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4期

編劇那點事兒

任隴嬋

2014年08月14日08:1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年初以來,從宋丹丹與宋方金的口水仗、瓊瑤投訴不成又起訴於正、蘆葦與李碧華關於電影劇本《霸王別姬》的版權之爭、李亞玲與《北京愛情故事》導演陳思成的劇本著作權糾紛,到安徽發動全省高考學生在考場集體討論“劇本修改誰說了算”,有關編劇的事不斷進入媒體與公眾的視野,成為持續發酵的熱點話題,不同領域的人對編劇那點事兒自然反應不一。

傳媒圈的反應最為熱烈,好不容易又逮著個活蹦亂跳的話題,豈能輕易放過。有的媒體以消息、訪談、專題報道等方式放大其傳播與廣告價值,有的電視台則將當事人的糾葛作為擴大在播“涉事劇”收視效果的炒作方式。社會公眾的反應也一如既往的活躍,大都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態度,或當作“八卦”新聞來娛樂消遣,也有一些是非曲直的評判,幾乎一邊倒地譴責涉嫌抄襲者,大都比較感性和情緒化。也有一些公眾保持著警覺,誰知道會不會又上了制片方和媒體的當?也許又是后者精心設局的炒作?

相比之下,影視圈的反應最為沉寂。或因涉事者都是當今影視界“寫而優則導(導演)”、“寫而優則制(制片人)”的大腕級人物,演員、導演們都不願得罪人,對媒體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開就裝得跟政府新聞發言人似的。編劇業更幾乎是集體失聲,若不是瓊瑤阿姨、李碧華、李亞玲等幾位當事人氣憤難平站出來說道說道,人們還真以為編劇圈是一方寧馨和諧的樂土呢。其實這是個潛規則盛行、抄襲成風的混沌江湖,普通編劇不僅收入、勞保缺乏應有的制度保証,作品版權、個人權益和抄襲行為也缺乏法律界定,更沒有美國編劇工會那樣的維權服務組織,大家對待各種侵權抄襲行為都見怪不怪、安之若素,又何曾見過哪位“苦大仇深”的小編劇或“槍手”敢去維權?

與法律健全、行為規范、從業者權益保護完善的歐美編劇業或韓國主婦編劇們那種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的創作狀態及生活環境相比,國內編劇業簡直是一個“叢林”,這種生態下的編劇隻能按制片人、投資人或大牌導演的授意,去編那些迎合大眾心理癖好或刺激視聽感官的東西,又怎麼能創作出文學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劇作呢?

當今影視行業表面繁榮、虛盈實虧和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影視內容制作公司、投資方、制片人以及電視台都不惜以降低影視藝術價值和文化品位,來達到賺快錢、賺大錢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他們就像農民舍不得讓土地休耕、城市裡的出租車承包戶不讓汽車輪子停下來一樣,絕不肯讓飛速運轉的影視商業機器減速,更舍不得在編劇身上花大價錢和花時間,讓他們以從容平和的心態去提煉創意、推敲故事、雕琢劇本。這裡已經沒有多少有理想、有社會擔當的文化人,大都是無比精明、唯利是圖的文化投機商,甚至層次更低的文化商販﹔沒有成熟的影視創意工業體系,隻有翻抄和拼裝各種高收視橋段的山寨作坊﹔沒有藝術家,隻有大眾文化生產線的工人﹔沒有創意和詩意創造者,隻有掌握了各種類型片商業元素配方的勾兌師。

編劇那點事兒看似一些雞毛蒜皮的個人糾紛,其實這些事一點也不小,涉及到知識產權、編劇個人權益保護等法律問題,還有影視從業者的職業倫理道德和編劇群體生態等問題。編劇是一部影視劇的靈魂,也是影視產品的本源性要素和質量起點。當影視圈的老大們將編劇“貶黜”到一個卑微、尷尬的生態位上,實際上是將內容產業的靈魂放逐了。我腦子裡常常浮現這樣一幅畫面:一大群一臉囧相的“知識民工”與幾位躊躇滿志光鮮富態的“包工頭”,他們身后聳立著造型奇絕詭異又粗劣不堪的影視內容大廈。這大約就是中國影視劇產業的寫照。

(任隴嬋:山西省廣播電視協會副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