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好友又掀起了一股換頭像的風潮。這次的主角不是臉萌,而是讓微信頭像加一個新消息標志的惡作劇。不過這次流行起來的讓朋友誤以為有新消息的誤導性頭像,在惡搞朋友和刷得自身存在感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腦殘”好友的抵制。
此次惡作劇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換一個頭像上加了一個一條消息未讀的標示,讓好友誤以為是有一條新消息,從而忍不住去點,最后惡搞成功。這樣一個惡作劇式的換頭像行為,竟然在朋友當中盛行開來,不禁聯想到前幾天,微信上還出現過一個讓圈內人匪夷所思的“惡性傳播”事件,就是通過群發測試好友是否還在。當然,以上說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下,為什麼微信上一些心靈雞湯、群發測試好友以及這次換惡搞頭像的行為能夠一次又一次得到爆發式傳播。我覺得這次微信換頭像之所以能夠火爆,主要有以下三個要素:
1.微信用戶超6億,“腦殘”自然不可避免:微信有超過6億的用戶,這其中既有“70后”、“80后”這些當前社會的中流砥柱,又有“90后”和“00后”這些正日漸成為社交軟件上最為活躍的用戶群體,甚至還有“50后”、“60后”這樣的大爺大媽等,這就是使得微信用戶良莠不齊。在這樣混合各種年齡和身份的用戶群體當中,除了一些“精英人群”之外,必然會有很多的對文章或事件好壞沒有真實辨別能力的用戶,也就是被大家嗤之以鼻的“腦殘用戶”,這些用戶不會把社交工具當中是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娛樂為主。因此,當他們看到這樣一個惡搞傳播行為時,更願意參與傳播而非理性抵制。
2.微信是高頻應用,用戶集體患上“強迫症”:目前,微信絕對是人們在移動端上最高頻使用的社交應用,幾乎每個用戶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上面收發消息、刷朋友圈等。所以,當看到對方的頭像有一個消息未讀時,就會下意識地去打開看看。
事實上,人們對微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隻要手機在旁邊,很多人都是每隔幾分鐘就想打開微信看看有沒有新消息進來。而患上這個“微信強迫症”的人絕不是少數,而這也是那些用偽裝有新消息的微信頭像能夠惡搞成功的原因。
3.微信公眾草根大號的推波助瀾:在傳播過程中,微信公眾大號的作用絕對不可輕視。因為工作原因,我關注了眾多的草根大號,當我注意到我的朋友當中有人換了這個惡作劇頭像之后,同時還看到有不少大號在推送這些惡作劇頭像的合集文章,而我今天打開看文章的閱讀數,已經超過了微信公眾號的最多顯示次數10萬次,可想而知這個傳播量是多麼的驚人。
這也難怪,這樣的熱點傳播事件是草根大號的運營者們求之不得的,隻有這樣的病毒營銷類的文章才能達到數以百萬計的閱讀、轉發和分享。在這個傳播過程中,無疑有益於粉絲的新增和活躍。
最后總結一下,微信上“換強迫症頭像”這樣的惡作劇等能夠有傳播基礎,主要是因為微信有龐大的用戶群,能夠支撐起信息的高頻傳播﹔其次就是微信是高頻活躍的應用,用戶願意花費時間在上面做互動和嘗試﹔最后草根大號的推波助瀾自然也不能忽視。而回想起之前臉萌的火爆,似乎跟這個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本文作者:李東樓﹔摘編自微信公眾號: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