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其實現路徑

郭江凡

2014年08月05日14:2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逐步提出並得到認可,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契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認識的模糊性,由此引發的與網民生活的脫節,科學分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克服問題的現實途徑,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以人為本﹔實現路徑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逐步提出並得到認可,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契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認識的模糊性,由此引發的與網民生活的脫節,科學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探究實現途徑,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認識的模糊性

胡錦濤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就為我們明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凸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做到關注生活、融入生活、引領生活。由於對以人為本認識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是誤區,這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1.對以人為本的“人”的片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不是一成不變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轉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這裡的“人”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不能將“人”僅僅局限於廣大網民,不能從片面強調教育者主導地位,忽視受教育者主體性的極端走向弱化教育者主導作用,片面強調以網民的需要為本,要區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地位,將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與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有機結合起來。

2.對以人為本的“本”理解的偏差。工具理性主義“把‘教育’理解為社會借此可以保存、延續、進步,個體借此得以獲得某種素質而在未來過上‘幸福’‘完滿’的生活的工具”,由此引發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錯誤導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趨於功利化,重視國家的需要和社會本位,忽視個人。受工具理性主義的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以人為本的“本”理解為以國家、社會、黨的需要為根本。價值理性主義影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將以人為本的“本”理解為人的需要,片面的將人的需要理解為具體的需要。

二、當前踐行以人為本價值取向存在的突出問題

由於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認識的模糊性,導致實踐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突出的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側重點的片面性。由過去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到現在過分強調以受教育者為本,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為突出,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消弱,甚至是取消。應當指出,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關注其個人價值的實現具有積極意義,是必要且是必須的,但我們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僅僅是以受教育者為本?二是如果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網民為本,那麼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貼近網民生活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如果一切以網民為本,那麼在網絡這個開放性、虛擬性、去中心性的環境中,網民可以自主的接觸和選擇各種信息,教育者將不再是教育內容的權威、教育過程的支配者。由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尤其是一些紅色網站的內容與受教育者在網絡中接觸到的信息內容不對稱,有的甚至是對其徹底的顛覆,使受教育者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不信任甚至抵觸情緒,教育的合法性將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2.目標的去政治性。由過去過分強調國家、社會、黨的需要到現在過分強調為人服務,回歸生活,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現為盲目迎合網民的網絡生活,缺乏前瞻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等於日常生活或習慣的教育,不意味著取消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思想政治教育人學視角研究的深入,以人為本,回歸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被認可和接受,但不能將生活神聖化,用生活取代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消極適應生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它要求超越現實生活,以未來的應然生活為指向,從更高層次上去指導網民的網絡生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消弱教育的政治性,生活化只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方法,強調以網絡生活為依托,將政治性寓於網絡生活中。

3.實踐的滯后性。一是外部環境的滯后,缺乏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沒有專門的教師隊伍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實施、維護。二是實現途徑的滯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豐富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方式,由過去文字傳遞為主導到現在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一體的多媒體呈現方式,但在內容設置上缺乏層次性、針對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直接面對面的視頻交流仍較少,現代信息技術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評價體系的不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體上以各大紅色網站、校園網等為依托,重在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遞出去,有的網站僅是大量的直接的轉載和引用而沒有對接觸信息的網民做跟蹤調查,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無從考証,也沒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監管、評價。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踐行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的現實路徑

1.區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地位。區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地位,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教育者的參與者、促進者、啟發者的作用,合理監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作用,一是專業化師資隊伍的建立。當前,主要是高校教師、紅色網站的技術人員,沒有形成專業化、信息化的教師隊伍,而這些教師又以團委工作人員、學生處人員等兼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由於時間、精力有限,內容往往更新慢,缺乏創新性,與受教育者互動性差。二是提高教育者的素質,加強理論學習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一方面,用於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實的思想狀況、需要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反映出來的情況,對受教育者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議程設置”理論,主動的發起討論,引起受教育者的思考。三要調動教育者的積極性。通過激勵機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經費支持,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教師的考核之中,使其常規化。

同時,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強調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凸顯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和尊嚴。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一是要認識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具有平等的主體地位,重視二者主體間的交往。二是要求教育者要區分受教育者的思想層次。受先天因素、后天環境及其個人的努力的不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科學的確定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但要避免將區分層次片面理解為劃分等級,這裡的層次性具有相對性,不可以孤立、靜止、絕對的理解。三是要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是教育者的教育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受教育者必須樹立自我教育的觀念。

2.區分目標層次與合理設置教育內容。根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標層次,合理設置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可以區分為基礎性目標(培養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感),主體性目標(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拓展性目標(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水平,人文素養,培養自我發展和實現的能力)。因此,在教育內容設置上,不僅僅局限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轉載和引用,要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一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幸福教育、人際交往教育、法制教育、網絡道德教育、成功教育、環境倫理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就業創業教育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另一方面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關注當今時代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敢於面對難點甚至敏感問題。其實,在實施方法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僅做到來源於生活,同時要融入到網絡生活中去,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要融入到網上人際交往、學習、購物、娛樂、求職、辦公等等具體的行為中去。由於網絡信息的海量性,這些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由於內容上對廣大網民缺乏吸引力,表現形式的單一 ,使得本來就鮮少為人們所關注的信息,更是為人們所抵觸、反感。此外,要積極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途徑。一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交互優勢,綜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設置不同網站間的超鏈接,使受教育者對問題有更加全面深刻准確的認識。二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傳播形式,靈活運用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操作等來表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3.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與構建評價體系。網絡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色情、暴力、反動、虛假、消極、無用的各類信息,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和優化勢在必行。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網絡法規,規范和引導網絡生活,做到在虛擬的網絡生活中,有法可依﹔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開發為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術保障﹔加強對網絡服務商的監管,規范其行為,做到誠信合法經營,為廣大網民提供精神食糧﹔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增加網絡建設的資金人才投入等等。另一方面,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評價機制,將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有關部門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定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評價,對成績突出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內部而言,要有高度的自覺,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可行,內容設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明顯。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 政治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關潔.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5).

[2] 朱湘鴻,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其有效利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

[3] 陶磊.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反思和建構[J].求實,2010(7).

[4] 樂斌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價值及其實現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5] 黃娜娜.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4).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