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現代設計創新之法: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

韓 亮

2014年08月05日09:0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設計思考”是由英文“Design thinking”翻譯而來,也有人把它翻譯為“設計思維”。這是一個現代設計的創新方法論,目的在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而能夠為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文章對於“設計思考”的基礎知識做以闡述,通過對各界著名人士觀點的梳理,深層次的認知“設計思考”的內涵。對於“設計思考”這個術語的起源進行了探源敘述,簡要分析了其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

關鍵詞:設計思考﹔設計﹔IDEO﹔創新﹔以人為本

一、認知“設計思考”

“設計並不僅僅是使東西變得更加漂亮、酷,而且要考慮這些之外的事情。”IDEO總裁提姆•布朗Tim Brown曾在麻省理工公開課《設計思考引導的創新》中這樣講到,“人們可以利用設計來解決很多創意和生意上的問題。對於很多公司來說,‘設計思考’決定了他們的未來,他們按照這樣的說法一步步往前走,慢慢獲得那些現在沒有但是想要的東西,所以說,設計思考創造了未來。”

“設計思考”是由英文“Design thinking”翻譯而來,也有人把它翻譯為“設計思維”。這是一套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方法,在圍繞“以人為本”、“擁抱創意”、“動手思考”三大核心思想下帶領我們以全新角度看待問題,重新擁抱自我創意。它是一個創意與設計的方法論,目的在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而能夠為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同時,結合了同理心、創意與理性分析的能力,進而將思考的過程更加貼近使用者需求,推動商業創意的成功。

Tim Brown在2008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中,透過文字投稿大力訴求,為了確保創新在商業中活躍和競爭的優勢,需要有一核心手段,即當今透過“設計思考”的商業戰略原理。此外,他在著作《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中強調:

“由於設計思考必須在使用者、科技和商業之間取得平衡,因此本質上它是整合性的。設計思考家們觀察人們如何行為,觀察產品和服務的體驗情境如何影響人們的反應。他們除了考慮物品的性能功效,也會思索它們的情感意義。他們企圖從這裡找出人們未曾明言的潛在需求,然后將這些需求化為機會。設計思考家這種以人為中心的做法,可以讓新產品與顧客既有的行為產生連結,提高顧客的熟悉感和接受度。[1]”

“設計”與“設計思考”同的,“設計思考”是“設計”進化后的概念,然而要一次清晰的明白廣泛定義“設計思考”並不容易,為了能夠快速了解其概念,SunAh Kim在其著作《美學經濟力》中整理了15位學者和專家對“設計思考”所下的定義。

“01.核心的心靈組合。——施塔姆(Bettina von Stamm)2006

02.為創意的思考方式。不同於批判性思考,是從整體的各種角度考慮的思考方式。——愛德華·德·波諾(Edward de Bono)2003

03.假設、想象力是設計思考的核心。——珍妮·利卡(Janne Litka)2004

04.能夠使社會進行改變的社會哲學。——布魯斯·努斯巴姆(Bruce Nussbaum)2007

05.是點子來源的創意進程。所有的人都是設計師,同時設計思考是指設計方法應用於生活的設計理論。——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69

06.設計技術和設計思考是不一樣的。設計技術雖然是專門領域裡經過長時間所完成的,但是設計思考則是超越技術,並能夠應用於流程、組織和活動內,還能夠學習。——尼克·裡昂(Nick Leon)2007

07.設計思考必須從世界的角度探討所有類型的議題。——派屈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2005

08.嘗試、制作、(Prototype it)發展!——羅杰·馬丁(Roger Martin)2004

09.透過嘗試和失敗所開發出來。是指觀察世界、認識行動模式、提出點子、得到回饋,反復進行這樣的流程,同時不斷發展的過程。——杰夫瑞·菲佛(Jeffey Pfeffer)和羅伯·蘇頓(Robert Sutton)2006

10.消費者和使用者的焦點、方案發掘、點子和雛形(Prototyping)的連續作業、擴張的影響力和感性。——丹·史卡佛(Dan Schaffer)2007

11.透過催化劑的作用、各種領域的相互交流所建立的設計思考,擴展了設計的領域。——提姆·布朗(Tim Brown)2006

12.將新事物帶到世上來,並擔任予以實現的接著劑角色。——設計學院(D School)2005

13.設計思考的七個階段,IDESIGN模型/意圖—定義—探求—提案—創新—達成目的—知識。——查理·柏奈特(Charles Burnett)2007

14.撮合—新點子—實驗/調查—考量特別事項或人的相關認識—統合觀察/與整體系統相連接認識—問題與解決方式的定義。——維克多·隆巴迪(Victor Lombardi)2008

15.依據設計與設計師的多學程(multidisciplinary)技術進行思考,還有發現問題思考的結果。——鮑伯(Bob)2007[2]

二、探源“設計思考”

簡單的來說,“設計思考”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但是它的出現又與世界頂級創意公司IDEO是不可分割的。IDEO三位主創人:David Kelley、Bill Moggridge、Mike Nuttall與“設計思考”有著至深的淵源。尤其是David Kelley,1978年他與斯坦福的同學創立了設計工作室,名為David Kelley Design(DKD)。1982年研發出了蘋果電腦第一代鼠標。1991年,DKD正式與ID TWO設計公司(由Bill Moggridge創立)以及Matrix產品設計公司(由Mike Nuttall創立)共同組成了現今聞名世界的IDEO公司。David任CEO直至2000年,但作為公司主席和管理合伙人,仍然很活躍參與IDEO的運作。2004年,他組建了斯坦福大學的設計學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D School。他發現,當為他人解答關於設計的問題時,他總會用“思考”這個詞來闡釋設計師所做的事情。逐漸地,“設計思考”這個術語也就應運而生。

IDEO現任總裁Tim Brown在《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INNOVATION》中講到:

“‘設計思考’作為一種創新手段,是一種我們都具有的能力,但由於有了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被我們一度忽略。它不僅僅專注於創造以人為本的產品和服務,設計本身也應該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依靠我們的想象能力、模式識別的能力、構建有情感意義並具有功能性的主意的能力,以及通過文字和符號之外的媒介表達自己的能力。沒有人想要經營一家僅僅建立於感受、直覺、靈感的機構,但如果僅僅依賴理性分析也是同樣危險的。‘設計思考’,作為設計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則提供了第三種可能性。”

三、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

人們印象中的設計師似乎隻關系到產品的外觀和功能,然而,現今的IDEO卻幫助我們對此改觀。多年前,剛完成工業設計學業的Tim Brown接手了他的第一個設計項目:為一家老牌的英國機械制造商改進專業的木工機床,然而很快這家公司就倒閉了。身為設計師的Tim Brown當時沒有意識到,前景堪憂的不是木工機床的設計,而是木制品工業的未來。自此以后,他開始逐漸領悟:以技術為中心、或是以產品為核心的創新,並非正確的觀念。於是他們開始將設計的方法應用於解決一些更加錯綜復雜的問題中,例如: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更為低成本的醫療服務。這種以人為本的創新設計方法首先在商業領域裡收到歡迎,並稱之為“設計思考”。

Tim Brown曾說:“‘設計思考’是讓創新得以實現和加速產生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使用設計者的常用工具,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做出重要的創新。這些工具包括觀察人的需求,快速地制造模型等。他還指出任何具有長期良好創新傳統的公司,寶潔、耐克等都很擅長‘設計思考’。”

寶潔公司的設計概念是:設計無處不在。寶潔公司通過設計思考這塊敲門磚,進入現代市場。其中有一款叫做Swiffer的地毯吸塵器。寶潔公司通過調查發現:雖然Swiffer吸塵器可以把硬地板清掃的干干淨淨,但是70%的美國家庭是不使用硬地板的,而使用的是地毯。這就帶來了商機:該怎樣進入市場?利用設計工藝生產出一件產品,可以把地毯打掃干淨,既省錢又省力。“設計思考”對於微軟的意義不僅在於開發軟件,他們還借此探索技術發展的趨勢,尋找合作伙伴。因此每年比爾蓋茨都會在微軟的產品發布會上展示最新技術的應用模型,標志著微軟或者微軟的其他平台技術將會投入怎樣的使用。

此外,利用設計思考還可以找到與消費者密切聯系的新辦法。IDEO公司曾經在為歐樂-B設計兒童牙刷時,所做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實質。在做調查時,他們發現兒童拿著牙刷時所體現出的與大人不同的地方:拳頭現象。大人用指尖拿著牙刷,而小孩子們確實用整個拳頭握住牙刷。因此,在做設計時,他們把小孩的牙刷把手做的肥大、柔軟且潤澤,以便孩子們把握。這個充分體現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看起來就像是玩具一樣,充滿了溫馨感。

四、結 語

“設計思考”是一種創新的方法——一種在技術可能性和商業可行性之上,運用設計師的理解力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去滿足人之所需的方法。換句話說,“設計思考”是以人為中心的創新。人們想要什麼?想要什麼服務?技術該怎樣為他服務?可以實現什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帶來什麼?設計可以創造什麼樣的實用價值?這種價值是否適用?設計師通過“設計思考”,必須考慮到人們的需求,以做出實用且適用的設計並為人所用才行。

(作者系:上海大學 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提姆·布朗(Tim Brown)著.吳莉君譯.設計思考改造世界[M].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2] SunAh Kim著.博碩文化譯.美學經濟力[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3] 提姆·布朗(Tim Brown)著.侯婷譯.IDEO,設計改變一切:設計思維如何變革組織和激發創新[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1.

[4] 提姆·布朗(Tim Brown)著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Creates New Alternatives for Business and Society HarperCollins 2009.10.

[5] <“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INNOVATION” IN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By IDEO http://www.ideo.com/by-ideo/design-thinking-for-social-innovation-in-stanford-social-innovation-review.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