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4年·第3期

“微時代”的輿論生態與壯大主流聲音

黃雲鶴

2014年08月12日14:55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微時代”已經到來。在我看來,“微時代”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微博、微信等應用軟件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信息獲取和社交行為的便捷,身份、地域、階層的界限被淡化與模糊,世界變得很小。另一個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領袖因為眾多粉絲的追捧,他們的言行已經逾越私人領域界限,輻射到更加廣泛的公共空間,甚至影響部分公眾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一個人的聲音會被無限放大。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8.3億多,手機網民達到5億,微博用戶超過5億,已經成為新媒體第一大國,構成全球最龐大、最復雜、最喧囂的輿論場。網絡發展勢不可擋,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傳統媒體,陣地正在被網絡逐步蠶食。報紙讀者年齡日趨老化,電台走向窄眾傳播,電視遙控器也逐步被鼠標取代。而網絡后來居上,從“邊緣媒體”變身為新聞傳播主陣地。網絡成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一、“微時代”的輿論現狀

去年,長期造謠生事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網絡紅人被依法刑拘,互聯網上對打擊惡意造謠的支持意見非常活躍。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對警方行動持懷疑或反對態度,認為破壞了“言論自由”。特別是薛蠻子因為嫖娼被抓后,互聯網上一直有為他的辯護聲,認為警方侵犯了他的“私權利”,乃至侵犯了他的名譽權等等。這種聲音在互聯網上居然佔有一定市場。這些主張不僅站到了中國法律的對立面,而且同社會基本道德背道而弛。可以說,互聯網正在顛覆傳統邏輯。官方輿論場或主流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形成分野。

去年7月,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指出,網絡謊言傳播是中國社會分外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在100件微博熱點案件中,出現謊言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新媒體,幾乎成了謠言的集散地。

負面情緒、虛假新聞、群體憤怒、嘩眾取寵……網絡環境,亂象叢生。匿名發布為了吸引眼球,非理性的觀點得到更多關注。這樣的環境下,真相會被遮蔽。網絡戾氣體現了百姓的集體焦慮。社會心態也變得無比脆弱。狂躁與偏激的網絡亂象,形成現實與虛擬的兩個輿論場的分野。

“微時代”網絡空間的思維方式、社交方式、情緒色彩,已經蔓延至現實社會本身。任何原本活躍於“線上”的群體情緒,都可能轉變為“線下”的群體事件﹔任何原本在“線上”慷慨激昂振臂高呼的名人,都可能在“線下”堂而皇之贏取現實利益。網絡世界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現實社會,並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情緒產生裂變的核心。

傳播載體與傳播方式的革新,作用到內容生產與思維方式。在“微時代”,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途徑,信息的傳播與生產不再是單向度的,而是在由數據織成的網絡上,每個人都可以向這張傳播的網絡推送數據和信息,而評價信息價值的標准往往是個人的好惡與判斷。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出簡單化、淺表化、平面化的特點,一方面決定了深刻的思想和復雜問題的論述無法展開,一方面導致了具有煽動性的極端言論更容易吸引眼球,從而使其大量的產生和傳播獲得可能。於是,光怪陸離的輿論生態,便成為了“微時代”的重要景觀。

二、“微時代”輿論亂象的原因分析

1、改革開放30年,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社會高速發展造成的經濟發展先行、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了空白地帶,而高強度、高壓力的生活,又進一步滋長了精神的虛空和文化的貧乏。

2、毋庸諱言,轉型期的社會綜合改革滯后。法治不健全、法律執行不嚴導致不信任感加劇,官員腐敗、有法不依損害群眾利益,一部分社會成員自身素質低下,道德滑坡嚴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偏執情緒激增的重要原因。包括西方思想的滲透、西方輿論對我們的攻擊,都對我國的民間輿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互聯網在中國已經10多年了,我們才剛剛面對網絡亂象“亮劍”。我們對網絡的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對網絡造謠犯罪和處理過軟。去年,網絡空間“七條底線”引發全社會關注,但這也僅僅是剛開始做的事。有人說,刑拘“秦火火”是遲到的司法正義。“秦火火”他們組織網絡“水軍”,長期炮制虛假新聞,策劃了大量著名的公共輿論事件,恣意妄為,毫無法律和道德底線。應該說,刑拘“秦火火”等人,揭開了增強網絡法制建設的序幕。2013年9月9日可能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個“網絡犯罪”司法解釋的正式發布,將會極大壓縮謠言類非法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空間,把網絡法制建設和文明建設方向展示得更加清晰,期望這是互聯網彰行法律和道德的轉折點。

三、壯大主流輿論,必須做強做實正面報道

去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科學厘清了長期以來關於意識形態工作一些敏感、困惑的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標和基本遵循,是今后一個時期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和新聞宣傳報道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面對“微時代”的復雜的輿論生態,我們必須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牢牢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這裡有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黨性原則,要把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起來,這是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的前提﹔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是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的核心要求﹔三是堅持擴大主流媒體在新興輿論陣地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是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的重中之重﹔四是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創新輿論引導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傳播正能量,這是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的迫切要求。

我們黨要求新聞媒體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可是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有抵觸情緒。這是錯誤的,必須糾正的。

1、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傳播社會正能量。

世界各國新聞界公認的新聞工作准則是:真實、客觀、公正。但是不同的新聞觀,對其內涵有著不同的理解。我們認為,真實必須是事實的真實、總體的真實、本質的真實的統一﹔客觀必須用事實說話,通過事實本身的力理來說服人、引導人﹔公正就是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而不是站在個人和小團體利益的立場,公正無私地報道事實和發表評論,對人民和社會負責。

我們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是因為積極、正面的事物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消極、負面的東西是支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才能真實反映我們這個社會的本質和全貌。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新聞觀。

實事求是,就是把真實視為新聞的生命。不僅要真實、准確地報道單個事實,而且要從客觀上真實地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實事求是,還要求我們努力揭示新聞事實發生發展的原因,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引導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真實性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基本要求。

2、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是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有人說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沒有人看、沒人聽,其實,正面宣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主流媒體堅持不懈地正面宣傳,我國社會大局不可能保持穩定。確實,負面新聞迎合人們的好奇心理,自然比正面新聞更有吸引力,自然會更搶眼球、搶受眾市場。在極端市場取向下,有的媒體會追逐負面新聞,熱衷報道“壞消息”,但那不是我們的新聞觀。社會主義新聞觀強調社會效益第一,當兩個效益發生矛盾時,市場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這是有責任感媒體的擔當。追逐負面新聞是媒體責任與道義的缺失。

當然,社會主義的新聞觀也講求正面宣傳的創新,要把新聞的真實、客觀、公正同准確、鮮明、生動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在准確報道事實的同時,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人民的立場、觀點和主張,通過生動的報道形式贏得最好的宣傳效果。

在“微時代”的海量資訊面前,我們的編播工作要慎用網上信息。特別是面對負面新聞,一定要提高編播隊伍的甄別能力,辨別真偽,再論是非。否則,沸騰沖天的討論、義正詞嚴的批判,很容易因為基本事實錯誤而自擺烏龍,甚至誤導公眾情緒,浪費社會資源。

3、以正面宣傳為主,開展幫忙不添亂的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監督,是人民群眾行使民生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媒體的輿論監督對於政府端正執正理念、提高施政水平和能力有重要促進作用,對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保持輿論高壓也很有必要。輿論監督的實質,是人民群眾的監督。

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有三點特別重要:一是政治立場。隻有堅定站在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才可能真實、正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和發表評論,自覺考慮社會效果。二是思想方法。看問題、寫文章、發議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僅要想“怎麼看”,更要想“怎麼辦”﹔不僅要想“對不對”、“該不該”,更要想“行不行”、“能不能”。隻有更多地想一想“務實辦”的問題,才可能懂得“辯証看”的必要性,才會認真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才會理解中央方針的正確性。三是法律意識,要依法監督。

能否開展積極的輿論監督,也考驗著主流媒體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那些侵犯群眾利益、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媒體應該鮮明地表明立場,敢於發聲。回應公眾疑慮、化解社會矛盾,本來也是主流媒體應盡的職責。主流媒體在眾說紛紜的熱點事件面前失語,就會為網絡謠言、偏激的輿論提供空間,甚至貽誤解決問題的時機,損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輿論監督的能力與水平,不僅是新聞專業素質高低的體現,也是新聞黨性原則的反映。

4、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強化新格局下的陣地意識。

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網絡已經成為社會動員的沃土,成為知民情、聚民智、匯民意的沃土,不牢牢佔領網絡這一陣地,就無法牢牢掌握網上輿論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強化陣地意識就要掌握新媒體發展的主動權。當前,伴隨網絡發展而興起的新媒體正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要想在這種新格局下盡快掌握網上輿論工作主動權,不被邊緣化,當務之急是要高度重視新媒體發展。大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使廣播、電視等在鞏固好發展好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加快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轉型步伐,不斷拓展傳播領域、創新傳播業態,延伸傳播鏈條,搶佔發展主動權。

強化陣地意識需要建強網絡宣傳隊伍。沒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網絡宣傳隊伍,佔領網絡陣地、做好網上輿論工作就無從談起。我們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克服面對網絡的“本領恐慌”問題,跟得上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亟須以“能力升級”的創新精神,學網、上網、用網,不斷提高自己的新媒體素養。同時,必須明確,無論傳播方式怎樣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立場不能變,從而把以導向為靈魂、以真實為生命、以人民為中心鐫刻在心中,確保網絡這一陣地牢牢掌握在忠於馬克思主義、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裡。

5、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切實提高網上輿論引導水平。

正面宣傳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把握好時、度、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網上輿論工作的規律性,是我們用好網絡陣地、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摸透網絡傳播“時、度、效”的規律,對接網民心理與需求,創造網民喜愛的表達方式,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裡手,不斷提高網上輿論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時”上應對新聞事件做出快速反應。網絡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極大變化。通常而言,報紙的報道周期按“天”計算,報道“昨天”的事﹔廣播電視的報道按“小時”計算,聚焦“今天”的事﹔網絡報道的時間則精確到分秒,隨時記錄“此刻”的事。如果對一些新聞事件不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在恰當時間給予回應,就可能時時落后、處處被動。因此,重視時效應該成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的重要考量指標。等到網上輿論已經眾聲喧嘩、紛紛擾擾時才發出聲音,就會喪失了網上輿論工作的主導權和制高點。

在“度”上應對網絡輿情做出准確判斷。社會轉型期的輿情環境錯綜復雜,尤其是網絡輿情紛繁復雜,其中既有理性的也有情緒化的,既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既有建設性的也有別有用心的。如果不對網絡輿情作出准確判斷,就難以掌握輿論引導的“度”。這就要求我們健全重大輿情會商研判制度,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科學性分析,著力提高甄別能力。在准確判斷輿情、堅持真實客觀的基礎上,應拿捏好報道的數量、角度、尺度等。應與網絡輿論場良性互動,進行對話與交流,既不能迎合網絡輿論,也不能無視網絡輿論,而是要在網絡輿論與主流輿論之間凝聚起最廣泛的共識。

在“效”上要對傳播效果做出及時評估。做好效果評估,需要對網絡輿論生態進行深入研究,對輿情走勢進行透徹分析。在此基礎上,還要講究傳播藝術,不能居高臨下空洞說教、語言生硬強行灌輸、形式刻板不求變化,那些模式化、套路化的傳播方法隻會讓網民敬而遠之。隻有平等交流對話、科學藝術引導,才能取得實效。尤其是要下功夫,大力改進網上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等,找好切入點,用好網絡表達方式,增強其親和力和貼近性,讓網民喜歡看、有共鳴,真正發揮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從而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

(作者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台)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