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傳播手段的多元發展,新聞宣傳的交流交融交鋒趨勢愈加明顯。制約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因素有媒體的品質、傳播的效果等。傳統媒體新聞宣傳影響力受損的原因有三:一是貼近性不足。內容的貼近性、報道的及時性不能很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有些稿件存在自說自話的現象,受眾不願意看(聽),不能入腦、入心。二是引導力不強。虛假失實報道嚴重傷害媒體的公信力。三是多元傳播欠缺,有些媒體缺乏對新媒體的應用,傳播力欠缺,制約了媒體的影響力。
針對這些情況和問題,淮安市廣播電視台(以下簡稱淮安台)在新聞報道方面採取了一些舉措。
一、強化貼近性,在輿論引導上做文章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新聞媒體的重大任務和重要職責,是新聞媒體引領社會主流輿論、提升輿論影響力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淮安台在新聞行動、主題報道、民生報道上做文章,著力推出主題突出、創意新穎、內容充實的新聞報道,努力提升新聞宣傳的影響力。
(一)強化策劃,新聞行動強勢引領輿論。積極主動、快速准確地傳遞權威聲音,科學、循序、有效推進,保障輿論的合理走向,提升輿論的影響力。為此,淮安台每年都會系統梳理、制定、實施貫穿全年的新聞行動計劃,形成全方位宣傳、集群式出擊、規模性報道的聲勢。2012年,推出“乘勢飛揚——聚焦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城市日記——幸福民生環淮行”兩個新聞行動。2013年,推出“踏尋紅色記憶”、“小康征程”及“凝心聚力 跨越追夢”三個新聞行動。今年,淮安台推出了“聚焦‘突破年’”新聞行動,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報道展示全市各領域在“突破之年”的關鍵舉措、重大成就。“小康征程”新聞行動,用大量的鮮活事例、詳實數據和民眾切身感受說話,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幅全市各地各單位砥礪前行、共奔小康的生動畫面。
(二)集中聚焦,主題宣傳高潮不斷。提高服務好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切身需求的能力,把牢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和主導權,提升新聞宣傳的影響力。淮安台主動出擊、集中聚焦,策劃推出了不同形式的主題宣傳,形成各個階段主題報道高潮不斷的良好態勢。2013年,淮安廣播電視相繼推出了《全民創業淮商崛起》、《聚焦•追蹤•關注》等30多個主題類宣傳報道欄目,共播出主題報道、系列報道、專題報道930多條。這些報道把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與民眾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深入基層,民生報道亮點紛呈。走進基層才能接地氣,深入基層才能有靈氣。淮安台的廣播電視設置了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有事報道》、《直播淮安》、《941新聞晚高峰》等民生欄目,在採訪中注重人文關懷,把話筒和鏡頭對准基層民眾,把話題瞄准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新聞服務於百姓。當前,全台新聞節目中,反映民生的稿件佔到50%以上。
二、立足品質化,在精品力作上下功夫
(一)夯實真實性,守住底線。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每一個新聞從業者必須面對的嚴肅話題,是新聞宣傳做大影響力的基礎和關鍵。淮安台強化對新聞真實性的管理和監督,利用編前會和專題培訓等時機,不斷加強對採編播人員新聞觀、價值觀的教育培訓,杜絕各類有償新聞報道,要求做到新聞採訪實地化、現場化和全面化。特別是在輿論監督報道上,要求客觀聽取涉事各方意見,以穩妥化解矛盾為原則,努力還原事實真相。通過制度建設,守住底線。淮安台建立了《關於制定、印發五條從業禁令的通知》、《人才強台戰略實施意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把教育培訓、職業操守等納入到常態化、制度化管理之中。
(二)立足品質化,強化精品意識。新聞宣傳品質化是媒體塑造形象、提升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淮安台針對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全媒化的特點,打造精品力作,提升新聞宣傳的品質。在新聞宣傳報道上,淮安台持續抓好常態新聞宣傳報道,嚴要求、高標准地做好新聞稿件的採寫制作,對優秀稿件在台內部進行評比、交流、學習﹔在常態欄目(版面)管理上,按照“三貼近”的原則,定期改版優化欄目。在江蘇省廣播電視創優評比中獲獎的稿件篇目,已連續三年刷新紀錄﹔2012年度,淮安台共有54項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3項,電視長消息獲中國新聞獎。
三、把握新形勢,在全媒體聯動上求突破
近年來,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傳統媒體的新聞宣傳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淮安台推進新聞宣傳的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跨媒體、跨領域的集約化傳播方式,努力在全媒體聯動上求突破。
(一)堅持全媒體聯動,立體化提升影響力。經過整合優化,淮安台構建了平面媒體與廣電媒體結合、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兼備、“聲、屏、報、網、刊”五位一體的傳播體系,形成了淮安廣播、電視、廣電報、淮安視聽網以及《淮安視聽》雜志五家媒體聯動引導的輿論新格局。在重大新聞報道上,五家媒體聯合出擊,互為補充,形成聲勢,提升了媒體影響力。淮安台《政(行)風熱線》已經步入到了廣播有聲、電視有影、網絡可點、報紙可讀的全媒體階段,成為融民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監督於一體的有效平台。
(二)探索新媒體應用,多渠道拓展影響力。為適應網絡快速發展的新形勢,近年來,淮安廣播、電視、廣電報相繼建立了網上收聽、收看、點擊功能,建立了“淮安民聲”微信、微博。2013年5月16日,微電影《心雨》舉行首映式,這是淮安市首次以微電影的形式宣傳勞動者和教育工作者形象﹔2013年9月26日,淮安首部標准時長數字電影《1983》舉行了首映儀式,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三)打造大宣傳格局,高平台擴大影響力。在做好對內宣傳的基礎上,淮安台充分借助央視、央廣和江蘇衛視、江蘇電台的覆蓋優勢,積極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在更高的平台、更廣的時空宣傳淮安、推介淮安,擴大淮安新聞宣傳的影響力。淮安台的外宣發稿在央視、央廣和江蘇衛視、江蘇電台位居前列,並獲得省台表揚﹔廣播、電視連續兩年被表彰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報道優秀供稿獎”、“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新聞協作網十佳優秀通聯集體”,《淮安:推動全民創業 打響淮商品牌》、《洪澤湖的光明使者——邱兵》等一批稿件陸續在中央台和省台播發。
(作者單位:淮安市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