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9期

省級衛視及河南衛視品牌發展歷程研究述評

吳  靜

2014年09月02日15:5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省級衛視既有全國性又有區域性,是中國電視業的重要力量,在其品牌發展的進程中經歷著四個主要階段,五大強勢衛視在此階段中持續穩定的積累品牌資產,使其從2010年起持續三年成為省級衛視品牌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的位置。2010年,處於第二陣營的河南衛視正式將品牌定位為文化,成為首個明確品牌定位為“文化”的省級衛視從而佔據了省級衛視品牌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結合相關文獻,梳理評述省級衛視品牌發展歷程、五大強勢衛視品牌發展歷程、河南衛視品牌發展歷程,為河南衛視品牌發展路徑、品牌資產積累提供全面的文獻研究基礎。

關鍵詞:省級衛視﹔河南衛視﹔品牌發展

一、引 言

1989年到1999年,31個省級電視台全部上星,從而形成我國電視業的基本結構:中央電視台—省級衛視—省級地面頻道—地市電視台,其中省級衛視既有全國性又有區域性,是中國電視業的重要力量[1]。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省級衛視的競爭經歷著四個階段,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級競爭階段、1999年∼2005年的品牌定位形成階段、2005年∼2010年的品牌競爭加劇與深耕階段、2010年∼2013年的品牌競爭格局基本形成的階段[2]。

在省級衛視品牌發展的四個階段之中,以第三個階段品牌競爭加劇與深耕階段為主要階段,自從2005年起各大衛視紛紛進行品牌定位,掀起了業界和學界對省級衛視品牌發展研究的高潮。2013年省級衛視品牌競爭的格局基本形成,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品牌定位鮮明、品牌發展過程完善,以逐步積累起各自的品牌資產,在第一陣營中排名相對穩定﹔其它衛視雖然從2005年起已經逐漸明確品牌定位,卻因為在品牌資產積累過程中因反復、盲目等特質漸漸未曾堅守各自品牌發展路徑,呈現出節目抄襲模仿的白熱化惡性循環競爭階段。

隨著廣電總局的“限娛令”和加強版“限娛令”的出台,CTR在2012年推出的省級衛視綜合評估體系,可以看出各個省級衛視從節目創意制作、經營運作模式和評估標准上都必須重新思考尋找新出路,品牌化發展重新回到各個衛視發展路徑思考的重點之中。

河南衛視在31個省級衛視的品牌競爭格局中並不是很突出,但2011年1月1日,河南衛視正式將品牌定位為文化,成為首個明確品牌定位為“文化”的省級衛視從而佔據了省級衛視品牌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先后經歷著2011年品牌定位確定、2012年品牌形象系統全新改變、2013年設置符合文化品牌定位的節目三個階段。

本文將結合相關研究文獻,梳理評述省級衛視品牌發展歷程、五大強勢衛視品牌發展歷程、河南衛視品牌發展歷程,為河南衛視品牌發展路徑、品牌資產積累的提供全面的文獻研究基礎。

二、我國省級衛視的品牌發展階段概述

(一)第一階段:初級競爭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5年,我國衛星電視開始發展,以央視一套為主的中央電視台率先上星,成為我國衛星電視從無到有的開端。1988年3月7日,我國的“東方紅2號甲”實用通信廣播衛星發射成功,用於傳送中央電視台第一、二套節目[3]。1986年,新疆電視台上星傳輸,這是我國省級衛視上星的第一家,1989年地處西部的西藏電視台上星,之后14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視台陸續上星。截止1999年,海南衛視作為最后一個上星的省級頻道,完成了我國31個省份省級衛視全部上星的格局,也形成了我國電視業的基本結構:中央電視台—省級衛視—省級地面頻道—地市電視台。

在這個階段裡,省級衛視的主要任務就是承擔輿論監督與新聞傳播的作用,其主要的收入模式來自於廣告創收。鑒於省級衛視的事業屬性,其產業意識不強,而塑造自身的品牌意識也不鮮明。

(二)第二階段:品牌定位形成階段(1999年∼2005年)

1999年中央電視台提出了“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的概念,被認為是品牌化建設的發端之舉﹔2001年,安徽衛視在電視劇編排上打破了黃金時段隻播兩集電視劇的格局,採取三集聯播,形成了其電視劇頻道品牌定位的第一步﹔2002年“湖南衛視戰略定位研討會”確定頻道定位為“以娛樂、資訊為主的綜合性頻道”,成為第一個明確品牌定位的衛視﹔2003年初,湖南衛視又提出“三個鎖定,三個兼顧”的品牌定位策略,即“鎖定娛樂,兼顧資訊﹔鎖定年輕,兼顧其他﹔鎖定全國,兼顧湖南”,並提出四全戰略——“全國覆蓋,全國收視,全國市場,全國品牌”的“四全戰略”﹔2003年,上海衛視更名為“東方衛視”,提出將“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作為獨特文化底蘊,以“現代、國際、青春、海派”作為風格定位﹔2003年,江蘇衛視通過調查發覺最受觀眾青睞欄目的共性,即與情感有關,2004年,江蘇衛視確定以“情感”定位頻道,明確提出了以“資訊為核心,情感為特色”的頻道定位﹔2005年,中央電視台繼“專業化”后開始實施頻道“品牌化”戰略,同年,全國31個省級衛視陸續開始進行頻道品牌定位,如貴州衛視的“西部黃金第一頻道”、廣西衛視的“女性頻道”等,甚至均因其獨特的定位而成為2005年省級衛視品牌發展中的耀眼之星。

(三)第三階段:品牌競爭加劇與深耕階段(2005年∼2010年)

從2005年開始,省級衛視的競爭真正進入了品牌競爭之中。雖然從1999年至2005年,諸多省級衛視已經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但真正運用品牌發展戰略的卻隻有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五大衛視在經過始終如一和腳踏實地的品牌發展與深耕后,都在2010年后確定並持續鞏固自身品牌定位,強化受眾對其品牌的感知,達到了較高知名度和較穩定的忠誠度,積累自身品牌資產,鞏固了其競爭地位。而其他省級衛視由於品牌化進程並不徹底,因而陸續造成無法對品牌定位深耕,從而無法積累有效的品牌資產。

(四)第四階段:品牌競爭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2013年)

從2010年起,隨著五大省級衛視品牌化路徑的深化與推進,省級衛視的品牌之爭真正開始,而率先完成品牌化進程的五大衛視也獲得了碩果,在收視和口碑上幾乎穩居前五,變動不大。鮮明、特色、差異的定位為他們在品牌競爭中贏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也為其爭得了在人才、資金方面不可小覷的優勢。通過2010∼2013年間的收視數據和綜合評估指標可以看出,湖南、江蘇、浙江三大衛視的地位已很難超越與撼動,而安徽、東方、北京等衛視在4∼6名間變動。筆者認為,隨著網絡的急速發展,多種移動終端、視頻網站的迅速崛起與整合,定制劇概念的提出與強化,加之受眾群體的細分化和媒介消費方式的多元重組化,僅僅靠電視劇為品牌定位打入前五強的安徽衛視將會受到巨大沖擊,而有自制自創自營能力較強的北京衛視后來居上。同時,品牌化路程上發展較慢的其他省級衛視追趕起來將變得舉步維艱。至此,省級衛視品牌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三、五大強勢衛視品牌發展歷程概括

在省級衛視品牌發展的第三階段(2005年∼2010年),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持續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發展戰略,利用6年的時間積累起各自的品牌資產,在衛視競爭中立於領軍位置。為梳理清晰五大衛視品牌發展歷程,筆者將其做簡要回顧。

湖南衛視——2004年初,湖南衛視推出了“快樂中國”品牌口號,“快樂”成為其品牌核心理念。2005年,“2005快樂中國超級女聲”引發收視熱浪,隨后高價買斷《大長今》的播映權,“閃亮新主播”、“王者風范·國球大典”等等一系列改變,使得湖南衛視四季主題更迭,精彩紛呈。2005年湖南衛視在全國市場的收視份額達到3.4%,排名上升到第四,觀眾滿意度、滲透率、期待度、欄目競爭力、人氣指數等各項評價指標,持續保持省級衛視第一,強化了快樂中國的品牌理念。它的成功也給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大省級衛視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啟發,使其紛紛意識到“個性化品牌定位與創新才是發展之道”[4]。

江蘇衛視——2008年,江蘇衛視在定位“情感”4年之后,打出“情感牌”《非誠勿擾》,獲得巨大成功,並通過《非誠勿擾》鞏固了其“情感世界”的品牌定位。2010年,江蘇衛視將品牌定位完善為“情感世界 幸福中國”,並且於同年7月完成了整套品牌形象系統的更新和升級,通過形象宣傳片、頻道 LOGO、片花、欄目的包裝等方式使頻道符號個性化,方便觀眾識別和記憶。至此,江蘇衛視完成了品牌的定位與初期發展階段,在受眾心理奠定了“幸福與情感”基石,使其知名度一再提升,忠誠度不斷穩固。

浙江衛視——2007年,浙江衛視因《我愛記歌詞》異軍突起,在節目一炮走紅后,又相繼推出《我是大評委》、《愛唱才會贏》等娛樂節目,掀起全民娛樂的狂潮。2008年8月,浙江衛視將其使用15年未變的台標顏色為主題,將“藍海”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形象的體現在了其品牌定位上,推出全新的“中國藍”品牌定位,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把浙江衛視的品牌理念歸納為 “彰顯廣闊和深邃,打造中國一流衛視,構建全國平台”,“中國藍,境自遠”成了其品牌呼號,2009年,浙江衛視又順勢推出三檔全新的娛樂節目:以美食秀為主的《爽食贏天下》、以舞蹈秀為主的《越跳越美麗》、以脫口秀為主的《小武向前沖》,再次奠定了其娛樂品牌的基礎。而真正將“中國藍”品牌聯想植入人心的,則是《中國夢想秀》節目。無論是舞美、主持、節目都呈現出一片天藍海闊的清新宏遠氣象,並推出八大“藍”主播:魅力之藍朱丹、浪漫之藍華少、機智之藍沈濤、青春之藍左岩、博大之藍席文、親和之藍何敏、善良之藍王帥、幽雅之藍陳蔚波,將藍概念與主持風格結合形成品牌色彩上的統調。

此外,在《中國夢想秀》的節目中,更是將其呼號“中國藍 境自遠”與贊助商洋河藍色經典的廣告語做了充分融合,使受眾調換至浙江衛視時,頓感一片“天藍藍 海藍藍”,形成了巨大的視覺差異[5]。

東方衛視——2003年,“上海衛視”更名為“東方衛視”,2004∼2006年啟用的“新聞立台 娛樂見長”,緊接著是 2006∼2009年間使用的“與力量同行”,從這三個不同的階段可以看出,東方衛視在品牌定位時一直在猶豫和徘徊中行進。直到2009年6月改版,東方衛視借助上海獨特的地緣優勢——東西融匯、新舊交融,真正提出了品牌口號為“風從東方來”,代表了上海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格局。

同時,這個品牌定位是希望能夠借助2010年的世博會契機,塑造出全新的品牌形象,真正使其從省級衛視的競爭格局中跳脫出來,立於世界語境的格局下,彰顯東方現代氣韻,傳遞海納百川的氣度。2010年4月,推出《中國達人秀》節目,展現中國達人的魅力、特色和情懷,節目播出后取得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東方衛視也借助《中國達人秀》的節目品牌再次鞏固了頻道品牌“風從東方來”的定位,強化了時尚、開懷、現代的“東方”品牌形象[6]。

安徽衛視——1998年,安徽衛視將《婆婆、媳婦、小姑》這部電視劇按照受眾細分的概念,將其定位為“隻給女人看”的電視劇后結合有獎收視使其與同期在央視播出的《水滸傳》形成了有效地競爭,也開啟了安徽衛視逐步走上“劇行天下”的品牌定位﹔2000年,安徽衛視首開《周末大放送》,選擇經典電視劇在周六、周日兩天以每天10集的速度播出,並開辟早間《男性劇場》、午間《青春劇場》和下午的《女性劇場》,迅速創造了收視奇跡﹔2002年,安徽衛視將其品牌定為“打造中國最好的電視劇大賣場”,並結合原有劇場形式,加推《黃金劇場》《卡通劇場》《海外劇場》三大劇場,形成了七大劇場的電視劇大賣場格局﹔2003年,又在晚上22︰15分后開辟了《雄風劇場》,延長收視的黃金時間﹔2004年,在《黃金劇場》的品牌下,提出《第一劇場》概念,即“第一時間播出新劇、第一收視表現、第一廣告價值”三個第一的策略﹔2005年,央視首推“獨播劇”概念,湖南衛視更是以每集1萬美金的價格與央視競爭買下了《大長今》的獨播權,此后湖南衛視進入電視劇的競爭行列並嘗試自制劇,而安徽衛視同年變動不明顯﹔2006∼2007年間,安徽衛視緊隨其后,陸續推出獨播劇,鞏固其“電視劇”的品牌地位﹔2010年,提出“劇時代,變者強”的品牌呼號,力圖追隨時代的變化,再次鞏固電視劇品牌地位﹔2011年,又提出“劇贏天下”的呼號,希望能夠穩固其“電視劇”品牌地位[7]。

從2013年起,面對一個瞬息萬變的多種媒介同台競爭的時代,五大衛視已經開始慢慢走上了從自身品牌定位到受眾分析雙向結合的強化品牌形象的道路,也陸續嘗試著分析大量受眾數據,結合自身品牌定位深挖並進一步細分受眾市場,甚至在電視劇上也將於2014年進入“定制劇品牌化”的新紀元,即“結合頻道特質,制播緊密聯動,推動多部定制獨播大劇的創作拍攝生產,實現在黃金劇場播出總量佔到40%至50%。”這意味著,強勢衛視將在內容生產、編排策略、市場調研、整合營銷等方面都將結合自身品牌定位進行縱深發展,以便進一步強化品牌印象提升品牌價值。

結合五大強勢衛視的品牌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皆具備以下特征:

1.品牌定位在當時的競爭格局中都異常鮮明、個性,具有較高的差異性、識別性,能使受眾清晰記憶。

2.在品牌發展的路程上,無論五年還是十年,都能堅守最初品牌定位進行持續深入的發展,確保受眾能夠准確接收統一連貫的品牌信息。

3.雖然都經歷過呼號模糊或變更的過程,但呼號始終圍繞品牌定位展開且最終確定后都能維持較長時間。

4.節目設置都是根據各自品牌定位展開,用節目子品牌帶動受眾對衛視母品牌的感知。

四、河南衛視品牌發展歷程概述

河南衛視在省級衛視競爭格局中一直處於第二陣營,雖然有《梨園春》《武林風》兩檔全國知名節目並穩坐戲曲和武術的寶座,但隨著節目形式固化、受眾年齡老化等特點,使得河南衛視從2005年起開始的省級衛視競爭中一直處於被動,意圖崛起卻步履維艱。此外,受眾也逐漸出現固化僵局並以低學歷、低收入和高年齡為主,這與多數企業的目標群體存在代溝,導致河南衛視在廣告競爭力也日趨衰弱。

這種局面不僅體現在電視實踐領域也體現在學術研究領域。在知網數據庫中以關鍵詞“河南衛視”為檢索項,檢索論文共計105篇,其中期刊論文95篇,碩士論文10篇,博士論文0篇,其中75%的論文是以河南衛視個案研究為主,以《武林風》《梨園春》為主要個案。從2011年起,有3篇期刊論文是以河南衛視品牌為主的,且均集中在品牌定位上。這三篇論文是基於2011年河南衛視定位“文化”后產生的研究。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河南衛視以近乎突擊的速度圍繞文化品牌進行著不同的嘗試。在此,筆者對河南衛視分兩個階段進行簡要梳理,分別是1969年開播至2010年的欄目發展階段2011∼2013年文化定位品牌發展階段。

(一)1969年開播∼2010年的欄目發展階段

河南衛視的前身是1969年9月15日開播的河南電視台第一套節目,節目於1996年通過衛星方式傳播后改名為河南衛視,截至2013年,河南衛視在全國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其中1994年開播的《梨園春》和2004年開播的《武林風》成為河南衛視的品牌節目,並因其節目創辦的因素為其獨特的地方傳統文化——豫劇與武術——而使其具有不可復制不可抄襲的競爭優勢,在省級衛視中打響了“戲曲牌”和“武術牌”。2008年,鑒寶類節目《華豫之門》全新改版,以“展現收藏百態體現人文關懷”為節目宗旨,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以一個展示藏品、交流藏品和鑒別藏品的平台,成為國內第一個鑒寶類節目,並一度取得了同時段全國收視率穩居前十的優異成績。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三大王牌節目面對著各自發展的困境。開播了20多年的《梨園春》面臨著節目形式固化、受眾老齡化的難題,《武林風》面對著細分的男性受眾市場因其節目定位無法有效擴大受眾范圍,而《華豫之門》則遇到央視《鑒寶》節目的沖擊,無論是從資源、藏品、嘉賓或是資金方面,《華豫之門》在競爭都無法佔據優勢地位。

此外,創新節目則一直處於模仿和抄襲的階段,無法形成有效的收視,而各大衛視紛紛崛起,浙江衛視的《爽食贏天下》、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再次將河南衛視在此競爭格局中一甩千丈。盡管意圖崛起,但面對全盤娛樂化的綜藝節目格局,河南衛視無論是從節目制作、人才儲備能力、資源佔有、資金積澱方面都不具備做娛樂化綜藝節目的優勢。從2009年至2010年的收視數據表明,河南衛視的收視排名一路下滑,連續三年排名均17、18名徘徊。

(二)2011年∼2013年文化定位后的品牌發展階段

2010年是河南衛視改版發軔的元年。2010年11月4日,王少春被正式任命為河南電視台台長。由於他曾經擔任過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因而對文化有著厚重情結,意圖從文化上為河南衛視改頭換面。

許建峰在《河南衛視品牌形象以“傳統文化”的定位與思考》一文中,分析了河南衛視具備區域文化底蘊深厚且人才密集、周邊衛視競爭相對較弱但文化特質形似、河南衛視已有《武林風》《梨園春》等成熟節目奠定其文化特性不易復制三個主要優勢,集中提出了應以“文化”作為品牌定位的策略,“是傳統文化基礎上衍生的文化傳承、創新與超越”[8],河南衛視的文化應該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創新”[8],並分析了文化作為品牌定位所具有的內涵延展性、與時俱進性、社會責任性、節目延續性、受眾群體龐大性等特征,從理論論証了河南衛視以“文化”定位的可行性與開拓性。這篇文章應該看作河南衛視文化品牌定位策略制定的源頭。

2011年初,河南衛視以文化定位的改版逐步推進,將“文化衛視 寓道於樂”作為呼號,“植根於中國文化,與時俱進地採用現代、時尚、娛樂化的表達手法。‘河南衛視,文化衛視’和‘河南衛視,寓道於樂’作為兩個具有遞進意義的宣傳口號,共同點是對“文化”內核的一脈相承。[9]”並陸續推出《拍客行動》《創意時代》《魔亦有道》《何樂不為》四檔創新節目,力圖異軍突起。同年4月,河南衛視進行了全台近5年來首次台聘人員的招考,從學歷資格、任職年限等方面嚴格把關,從報考的400多人中通過考試錄取200員工,從頻道聘用轉為台聘,為河南電視台的人才儲備進行了一場透明、公正、公開的篩選。但是這一年的改版從品牌視覺系統上並沒有改動,對於受眾而言,河南衛視只是新增加了幾個節目而已,變更的呼號因為沒有得到視覺識別系統的統一性、系統性,因而對受眾而言並沒有更多的意義。也因此,這一年的改版反映在收視率數據雖然有攀升但速度並不十分顯著,收視排名上升至14位。

2012年是河南衛視為加強文化定位進行改版和調整較大的一年,也是將品牌定位通過“視覺識別、新節目上線、編排格局更改”等步驟明晰傳遞給受眾的一年。

從視覺識別系統上,1月1日,河南衛視將對原有的台標進行簡化和變更,去掉原有的環形符號和“TV”,在圖形上保留“HN”組合而成的大象形象符號,將色彩由金黃色改為藍白相間的主體色調,從視覺上一改“黃象台”的印象,變為“藍象”。同步更換了在播包裝系統和離播包裝系統,此外完成了電視台內部的視覺系統,這意味著河南衛視正式意識到了品牌定位的完善首先需要從品牌形象系統切入,才能帶動相應的品牌聯想。

從節目設置和編排上,1月3日,河南衛視依托中國獨特的文化資源姓氏文化推出了一檔創新節目《知根知底》,以解讀姓氏文化為主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大眾化的娛樂形式傳遞文化的宗旨。該節目開播后廣電總局進行了專欄點評,認為“是河南衛視繼《梨園春》《武林風》《華豫之門》之后,提供給全國電視觀眾的又一文化大餐[10]”這檔《知根知底》節目全程在北京錄制,並請王剛擔任主持人,紀連海擔任姓氏解讀專家,分為“尋根問底”“自說家事”“百姓追擊”和“真假猜想”,其中穿插皮影、剪紙、舞台表演和外採等方式演繹姓氏起源、衍變和發展,並根據不同的姓氏邀請各行各業的名人助陣。同時,河南衛視與北京、上海等傳媒公司合作,陸續購進《大駕光臨》《老故事》等節目,力圖聯合打造文化品牌定位。

在編排格局更改上面,在晚間播出時段採取“2+3+1”的格局,即2集黃金劇+1個自辦欄目帶+3集月光劇的播出模式,力圖達到整合資源,優化版面,橫向延伸,縱向拓展。

2013年,河南衛視圍繞文化的品牌定位進行節目調整和深化策略,並且在這一年通過原創節目、多屏聯動和合作模式引發了各界的關注。

自創節目上,2013年7月11日推出了《漢字英雄》,邀請馬東做主持,於丹、張頤武、高曉鬆等文化名人擔當評委,運用漢字十三宮在內的賽制,全國選拔選手,引入科技元素、電子手寫系統,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並與愛奇藝合作進行網台聯動的播出,意圖使中國漢字文化通過大眾媒介得到關注。而《漢字英雄》也的確不負使命,達到了預期效果,收獲了全國第三的收視率,還成功地在觀眾中掀起一場“漢字熱[11]”,並在節目第一季收官時,創造了暑期檔收視率排名全國第4的優異成績,同時獲得收視和口碑的雙贏﹔2013年11月初,對文化情有獨鐘的央視名嘴崔永元辭職,從央視退出后謝絕諸多衛視的邀請,加盟以文化定位的河南衛視,並計劃於2014年開播文化節目《一起讀書吧》。2013年11月21日,以解讀成語精髓解碼中國文化的《成語英雄》開播,崔永元、錢文忠和蔡志忠擔任嘉賓評委即成語先生,分別承載“評人”、“用畫解讀成語”、“深度解讀成語”的功能,而三人願意加盟河南衛視的原因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在《首播》雜志2013年10月號對話錢文忠和蔡志忠先生時,錢文忠表示《成語英雄》的開播“是件功能無量的事情。這個功德是培養大家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敬畏心、一種親近心”,蔡志忠先生則表示“我選擇參加河南衛視《成語英雄》,也是希望用便捷的方式來傳播國學。無論是前一階段的《漢字英雄》,還是現在的《成語英雄》,河南電視台都在傳播文化方面都有獨特的渠道和方式,我表示欣賞和贊賞”。

在多屏聯動形式上,《漢字英雄》嘗試了與愛奇藝的合作,實現了電視、PC、手機、平板電腦4個視頻終端的多屏互動,同步播出,並且配合節目宣傳開發了手機和PAD版的同名APP軟件,使觀眾既可以平時參與漢字游戲,也可以同步觀看電視播出,與選手同步答題,實現了真正的電視互動。在合作模式上,河南衛視與愛奇藝聯合制作《漢字英雄》,雙方按照1︰1的比例共同投資,共享知識產權、共同制作播出,聯合招商、共同受益[12]。

綜上所述,河南衛視在2010年完成改版之后,逐步遵循其“文化衛視”的定位摸索前行,其中不乏在節目制作、合作模式和全媒體聯動下的多重探索。2011年完成品牌視覺系統后,河南衛視圍繞文化定位做出了突飛猛進的變動和改革,也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但必須看到,河南衛視在品牌化進程中陸續出現定位清晰呼號不明、呼號變動、品牌形象系統更換不完善、品牌感知質量未曾建立、知名度測量困惑和忠誠度培養缺失等相關問題,經歷著收視不穩定而品牌資產無法有效積累的發展瓶頸。

五、總 結

綜上所述,省級衛視品牌發展階段經歷了四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為品牌競爭的主要階段,而第四階段為品牌競爭格局形成階段。通過回顧五大強勢衛視的品牌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均具備品牌定位明晰、品牌呼號穩定持續、品牌形象統一、節目設置以品牌定位開展等特點,而河南衛視在品牌發展進程中陸續存在知名度缺失、忠誠度不足、品牌形象不完善、感知質量不明晰等特定,需要在參考五大強勢衛視品牌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和品牌學科知識,盡快建構起行之有效的品牌資產,使之在省級衛視競爭格局中立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熊忠輝.中國省級衛視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5.

[2] 周蒙.省級衛視品牌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 江澄.紀念我國衛星廣播電視開播20周年[J].衛星寬帶與多媒體,2005(23).

[4] 平瑩.省級衛視的品牌定位研究——以湖南衛視為例[D].西北大學,2010 .

[5] 何琴.電視媒體品牌策略研究——以浙江衛視形象品牌“中國藍”為例[D].重慶大學,2010.

[6] 王志宏.上海東方衛視頻道的定位及品牌文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

[7] 王菲.對安徽衛視電視劇品牌戰略的分析——基於資源理論的視角[D].安徽大學,2007.

[8] 許建峰.河南衛視品牌形象以“傳統文化”的定位與思考[J].新聞界,2010(12).

[9] 符軍,曹新明.河南衛視:文化創新助推大象起舞[J].媒介,2011(7).

[10] 東方今報.河南衛視姓氏文化節目《知根知底》新春再刮文化清風[N/OL].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zzsx/2012012949 41.htm.

[11] 新華網.《漢字英雄》傳播正能量 再掀“漢字熱潮”[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3-08/26/c_125237431.htm.

[12] 文化衛視.傳承文明——河南衛視2014年內容戰略[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dabc40101no2h.html.

[13] 屠珊.中國省級衛視發展戰略探索——以上海東方衛視為個案[D].復旦大學,2010.

[14] 龐瑩.我國衛星電視頻道品牌化建設初探[D].鄭州大學,2010.

[15] 李琳宵.河南衛視的文化盛宴[J].第一智業,2012(11).

[16] 趙瑜,劉桐春.中國藍:省級衛視頂層設計的創新實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6).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