為,以其獨有的新聞主題做典型,正確的使用傳播權和話語權,適時監督,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一件新聞作品若是沒有公眾利益的介入,沒有公眾情感的投入,新聞價值和報道思想就難以實現。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播出后,大劉村立即停止了施工,當地政府也以此為鑒,開展求真務實的討論活動。
二、導語先“聲”奪人
“一條正確無誤的導語,並不就是最優化的導語:好的導語應是中心突出、言簡意明,還要有引人人勝的魅力”[2]。廣播媒體是依靠聲音符號向廣大聽眾傳播新聞。科學測定人的視聽敏感點一般在15秒至30秒之間。對於廣播消息來說,寫好導語就顯得尤為重要。隻要開頭寫得新穎活潑,富有魅力,就能先“聲”奪人,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吸引聽眾聽下去。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在導語的寫作上便是一個好例子。如:一堵高牆,把大劉村和303省道隔成了兩個世界。為什麼會出現這堵牆?是擋丑,還是揭丑﹔它能擋住什麼丑,它又能揭出誰的丑。請聽本台記者採制的新聞:“擋丑牆”揭了誰的丑。
該導語突出了聽眾最關心的新聞要素,例如:一堵高牆、大劉村、303省道、擋丑、揭丑敏感詞語等。且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擋丑與揭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作品的導語十分吸引聽眾。導語設置懸念,吸引聽眾。例如作品中所說“為什麼會出現這堵牆?”以及“‘擋丑牆’”揭了誰的丑?”等等,語言十分簡潔明了,具有開門見山之勢。該消息的導語部分,沒有可以刪減的句子,句句都是點睛之筆,句句都有興奮點。
三、背景資料增強易讀性
任何新聞事實都是在一定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發生發展的。因此,新聞報道要客觀地反映新聞事實,幫助受眾理解信息,就常常需要背景材料在新聞寫作中的介入。廣播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除了這“共性”上的要求外,廣播新聞要注意背景材料的運用也是由廣播“個性”所決定的。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中插入一下背景資料:
一個月前,縣經濟開發區要求大劉村村民按照規劃,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修砌高牆。大劉村位於303省道北側。作為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工作的一部分,我縣今年開展了鄉村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在活動中,縣文明辦每周都會對各鄉鎮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行評比,排出名次,並在媒體上公布。大劉村離泗城隻有3公裡左右的路程,並且在303省道的邊上,每次檢查這裡都是必經之地。
該作品借這些背景資料說話,“藏”起了記者的舌頭,卻清晰地表達了記者的態度和傾向,反對一些基層政府官員搞形式主義、粉飾政績以及浮躁虛夸的行為。同時背景資料的使用,使得新聞更加真實,更具有說服力。穿插得當的背景資料也對該新聞事件進行了較為完善的補充,使聽眾更加細致地了解了實際情況。
四、可貴的新聞敏感
新聞敏感有助於新聞記者迅速及時地發現新聞,有助於記者從眾多的新聞事實中挖掘出對於本媒體來說最有價值的新聞[3]。新聞敏感首先是政治上的敏感,集中表現在對政策的理解和對實際情況的掌握上,且記者的社會責任感表明了記者的工作態度。本著伸張正義與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事件,用自己的行動去喚起社會的重視。《“擋丑牆”揭了誰的丑》這部作品的採編過程便足以証明這一點。
記者一次乘車路過大劉村,發現村庄前面多了一堵牆,有些工人還正在粉刷牆壁。記者立即下車,直接到群眾家中,聽聽他們對這堵牆的意見。而群眾的意見也非常尖銳和深刻。記者只是把群眾的聲音直接記錄下來,然后稍加整理,寫成這條消息。
只是多了一堵牆,多了正在粉刷牆壁的工人,就深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勾起了記者的好奇心,這就是可貴的新聞敏感。一件優秀的新聞作品離不開記者最初的新聞敏感,這是整個作品創作的靈感和動力,也是激發記者不斷發現新聞、創作新聞的動力。
五、標題懸念誘人
如果說導語是新聞作品的縮影,標題就是作品的眼睛。通過標題,我們可以基本了解到作品的主題傾向。對於廣播消息來說,一個好的標題也就是吸引聽眾的第一要素。
懸念式標題是指將新聞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內容先在標題中來個提示和暗示,具有引導讀者的作用。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標題獨特,運用懸念式標題,引人注意。標題中的“誰”字留給人留有懸念,讓聽眾心懸而念之,達到了一語雙關的作用,標題中的“揭”字也運用恰當巧妙,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另外,該標題還帶有諷刺意味,既形象地體現了新聞所敘述的主體,又體現出媒體立場,於幽默中見真知。
“擋丑牆”不僅僅是一堵客觀存在的實物牆,而且還是政府為凸顯政績的一堵門面牆。這一擋,不單單擋住了院內的一切,更是擋上了百姓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揭丑,不是揭開院內有什麼,而是要揭出政府為提高政績而勞民傷財。標題暗藏報道思想且巧用的對比手法,更是讓標題格外醒目,使得作品的旨意因此而更加明確。
六、廣播的聲音運用熟練
“不要紙張,沒有距離”,聲音是廣播媒體最大的魅力所在,音響則是聲音的重要要素。在廣播新聞中恰當有效的運用音響能使報道的內容更加的鮮活、有力、厚重、可信、並且具有不可代替性。運用好廣播音響無疑會對聽眾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作品 《“擋丑牆”揭了誰的丑》播音主持聲音運用熟練到位,聲音清晰流暢,解說剛柔並濟。如作品中“大劉村的這堵牆在一定程度上遮住了路邊民房破舊的”丑”、豬圈低矮的“丑”、柴草臟亂的“丑”﹔然而,它在更大程度上卻揭出了一些基層官員搞形式主義的“丑”、粉飾政績的“丑”、以及浮躁虛夸的“丑”。
在聲音處理上,大膽運用自然音響,使新聞報道的現場感強烈。如對採訪對象大劉村村民採訪中:
記者:你講這叫什麼牆來?
大劉村村民劉繼文:擋丑牆,小丑的丑,
大劉村村民:擋茅廁擋草的。
大劉村村民:它這是形象工程,好看。
大劉村村民:他們為了政績,才壘這樣的牆。
大劉村村民:你拉這個牆干啥,圖個外面光,裡面呢臟。
場景中的採訪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實性,同時有效規避了廣播媒體傳播渠道單一的相對性,整則新聞報道將解說詞與錄音相互結合,交替使用,節奏感明顯。向受眾介紹了大劉村村民對擋丑牆的意見,在報道上實現了新聞報道真實和客觀。同時將整個作品的報道思想作了明確的交代。大劉村村民的方言同期聲增強了泗縣聽眾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接近性。
一件優秀的新聞作品是在充分考慮首發媒體的特性和編輯方針前提下,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作品《“擋丑牆”揭了誰的丑》無論是主題、角度、新聞敏感,還是傳播效果和社會反響都是一部好的新聞作品的典范。但是,它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作品中隻有村民的聲音,並沒有當地政府的表態。在某種程度上說記者剝奪了政府的話語權,使新聞報道缺失平衡。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給事件雙方同等的話語權,讓聽眾去認知和判斷。
(作者系:延安廣播電視台 廣播中心)
參考文獻:
[1] 陳則周.選好新聞的主題與角度[J].新聞記者,2007(2).
[2] 邱建新.廣播記者也要不拘一格寫導語[J].新聞前哨,1999(8).
[3] 呂彥青.淺談記者的新聞敏感[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