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2010年,韓劇陪伴著中國80后一代人走過了懵懂的青蔥歲月,韓劇曾經和他們一起無數次地編織著“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童話﹔韓劇又伴隨著80后一代人走進成家立業的日子,韓劇和他們互相傾訴著家庭的困惑和事業的波瀾。十年韓劇與80后的成長息息相關。本文回顧了十年韓劇的發展,探討韓劇對80后的影響及其原因。
【關鍵詞】十年韓劇﹔80后﹔“灰姑娘劇”﹔“灰大嬸劇”
一、十年韓劇回顧
2000-2010年,韓劇在中國電視市場一片紅火。2006年以前,韓劇的引進數量節節攀升,風靡全國。
2005年和2006年是韓劇在中國最引人關注的兩年,大眾對韓劇產生喜愛甚至痴迷,媒體和評論界開始大范圍關注、報道和研究韓劇。2005年5月12日《文藝報》刊登樊蘇華的《韓劇熱播探秘》,文中提問:“說的都是生活中的瑣事,不是史詩,不是名著的演繹,不是名流的人生故事,這個路子怎麼就讓韓國人走通了?”2005年6月16 日《新華日報》載有辛石的《韓劇“入侵”,中國電視劇如何反思》。
從2007年始,“韓劇熱”表面上有所降溫。2008年5月4日《齊魯晚報》刊登趙曉峰、楊曉東的《韓劇涼了》,指出:“據國內權威機構調查,2007年韓劇進口額為650萬美元,較2006年的977萬美元減少了三分之一。但進入2008年以來,韓劇進口量更是迅速下滑,今年(2008年)總量預計不足2006年的三分之一。”其實,韓劇的進口數據並不能說明“韓劇熱”是否降溫。這來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2005年與2006年是中國電視視頻網站興起的兩年,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韓劇在電視台的收視與效益。2005年4月土豆網成立,率先完成了海外劇的連載與更新,極大地沖擊了韓劇在中國的電視市場。隨后,其他網站也相繼仿效。至2009年搜狐“高清影視劇”頻道上線,2010年愛奇藝和2011年百度影音等有影響的視頻網站相繼上線,都實現了讓中國觀眾觀劇和追劇的願望,而且這些網站的上傳速度一個比一個快,字幕翻譯也更加准確生動。第二,盜版碟一定程度上毀掉了韓劇在中國電視劇市場的佔有率。國內一流的院校像北大、清華、南大、南開等高校周邊都有流動小商販銷售盜版韓劇,一部16集的韓劇,往往被壓縮成DVD形式,以8-10元的價格售出。據這些小商販講,韓劇是最好賣的,其次是美國電影、美劇、日劇、國產劇。第三,雖然央視海外劇中削減了韓劇的份額,大力引進其他國家的電視劇,美劇、日劇、泰劇等也受到了中國大眾的普遍關注,但韓劇依然在中國電視市場中有著很強的影響力,這得益於地方電視台的大力播放。從近幾年中國電視劇為了擴大影響和提高收視率,開始起用韓劇明星的現象中,也可以得到一些佐証。
無論是前期央視引進的韓劇熱播還是后期的網絡高點擊率,韓劇在中國的最成功之處是符合年輕人的胃口。韓劇的網絡上傳、字母翻譯、點播、追劇、購買盜版碟等,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在做,又以80后為中堅。
二、80后的愛情童話——“灰姑娘劇”(2000—2004)
回顧2000—2004年在中國熱播的韓劇,基本主打 “灰姑娘劇”。如2000年的《藍色生死戀》、《愛上女主播》,2001年的《守護天使》,2002年的《明朗少女成功記》、《人魚小姐》,2003年的《閣樓男女》、《大長今》,2004年的《巴黎戀人》、《浪漫滿屋》、《新娘18歲》。雖然《人魚小姐》和《大長今》等不能以“灰姑娘劇”總括,但劇中最扣人心弦的一條主線,也是推動其他故事情節發展的一條線索,仍然走的是“灰姑娘劇”的經典模式。
這些劇中男主角大都是高富帥。大致有三種類型:1.傳統理想型。這類“王子”非常有責任感,認真工作,熱愛家庭,對愛情很專注。如《愛上女主播》中的董事長之子享哲﹔《人魚小姐》中太陽日報社長的獨子李朱旺﹔《巴黎戀人》中大型汽車公司的老總韓啟柱。2.耍酷叛逆型。這類“王子”由於家庭的教育或自身的特殊身份、經歷等,往往表現出玩世不恭、目中無人,但本質上他們是聰明善良、古道熱腸的人。如《守護天使》中飲料集團董事長的私生子夏泰勇﹔《明朗少女成功記》中尹社長的養子、持有公司一半股份的韓基太。3.以上二者兼有型的。這類“王子”家境優越、天賦異稟、人中翹楚,顯得放浪不羈、花花心腸,但是一旦鐘情於某一“灰姑娘”,就會下定決心,堅守到底。如《閣樓男女》中的富家公子李慶民,《浪漫滿屋》中的大明星李英宰。所有劇中女主角都是徹頭徹尾的“灰姑娘”,出身貧寒、學歷不高,但是相貌動人、心靈手巧,尤其是擁有一顆永遠也不會被生活所壓垮的上進心。與“灰姑娘”形成競爭的女二號大多是出身豪門、留學歸國的“白骨精”。經過重重磨難,最終“王子”選擇了“灰姑娘”。
“每一位灰姑娘心中都有一位白馬王子”,所以現實版的“灰姑娘”故事賺足了青年男女的關注,如2007年“巨人網絡灰姑娘選美大賽”牽動了眾多80后的心,2011年威廉王子迎娶“灰姑娘”王妃吸引全球約20億人觀看直播。現實中的“灰姑娘”離年輕人太遙遠了,韓劇正好可以讓這些80后青少年在辛苦學習工作之余,找到一塊情感的避風港和心靈的棲息地。
2004年之前的韓劇,除了能給年輕的80后帶來心靈歸屬感,劇中的人物、豪車、服飾、消費等也能給他們以視覺上的沖擊和精神上的享受。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劇中主人公不受長輩約束,積極追求人生理想和愛情的人格魅力更吸引這群年輕人。劇中令人眼花繚亂的豪車、精美時尚的服飾和美輪美奐的消費環境,無疑對80后“月光女神”和“負翁”們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這些“灰姑娘劇”給了中國80后一代人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盛宴。
三、80后的情感焦慮:《我叫金三順》(2005年)
2005年是韓劇的轉型年,《我叫金三順》一劇紅遍東方各國和地區,遠銷大洋彼岸。從此,韓劇開始從“灰姑娘劇”的唯美愛情轉向“灰大嬸劇”的世俗家長裡短。
雖然金三順是一位“灰姑娘”,但她已經是大齡版的“灰姑娘”,不同於以往“灰姑娘”的氣質,她是韓劇中“灰姑娘”向“灰大嬸”轉變的過渡形象。金三順已經遠遠背離了韓劇中“灰姑娘”清純可人、漂亮苗條、楚楚憐人的特征,而是典型的大嬸標准。擁有大嬸一樣的年齡——30歲,擁有大嬸般的身材——胖胖的,職業也和一般大嬸相似——糕點師,天天圍著廚房轉。除了沒有結婚,金三順給人帶來的印象就是一位大嬸級別的“剩女”。但是,編劇在賦予金三順平凡外貌的同時,幾乎賜給了她作為一位現代女性所具有的所有良好生活品質:積極向上,熱情大方,踏實務實。金三順依靠自己打工掙的錢到法國讀了廚藝職業學校,獲得了職業糕點師的資格。前男友閔賢宇在分手的時候說:“……愛過想成為最棒的蛋糕師的女孩,愛過為了尋找做蛋糕的材料找遍整個巴黎的女孩。有很多夢想,有熱情,充滿活力。身上一直散發甜味的女孩,我愛過。”這些金三順所擁有的品質,就是后來熱播劇中“灰大嬸”的品質。
《我叫金三順》也可以說是“剩女的童話”。劇中有個場景非常經典,一群“剩女”在酒吧中一邊喝酒一邊發表著恨嫁的心情:“好男人都長得丑。帥男人人又不好。又帥又好的男人都結婚了!又帥又好又沒有結婚的男人沒能力!又帥又好又沒有結婚又有錢的男人對我們沒興趣!又帥又好又沒有結婚又有錢的男人又對我們感興趣的男人都是花花公子!又帥又好又沒有結婚又有錢的男人又對我們感興趣還不花心的男人是同性戀!”《我叫金三順》拉開了韓國“剩女劇”的序幕,也打開了中國“剩女劇”的市場。
雖然《我叫金三順》講的是70后的故事,但卻引起了眾多80后的關注和認同。因為,80后雖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愛,但是這一代人卻又是頂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家庭的期望、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他們在觀劇的同時也許在想,當他們頂住各種生存壓力,實現了家人期望,得到了社會認可,是否也會成為“剩男”、“剩女”呢?
四、80后的家庭童話:“灰大嬸劇”(2006—2010)
韓劇編劇和導演在創作了數量眾多的“灰姑娘劇”之后,開始在關注社會熱點中尋求轉型,他們從2005年《我叫金三順》的成功中看到了新的機遇,於是集中創作了一批“單身媽媽再婚記”之類的“灰大嬸劇”。
2006年以后韓劇集中出品的“灰大嬸劇”講述了80后新的困境和挑戰。如2007年的《羅武林,向前沖!》、2008年的《我人生最后的緋聞》、2009年的《做得好做得妙》、2010年的《Oh my lady》均引領了收視狂潮。2009年浙江衛視引進《羅武林,向前沖!》獲得了同時段衛視收視率排名第一, “灰大嬸劇”大受國人追捧。
《羅武林,向前沖!》中的“灰大嬸”羅武林是市場小餐飲店女老板,三十多歲,大大咧咧,積極樂觀。她用自己做小生意掙來的錢供丈夫念書,認真照顧上小學的女兒,為了家人犧牲自己。當她發現全心全意愛著的引以為豪的丈夫與前女友外遇多年,決定離婚。最終,她通過一檔料理節目成為大受歡迎的“料理王”。事業獲得成功,也收獲了愛情,最終嫁給了英俊的電視台台長之子。這是一位躍入豪門的典型“灰大嬸”。《我人生最后的緋聞》中,女主角洪善熙也是一位 “灰大嬸”。她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以相夫教子為己任。但是,她的生活卻被突變的現實打破,丈夫破產后失蹤了,婆婆和小姑子經常刁難她,她需要打零工來養家。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她沒有氣餒,而是勇敢面對。她樂觀、單純、熱情、豪放的人生態度慢慢打動了男主角,她的高中同學,一位影視明星。
“灰大嬸劇”中的男主角雖然是事業上的“鑽石王老五”,但是在家庭和愛情生活上都曾受過不同程度的傷害。他們開著豪車,出入於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高檔會所時,心靈孤寂無所歸依,這也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特質。《我人生最后的緋聞》中男主角宋在彬與初戀女友以失敗告終,步入演藝圈后,愛情與事業也是一再受挫。兩次失戀后狂受打擊,此后他宣布獨身,全身心投入事業。直到遇到給人以依靠感和富有生活情趣的洪善熙。這些“鑽石王老五”有著不同的痛苦經歷和磨難,如生活在單親家庭、遭遇過愛情的背叛、需要撫養私生子、事業上曾經受挫。這些,正是媒體普遍關注的80后一代人面臨的生活問題。
80后一代人含著蜜糖長大,成年后普遍遭受著社會的無視、工作的多變、房貸的壓力、家庭的不理解和個人生活的起落等等。他們將自己包裹起來,做一個“套中人”,以免受到外界的傷害。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害怕建立新家庭,害怕承擔更多的壓力,於是社會上產生了許多“剩男”、“剩女”。“灰大嬸劇”中的男主角似乎就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縮寫。怎樣打開這些年輕人封閉的內心,解決他們面臨的矛盾和迷惘,韓劇中的“灰大嬸”為這些迷途的群體找到了溫馨的詩意的棲居地,“灰大嬸”們不畏困難、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這些受傷的心靈找到了良藥。
於是,“灰大嬸”取代了“灰姑娘”,因為“灰大嬸”在承載家庭溫馨和穩定的能力方面遠超過“灰姑娘”,“灰大嬸”那並不精致的皮膚裡散發著迷人的安寧,這種安寧能讓這些在社會上遍體鱗傷的人找到歸屬感。在韓劇中,人們並不介意“灰大嬸”拖家帶口地嫁給“鑽石王老五”,因為“拖家帶口”這一設置正好強化了“灰大嬸”作為家庭符號的強度。
(魏鐘徽: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