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4期

《交廣早班車》的內容跨界與品牌整合

王丹

2014年08月14日13:3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內容跨界:交通+新聞

據央視-索福瑞統計,2013年,新聞類、交通類、音樂類頻率佔據全國廣播頻率的59%,分別為28.3%、20.7%、10.0%。廣播頻率的跨界現象比較明顯,其中,出現雙重定位的交通類和音樂類頻率數量較多。以音樂頻率為例,在120個音樂類頻率中,有41個頻率的名稱涉及到其他類型,佔比超過三成,“交通音樂廣播”、“音樂生活廣播”、“都市音樂廣播”、“旅游音樂廣播”等雙重定位的頻率頻現。這種現象由聽眾價值導向與需求所致。

另據統計,新聞類頻率雖連續三年穩居市場份額第一,但相對家庭收聽,車中聽眾規模落后於交通和音樂類頻率,主體受眾偏老齡化。

基於以上數據分析,“交通廣播+早間節目”的江蘇交通廣播網FM101.1早間節目《交廣早班車》在內容設置上,堅持主體類型特質,內容跨界,與新聞類頻率早新聞有所差異:

其一,解決《交廣早班車》的新聞給誰聽的問題。

“在路上”和“伴隨性”是廣播節目優先考慮的要素。與新聞類頻率的家庭受眾群體不同,交通廣播的受眾是在路上的上班群體,年齡集中在25-34歲,這一群體正是目前廣播的核心聽眾群,據統計佔比達52.1%。這個群體也是新媒體的最活躍人群,獲取新聞渠道豐富,但過於碎片、龐雜,容易疏漏身邊的新聞信息。所以,《交廣早班車》的新聞選擇重在與這一群體的生活、工作、出行、開車息息相關,注重價值和實效,對目標聽眾起到“新聞補鈣”的效用,建立“在路上+伴隨性”之外的“資訊依賴”。

其二,解決新聞怎麼播的問題。

媒體新聞播報概括起來有三類,一是“播新聞”,一板一眼﹔一是“評新聞”,義憤填膺﹔一是“說新聞”,談笑風生。這三類都有受眾,但《交廣早班車》更願用另一類的播報方式:“走心”。《交廣早班車》稱自己的聽眾為“早起的英雄”,其實節目團隊才是每天起得最早的“英雄”,這種主持人與聽眾的彼此“身份認同”,不在於刻意拉近距離,而在於彼此尊重。“走心”播新聞不會為了取悅聽眾而為之,“走自己的心”、“走進對方的心”,這種“有共鳴的收聽體驗價值”是符合新媒體開放和互動精神的。

二、品牌整合:節目+主持人+廣告客戶

《交廣早班車》2013年取得了中國電信的節目冠名,在獲得超出預期的投放回報后,中國電信進一步冠名了主持人王丹。節目中的“聽民生”單元由華潤蘇果冠名。中國電信和華潤蘇果是節目兩個代表性的廣告客戶,客戶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都很高。這種合作的實現,基於交廣平台和早間時段的因素,但核心和決定因素還在於廣告客戶對於主持人的品牌認知。

良好的個人形象、長期的口碑評價、專業的客戶品牌和產品呈現,是品牌客戶合作達成的表象要素,核心還在於節目和主持人內容制作角度的開放性思維,既不拜倒於廣告,也不抵觸廣告,中庸更要不得,關鍵在於積極整合廣告品牌和其產品內容,將其轉化為節目內容和節目品牌力量。

電信服務和蘇果社區服務都是聽眾剛性的消費需求,就如同路況信息是交廣受眾收聽需求一樣。節目內容與廣告內容的柔性結合滿足了大眾人群的內容取向,但是,傳統媒體的內容取向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受眾的口味,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造就了粉絲經濟,粉絲的關注在於品牌魅力,而《交廣早班車》實現了節目、主持人、廣告主的三方品牌整合。主持人王丹從調頻FM105.8南京音樂廣播,到調頻FM89.7江蘇音樂廣播,再到調頻FM101.1江蘇交廣網,十余年形成了一定的主持人品牌效應,廣告品牌追隨,熱心聽眾追隨。媒體在變革,但核心的主持人“品牌個性堅持、受眾服務尊重”做到了,是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

(王丹: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交通廣播網《交廣早班車》主持人)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