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9期

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實証研究

王藝霖

2014年09月02日16:3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成長在“電子媒介”的一代,但是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需要他們具有一雙“慧眼”,從信息海洋中選取真正有價值的“珍珠”,而不是一錢不值的“沙礫”。對我國大學生特別是鞍山地區大學生接觸和運用媒介現實情況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出高校應該加強媒介素質教育的必要原因和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嚴峻形勢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和意見。通過定量調查研究對鞍山師范學院大學生的媒介素質問題進行分析,並依據統計數據得出客觀結論。

關鍵詞: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實証研究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不可避免的將被紛繁復雜的信息所包圍,面對這些大有排山倒海之勢的信息的到來,人們主動或被動的接受,從中提取自己所需。在接觸信息的同時,人們不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改變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徑。可為人所擔心的是,人們思想會被媒介的“議程設置”禁錮住,長此以往,最終導致人們應有的思辨能力的缺失[1]。對於大學生這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敢於嘗試。但是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並且由於還沒有真正進行社會實踐,很多都還只是處於懵懂狀態,這就與信息社會的現狀產生了矛盾,不得不讓人擔憂。

一、調查目的及問卷介紹

為了准確了解鞍山師范學院大學生媒介接觸行為的情況,並為學校開設媒介素質教育課程提供了幾點合理化建議。本文擬探究以下幾個問題:1.了解大學生媒介接觸和媒介消費情況。包括媒介使用情況,媒介信息接觸情況,媒介的依賴程度,媒介互動參與水平等。2.了解掌握大學生接觸媒介的道德素質和自律情況。3.了解掌握大學生分析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包括對信息的事實判斷,對信息的評價,對有害信息的抵制,受信息的影響程度等。4.根據對大學生媒介素質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對大學生媒介素質情況進行反思,提出加強大學生自身媒介素質的措施。

一共下發了150份問卷,收回140份。問卷題目共有16題。下發人群為鞍山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

 

二、調查結果

1.大學生接觸媒介的主要行為。從下表可以看出,鞍師大學生平時使用的大眾傳媒和喜歡使用的媒介為手機和互聯網。這一情況與現代信息發展的大潮流有關。互聯網、智能手機的高速發展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隨著4G時代的到來,手機的上網速度越來越快,大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網絡的便捷。另外,新媒體的功能已經融合了其他大眾媒體,不同的傳播符號形式在新媒體中都有體現[2]。還有是受學校的特殊環境的影響,有的學生因為學校不具備電視等設施,所以隻能選擇網絡和手機。最后,以下兩表的數據對比中得出,大學生的媒介接觸和媒介印象是互相對映、相輔相成的。

2.大學生的媒介信息接觸。從下表得出,大學生接觸媒介的主要行為是“娛樂休閑”。這反映出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原因主要是打發時間,這要從學生自身和學校兩方面分析。我國的高校教育與西方的不同,西方式精英教育即大學教育非常注重學習和創新,我國主張“自主學習”,但是在課后實踐“自主學習”的並不多,每學期僅有的期末考試隻要前一星期復習即可,所以導致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動力及時學習和充電。另外,“時事政治”選項是65%,這與大學生的心理欲求有關。他們畢竟還是學生,對社會的了解還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就像欲飛的雛鷹正在試探著前進,所以關注時事政治正是基於這一心理需要。其次,大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新聞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大學生媒介信息思辨能力。由下表可知,選擇“隻能辨別一小部分”的佔到了41%,由此看出大學生信息仍然欠缺分辨能力。不過在選擇“可信任的媒介”中,“報紙和電視”佔到了很大的比例,可以知道鞍師大學生對於媒介選取還是有一定判斷力的。畢竟近年來假新聞泛濫,各種修圖技術也讓新聞圖片以假亂真,讓人分辨不出真假,所以還是傳統媒體相對可靠。

4.大學生媒介互動水平。從下表看出,大學生參與互動的主要平台為即時通訊工具(QQ、微信等),這說明大家上網互動大部分是網上交流。還有“博客或微博”也佔有很大的比重。近幾年新型媒介信息交流平台的興起,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尤其是微博,匯集了解資訊、聊天互動等各種功能,具有自主性、互動性、排他性、廣泛性等很多特點,深得大學生的喜愛。並且鞍師也有自己的專業微博,特別是新聞系的幾大專業微博,關注度在校內也是很高的。

5.大學生接觸媒介的道德素質和自律情況。總體來說,鞍師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自律情況良好,認為“色情網站的危害很大”的比重佔到了54%,犯罪新聞報道“不喜歡看”佔到了44%,至於“經常閱讀”的選項佔到了44%,筆者認為是媒介的“議程設置”問題,現在大眾媒介為了博人眼球大量登載犯罪新聞報道,而我們隻能從這些媒介中獲取信息。對於“網絡惡性炒作行為”的問題,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中立態度,這說明我們學生不會利用這種手段宣傳自己。

6.大學生媒介素質水平。從下表可以看出,大學生覺得媒介素養課程是很有必要開設的,在“應該掌握媒介素質能力”的問題中,56%的同學認為“很有必要”。在“設置媒介素養課程為公共課”的問題中,50%的同學認為“很有必要”。

三、調查小結

通過對鞍山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總結出以下幾點:1.大學生對新媒體的熱愛遠超於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和廣播更是無人問津。這將導致大學生對於信息的接受隻停留在表面,並沒有深度思考。這是由媒介特點決定的。長遠看來,對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會有所影響。2.大學生的接觸媒介的大部分時間用在娛樂上,這並沒有發揮媒介真正的作用。3.大學生的媒介思辨能力還有待增強,這需要大學生對新聞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基礎上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媒介素質教育對於高校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媒介互動水平有待提高,調查得出大學生的互動行為都是為了娛樂。大學生媒介傳播的角色比較被動,還處於自發的狀態。5.大學生接觸媒介的道德素質和自律情況良好。6.對自身媒介素質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大部分對自己的評價過高。但是對於接受媒介素質教育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四、加強媒介素質教育的對策

1.理論先行,廣泛開設媒介素質教育的有關課程。理論對事件的指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校通過改變教學大綱,增加新聞學和傳播學等媒介基礎理論的講座,這種理論教育是對學生媒介素質教育進行鋪墊,是最基礎的教育,讓學生對媒介有最基本的認知和判斷。

2.內外結合,適當開展課外媒介實踐活動。媒介素質教育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高校可以開展校內校外兩種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和訓練。校內,學生可以通過校報、校園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絡媒介等在校資源鍛煉,還可以自制微電視劇、微電影進行校內宣傳和播放。校外,學校可以與當地報社、電台電視台等媒介機構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信息制作加工和傳播的過程,了解媒介運行規律,增強學生使用媒介、傳播信息的認知。

3.整合治理,需要社會多方面資源配合建構教育網絡[3]。要大學生培養呈良好的媒介素質,單靠學校和媒介機構是不行的。而需要社會、政府、家庭等組織配合,隻有把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當成當代社會中的重大課題時,才會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充分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從而實現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四點網狀結構,牢牢的固定住媒介素質教育的綜合治理模式。

總之,對大學生的全面媒介素質教育是一個嚴峻的任務,社會各方都要做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又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學生會在一點一滴的量變中逐漸實現質變的蛻變﹔更是一個充滿光明的任務,社會的下一代會在我們的努力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崔玉賓.論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29).

[2] 徐毅.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現狀的實証研究——以武漢大學六所高校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 夏冰,史璞.媒介素養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