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論電視新聞採訪與畫面剪輯的有機結合

段 巍   段 青

2014年08月05日14:3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電視新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電視新聞能夠及時、准確的傳播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新聞信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有價值、意義重大的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在制作的時候,需要復雜的程序,主要包括拍攝、構思、策劃、解說、採訪、編輯、字幕和配音等技術。這裡面最重要的環節是畫面剪輯和新聞採訪,隻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制作出優秀的電視新聞,最大限度的保証電視新聞的質量。電視新聞是以畫面作為傳播載體的,如何將採訪與畫面剪輯合理的統一在一起,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針對電視新聞的剪輯與採訪的結合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電視新聞﹔採訪﹔畫面剪輯﹔結合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新聞的途徑越來越多,人們的信息判別能力越來越強,這對於電視新聞就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如何採取有效地方式,保証信息的真實性,加強前期新聞採訪與后期畫面剪輯的結合,已經成為新聞工作者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採訪工作是有一定的專業技巧,隻有從多方面提高職業素養,才能為后期的畫面剪輯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一、電視新聞採訪與剪輯結合的必要性

電視新聞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的國家大事、時政熱點等重要的社會性新聞,都是通過電視新聞的形式,傳遞給社會大眾的。採訪和剪輯是電視新聞制作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的編輯工作一般分為兩個方面。從廣義上來說,電視新聞編輯不僅包括后期制作,還包括前期的採攝工作,例如新聞選題、記者採訪、以及現場調度等。從狹義上講,就是電視廣播新聞報道的后期制作。新聞報道的質量與採編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隻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保証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及時性,從而更好的滿足社會大眾對電視新聞的需求。

二、電視新聞採訪工作的技巧

(一)採訪前的准備工作

訪前准備是記者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新聞採訪前的准備工作,是採訪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例如,很多對於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採訪工作,在採訪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包括採訪詞、所問的問題、儀器設備、以及一些不可預知的影響因素。很多知名記者之所以在採訪國內外重要人物的時候,能夠從容自若,這不僅是因為其本身深厚的採訪功底、良好的職業素養,與採訪前充分的准備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人認為,採訪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沒有硝煙的戰斗,指的是記者會和採訪對象發生涵蓋思想領域的言辭交鋒。若想取勝,達到預期的採訪效果,就必須要做到知己知彼。採訪一般會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會結束,但是記者往往需要幾天甚至數月的准備。如果採訪記者事先沒有充足的准備,對於採訪對象的基本信息不夠了解,那麼將很難達到理想的採訪效果。

(二)採訪中的合理性

新聞採訪工作,需要記者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善於抓住採訪中的微小細節。新聞記者需要從生活中的細微處入手,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新聞閃光點,從而為電視新聞積累大量的編輯素材。新聞是要講究報道的真實性的,用事實說話,隻有找到合理的切入點,才能對事物進行深入的分析。如果缺乏具體的新聞事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是很難制作出優秀的電視新聞的。這就要求記者在採訪的時候,要有極強的針對性,問題要具體,要善於抓住事物的關鍵點。同時,記者要有極強的調節能力,善於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問題。

(三)選擇適合的切入點

記者的採訪工作是為了收集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提問是採訪的主要手段,記者需要具有靈活的思維能力,善於隨機應變,針對採訪對象,設計出合理的問題。設計的問題絕對不能過於籠統、空泛,使得採訪對象的回答沒有針對性,模棱兩可,甚至答非所問。採訪的事件存在著諸多不可預知的因素,處於時刻變化的狀態,受訪對象的思維又是無法掌握的。所以,記者在採訪的時候,就需要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中,找到合理的切入點,從而收集到有效的新聞信息。在採訪中,可以事先設計一個大問題,然后再有針對性的分解成幾個小問題。採訪的問題應該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應該由此及彼、由遠及近、由表及裡、由易到難,使得受訪者能夠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來回答問題。例如,針對管理者,問題就應該具有深度,而對於普通的社會大眾,語言就應該相對通俗、簡單。

(四)良好的職業態度

記者在採訪的時候,言談舉止都會影響採訪的效果,並且,記者的採訪態度,會使得受訪者對媒體產生不良的印象。例如,部分記者在採訪的時候呈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針對受訪者不願公開的方面進行連珠炮式的發問,這就極大地刺激了受訪者的心理,甚至會激化矛盾,所以社會上時常會出現受訪者毆打記者的現象。記者在採訪的時候,不僅是代表著個人,還代表著媒體階層。這就要求記者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在具體的採訪中,要尊重對方,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的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特別重視自身的價值問題。與過去不同,失去了對媒體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已經明白如何更好的發表個人的言論。所以,記者在採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禮貌問題,讓受訪者感受到足夠的尊重,才會配合採訪。同時,記者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地位,避免提出不合時宜的問題,不能因為商業價值而涉及到受訪者的個人隱私。要讓提問的方式、問題的內容,符合受訪對象的心理需求。在受訪對象回答問題的時候,記者應該認真傾聽,不能隨意的打斷,應該集中注意力做好相關記錄。給予足夠的尊重,是採訪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

三、電視新聞的採訪工作和后期畫面剪輯的結合

(一)人物情緒方面的剪輯

后期制作人員,應該合理的利用情緒剪輯點,從而將大眾的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充分的反映出來,重視對於人物情緒、態度的渲染和夸張。假如將鏡頭的內容長度看作是敘述長度,是為了讓新聞接受者能夠清晰的看到畫面表現出來的對象,對畫面內容有全面的了解,鏡頭主要的情緒長度屬於描寫長度,它主要通過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從而抒發出想要表達的情感,使得觀眾能夠進一步的體會、感受到新聞鏡頭所要傳遞的主要信息,在情感上能夠產生共鳴。大眾的視覺特點對於內容長度有著決定作用,情緒長度主要是由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種剪輯方法,基本上是在人物抒發完情緒之后選擇剪輯點,這樣就能將報道對象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最大限度的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增強電視新聞的感染力。

(二)景別剪輯

因為鏡頭是不同的,所以向大眾傳遞的新聞信息也是不盡相同的。不同的新聞鏡頭有著各自報道的意圖,景別是對節奏、視覺、空間的生動展示。新聞報道不僅要保証信息的真實性,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煽動性和傳播意圖。所以,在鏡頭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感染力大的新聞鏡頭,這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觀眾的影響力也較大,達到更好的新聞效果。

(三)節奏剪輯

所謂新聞節奏,指的是節目的形式和內容的動靜、張弛、輕重、起伏、長短、緩急,有規律的進行交替變換。這樣能夠給觀眾造成時而平靜、時而激動、時而鬆弛、時而緊張的心理感覺。新聞的鏡頭長度對於電視節目的展示節奏有著直接的影響,能夠控制節奏。內容相同的畫面,用長鏡頭展示,就能使人產生舒緩的感覺,但是如果使用短鏡頭,就會造成心理上的緊迫感。所以說,針對不同的新聞節目,要選擇不同的表現鏡頭。節奏相對緩慢的畫面,鏡頭應該稍長一些,節奏較快的時候,鏡頭可以稍短一些。例如,在表現經濟發展好,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聞時,由於節奏比較歡快,就應該選擇相對較短的鏡頭。而在報道災難事件的新聞時,由於節奏是沉重的,所以應該選擇較長的鏡頭。

四、結 語

電視新聞,主要目的是為了傳遞新聞信息,從而引起觀眾的觀看興趣,並且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說,對於電視新聞的剪輯工作,並不是單純的剪輯畫面。是在保証電視新聞節目的視覺舒適和流暢的基礎上,與新聞的採訪工作緊密結合,通過處理畫面的剪輯節奏和順序,來控制新聞節目的節奏變化。為觀眾制作出主次分明、突出重點、脈絡清晰的電視新聞。所以,電視新聞制作人員,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技巧和經驗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制作出更加貼近生活、生動、真實的新聞報道。將電視新聞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在社會上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社會發展。

(作者系:西安廣播電視台 新聞部)

參考文獻:

[1] 張春暉.試析災難性新聞攝影報道的表現手法——以普利策新聞獎中關於伊拉克戰爭的圖片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9(5).

[2] 謝磊.電視氣象節目現場報道中出鏡記者的素質[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發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

[3] 廖聲武.主持人採訪要精心研究採訪對象[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

[4] 靖鳴,劉銳.大眾傳播過程對採訪對象受訪心理與行為的影響與反作用[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

[5] 田禾.山曼先生[A].“當代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座談會論文集[C].2007.

[6] 陳細如,別庸.手機電視時代與氣象影視服務[A].2007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學術年會暨全省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會議學術論文詳細文摘匯集[C].2007.

[7] 邢雪.解讀故事性電視節目[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

[8] 羅桂湘.劍走偏鋒“氣象眼”看天下——電視氣象節目策劃新思維[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