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吳秀波聊人生亦哲亦俗 雅痞大叔輸出人生觀價值觀

馮遐

2014年08月18日07:37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吳秀波聊人生 亦哲亦俗

  自從2012年《黎明之前》大火之后,到《請你原諒我》、《心術》、《趙氏孤兒》,再到熱播中的《離婚律師》,每一次採訪吳秀波時都能感受到他從外形到內心的變化。外在的變化是:從一個白淨利落的英氣小生逐漸蛻變為花白發須的雅痞大叔,他會“自黑”說:叔也老了。而內在的變化是:對新劇、角色以及他過往不堪回首、但同時也是一筆人生寶貴財富的經歷聊得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他對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哲理樂此不疲地輸出,儼然有種邁向大師和哲人的節奏。

  3大修行

  吃 素

  在《離婚律師》中,池海東(吳秀波飾)每每會奉勸男閨蜜曹乾坤(劉歡飾)吃素,當曹乾坤有所不解時,池海東直言這是克制欲望的最好辦法。而“吃素”也是吳秀波生活中的自我態度在劇中的表達,“我也在練習克制自己的欲望。”

  現在已經成功吃素一年多,但在最初決定吃素的那段時間裡,吳秀波直言,原本以為很簡單但時而反復,差點兒前功盡棄。“我一天有10700個欲望,先放下哪個?從最簡單的開始做,吃素。第一次吃素,咬著牙吃了一個月。有一天聚會,別人來得晚了一點,菜上得快了點,一個石鍋上來一隻雞,等別人到的時候,那隻雞我吃完了,一整隻雞。”再堅持一段時間,又趕上去意大利做活動,“牛排這麼厚,吃,趕緊吃。”直到趕上進山拍電視劇《馬向陽下鄉》,囿於條件限制,算是把吃素堅持到今天,“其實我也饞,但是我真舍不得為了我的口福之欲,放下我這麼長時間通過一日三餐放下欲望的那個心境。”

  一般人很難想象,吳秀波在搭乘飛機時會因為聞到、品出一碗白飯的稻香氣息和泥土味道而感動落淚,感恩大自然的造化。“飛機在天上晃悠著,我能有命活著,能吃到這口白飯,真的要感恩。那米飯吃到嘴裡真是甜的。”

  不 要

  “吃素”能夠克制欲望,“不要”是放下欲望。劇中的池海東和生活中的吳秀波都在朝著這個境界修行。若以婚姻為例,簡言之,婚姻不能承載個體所有的欲望。“如果你說,我要他長久,我還要他有房,我還要他有車,還要他有子嗣,還要他有文化。郭德綱那倆字特適合說給這人聽,‘死去’。那是你一生的欲望加在一個盤子裡。”

  既然以“放下”作為人生追求的信仰,為何還頻頻傳出和女主角姚晨“因劇不和”,分頭改劇本甚至打到“血流成河”呢?在吳秀波眼中,這種在外人看來“放不下”的行為恰恰是一種“不要”。

  “如果‘放不下’就不敢吵了,恰巧因為放下和扔掉,才有可能變得這麼本真。你們可能不能想象的是,兩個專業演員,因為演戲吵架,是一件賊開心的事,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讓動誰的劇本。改劇本一定是覺得有問題才改,劇本在某些情況下不全面,因為隨拍隨寫。但吵架吵到誰也別改,都按原劇本演的時候拼的是什麼?如果你以為是演技,那就錯了。演員是要找到角色的心理依據,這是最大的本事。我倆剛剛吵完,心裡怦怦跳到130下,這種情況下馬上降到76下,找到表演邏輯,兩個人開始交流,那個時候真的是心生愉悅。為什麼,發現你強大的對手跟你一樣強大,那個時候很惺惺相惜。”

  有 用

  在吳秀波看來,人最重要的還有一個詞“有用”。“你現在有3000萬,到你上手術台那一天,能記住銀行密碼嗎?即便記得銀行密碼,你知道那個錢從哪轉嗎?誰給你轉呀?我不怕,我有倆兒子,但我見過有7個兒子的,死的時候,邊上一個人都沒有。為什麼你愛你的老公,因為有用﹔為什麼我的老婆孩子第一件事想到我,我有用。停電有我在﹔孩子病了有我在﹔家裡沒錢,我可以去賺錢,我有用。”

  在拍完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后,吳秀波有一陣特想退休,想到海邊晒晒太陽,悶了找人聊聊天。“假如那邊有一個80歲老頭,你能跟他聊天嗎,當然能,一會兒還有一個呢,那再聊會兒。你為什麼跟表演藝術家聊天,他有可能告訴我哪條戲怎麼演﹔為什麼跟一個老板聊天,因為他有可能跟我簽一個合同﹔為什麼跟一個和尚聊天,因為他有可能告訴我一種信仰,吃素。人必須得有用,人要沒用,得不到他人的關照,你自己的生命也就沒有意義。”

  1條理論

  男女不同婚姻觀

  播出至今,對於《離婚律師》實為情感劇,而稱不上行業劇基本有了定論。吳秀波在談到這點時觀點也十分明確。“我們肯定是一個情感劇,這個戲裡1/3是講婚姻中的矛盾,還有一個對婚姻的態度,我們把它擺出來,不做任何評判。”

  其中以男女主角的婚姻態度為例,吳秀波私下透露了個人的看法。“他們真的是代表現在大多數男性女性,女性現在就是認為有了婚姻就有了一輩子的幸福,哪個女性結婚前不是這麼想的。而男性則是恐婚,這是社會現在特別普遍的現象。”

  吳秀波坦言自己在30歲以前就恐婚,潦倒的生活讓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愛情。“男性恐婚分為兩個原因,一個是生活資源來源不足,怕難以應對對方的要求﹔而另外一種則是擁有生活資源,但擔心若發生離婚,對方會分走自己的生活資源。戲裡的池海東就屬於后一種,既然已經有了一次失敗婚姻的教訓,我為什麼還要結婚。”

  但無論如何,作為一部影視作品,還是不能讓池海東遂了不婚的心願,必須讓他回歸到社會主流價值觀。“這個戲到結尾,我們隻做了一件特簡單的事,看似叫愛情至上。”

  2個懼怕

  嚴重恐飛

  人隻有在得到后才害怕失去,這就是所謂的“患得患失”。而吳秀波的恐飛症也正源於2012年前后,那時正值《黎明之前》熱播,吳秀波憑借該戲一夜爆紅,迅速躥升至一線位置。

  “我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小時候,四個孩子去游泳,淹死一個回來了。什麼時候開始害怕,我出名后,2012年、2013年,你們第一次採訪我的時候。”《黎明之前》絕對算得上吳秀波人生的分水嶺。“我那個時候掙的所有錢,還不及現在一部戲的一半。《相思樹》整部戲我拿了5萬塊錢,我當時特別知足。《黎明之前》我拿的錢幾乎是所有演員最少的錢,刨了交月供就所剩無幾。”

  “那一年,我爸媽,她爸媽,我倆兒子,我們一大家人就我一個人工作,我一上飛機,隻要一晃蕩,我就快瘋了,如果我掉下去,他們怎麼辦?我是出了名了,但家裡的房錢還沒還完呢,孩子們下個學期學費怎麼辦呢?那個時候真害怕。硬著頭皮上了飛機,抄起一本書,叫《金剛經》,便看起來。看到最后才知道這是欲望,一種延續生命的欲望,怕自己摔死后兒子沒飯吃。一開始不知道這是欲望,以為那叫責任,叫愛。”

  時間不夠

  在恐飛之外,吳秀波的另一大懼怕不是來自於外人想象中的“正當紅的危機感”,“這點我不像年輕演員,沒戲拍時不知拿什麼養活自己,有戲拍了又怕片方欠著錢不給。現在就算不拍戲我也餓不死,所以危機感一定比年輕演員少。好多人出名了,還有危機感,那是他們的欲望太強了。”

  聊起自己的“第二怕”,吳秀波笑言說出來大家會覺得他更像老人了,“怕時間不夠。我現在已經老了,已經有那種招你們不中聽和不愛聽的話,我只是希望有時間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比如說我還想拍一個能讓別人開心的戲,還想去做一件事,我以為有意義。我今天跟你們說的,我還沒跟我兒子說呢,因為我得等到他長到你們這麼大,他聽得懂才能說,所以我需要時間,甚至於還能給他拍戲看,我希望那天還有用。”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