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4期

城市台電視新聞的本土化策略

陳佩華

2014年08月14日13:32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城市台電視新聞的本土化發展趨勢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城市台的新聞,根基在一方水土,因為更貼近本地民眾和生活,而散發出濃郁的本土氣息,與當地受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們往往會對本地文化產生歸屬感,需要了解在本地生活的必備資訊。在本土化方面具有近水樓台優勢的城市台認識到,本土化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種在價值內核上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是新聞傳播體系的本土化構建。從家長裡短、街談巷議到傾聽訴求、提供幫忙,衍生出各類古道熱腸的“幫忙”節目,再到方言登堂入室,做足地域文化文章。因此,本土化不僅是新聞報道的內容專注本土,更應該以城市的文化理念和服務意識去觀察、報道事件,打造風格,開拓新的空間,滿足城市觀眾的文化歸屬感、城市生活的資訊需求,提高其對節目的忠誠度。

當然,本土化並不意味著對非本土內容的排斥,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對非本土新聞進行本土化報道的一個過程。隨著電視媒體分眾化時代的到來和電視觀眾對優質節目的需求度越來越高,城市台在與央視和省級台的激烈競爭中,持續打好“本土牌”尤為重要。因此,打本土招牌的城市新聞需要以更開闊的心胸、寬廣的視角,給“本土”一個新解。

二、城市台電視新聞的本土化實踐路徑

1.全球新聞,本土播報

在生活節奏快、頻道選擇多的城市裡,很難想象觀眾會守住某個頻道等候某種特定的信息。因此,城市台新聞節目的“守土有責”早已無須教條。僅說本地人、本地事,反而顯得促狹。不管新聞發生在何地,內容是什麼,經由本土播報,都能讓人受用。這就要確立按時段劃分的“大新聞”觀。所謂“大新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拓寬報道領域,強化資訊功能﹔二是打破地域限制,放大視野,面向區域、全國乃至國際收集報道素材。城市台的編輯記者大多生於斯長於斯, 對本地的文化習俗、民風民情十分熟悉,能有效把握和理解地域性新聞資源, 這一優勢可以使傳播信息對受眾具有親和力。城市台可圍繞市民的需要,打造一個快捷高效、與城市生活合拍的新聞信息傳播系統,在市民最方便的時段,給予快速的、市民欲知的新聞資訊,構建新聞品牌,培養收視慣性。

比如基於《舌尖上的中國》的強大話題性,迅速催生出城市台的《舌尖上的××》,就是一種強烈的本土情結,對家鄉美食的懷念恰好印証本土的靈魂就是“鄉愁”,觀照和關懷本地市民的喜怒哀樂,這是本土的正解。所以,國際油價上漲、泰國局勢緊張、世界杯激戰正酣,看似彼此沒有交集,實則萬變不離其宗,都能抽絲剝繭,取出適合“這地方”的一瓢飲。

2.做深熱點,內容為王

本土化的城市電視新聞注重在本地新聞資源的挖掘上下功夫。通常的做法,一是對重要的事件性新聞,先以消息披露,再發表評論,在評論上往往挖掘細節,如新聞人物背后的歷程。二是非事件性新聞。地域文化的多樣性為城市台的新聞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

在此過程中, 應避免跟風,不可盲目效顰央視、上星台,確立和評價定位走向,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排他性和獨立性, 對本地的新聞資訊、社教政論、生活服務、娛樂文化等資源進行創新制作,開拓“我有人無、人有我優”的本土化節目。昆山電視台自辦新聞中有一檔《鹿城說吧》節目,它的定位是mini專題,在新聞資訊和人文社教中挖掘受眾新的興趣點,選擇的題材都是當地的古橋、古路、古建筑,在快速流變的城市節奏中,喚起新老昆山人對這座城市人文印記的思考。

在全媒體環境下,一個熱點話題在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催化下,很快就會被迅速引爆,以幾何倍數快速擴散。城市台沒有速度優勢,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不減。近期,一則關於汽車保費與駕駛違章記錄挂鉤的消息在社交媒體瘋傳。記者從當地交管部門和保險公司多方求証,確認為謠言。調查真相,以正視聽,這是主流媒體的社會職責,也是回應民眾關切、傳播權威信息的競爭力所在。

3.扎根本土,服務冷暖

城市台以本地市場和本地觀眾作為自己生存發展的目標對象。一個城市台覆蓋的觀眾少則上百萬, 多則千余萬, 是能夠有所作為的大市場。為了更好地為一城一地服務,在傳播范圍內贏得觀眾和市場,需要城市台記者走進民眾生活, 滿足民眾需要。

幾乎每個城市台都有一檔與民眾利益緊密相關的“幫忙”節目,鄰裡糾紛,困難求助,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理不清的一地雞毛,“幫女郎”或“老娘舅”深諳此道,多方跑腿,為民眾討個令人滿意的說法。不過,生活中的戲碼天天上演,很多問題廣而泛之、盤根錯節,時常不了了之。“幫忙”節目如何抽離瑣碎、提煉高度,透過現象看本質?筆者以為,“幫忙”欄目要敢於動真碰硬,不能只是不痛不痒地喊幾聲“請有關部門給予重視”,對於人情社會裡的各種招呼要具有免疫力和屏蔽性,捧出真心、真情。跑熱線的記者要腳勤、嘴勤,有一顆助人為樂的耐心、熱心和專業心,將“幫忙”專欄做成城市新聞的服務名片。經過多年培育,昆山電視台的《東涼幫你忙》 欄目積聚起了不小人氣,已經成為本土民生品牌專欄。眼下,正在醞釀的欄目改版,志在將此板塊做深做精,從“有困難,找東涼”向“東涼說”轉型,彰顯主流媒體的價值觀、群眾觀。

4.本土包裝,彰顯風格

風格化包裝,有幾種思路:(1)內外呼應的關聯新聞法:以某地發生的熱點事件為由頭,做好組合編排。首條為事件交代,二條為本地的反響、深度的剖析,還可有知識性、鏈接式的收尾。(2)方言類的評說:一些富有情節的新聞故事,可將素材化整為零,用本地方言包裝后,由主持人夾敘夾議重新演繹,這是對新聞資源的再造。(3)上下求索,實現1+1>2:向上,可與央視、省級衛視尋求合作機會,借助強勢媒體的先進理念、技術裝備,在合作中拓展節目視野、提升欄目質量﹔橫向,與周邊同級別的電視台開展不定期的資源互換,如昆山台的《城市之間》、《蘇州四小龍》等節目。

(作者單位:昆山電視台)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