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出版產業結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面對挑戰,把握機遇,是出版產業結構新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從出版管理新體制、出版市場、出版產品生產新機制、出版業態媒體多元化等幾個方面多尺度展望我國未來出版產業結構的新格局,並建設性地提出了加快新格局形成的措施,以期分析我國出版產業結構的轉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出版產業結構﹔新格局﹔管理體制﹔媒體多元化﹔創新體系
一、引 言
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相繼頒布,我國出版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方向越來越清晰,增長方式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轉變,行業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若干個綜合出版實力強的區域開始形成,一個涵蓋圖書、期刊、網絡出版等領域的出版業產業格局也正在形成,為出版產業結構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政策基礎[1]。
未來若干年是出版產業大調整、大改革、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出版產業要實現由出版大國到出版強國的轉變,必須擁有好的微觀基礎(如企業管理、人才體制、產品生產機制、創新體系)、市場環境(如市場格局、出版業態、出版企業群分布、國際競爭)和宏觀管理(如出版管理體制),必須改革現有體制和機制,大力發展新媒體和新技術。因此,本文將從出版管理新體制、出版市場、出版產品生產新機制、出版業態媒體多元化等幾個方面多尺度展望我國出版產業結構的新格局,並就出版產業新格局形成的必然性進行探討,最后建設性地提出了加快新格局形成的措施[2]。
二、出版產業結構新格局
(一)出版管理新體制: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到位
出版管理體制新格局是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到位。具體體現為出版法制健全完善,出版行政管理回歸公共服務的角色,出版行業實行自律管理,出版經濟管理符合產業化運作規律,消除體制障礙,充分釋放出版生產力。
出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市場、政府和社會的合力之下才能實現,尤其在出版產業結構調整、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更是需要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努力促進出版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但是政府也要認識到,政府行為必須尊重出版產業的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出版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經營范圍、發展空間、企業活力、運作機制等受到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響,而國家的出版管理體制則是重要因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出版管理體制隨著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既表現在管理機構的更替上,也體現在管理權限、管理內容的增減上。但是由於出版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政府沒有放開對出版業的行政管理,所以我國出版產業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這種管理體制成為我國出版產業發展的障礙。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且適合我國國情的出版管理體制。在形式上,我國出版管理體制是預防制和追懲制相結合﹔在管理手段上,我國出版管理綜合了法律、行政、行業、經濟等多種手段,是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相結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出版產業行政管理必然逐步實現由行政管理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多種管理手段的轉變,形成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3]。
(二)出版市場格局: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
出版市場新格局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具體體現為出版市場地方壁壘弱化,競爭呈良性循環,能保証出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出版市場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實現出版物的社會價值和價值。出版市場作為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有普通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又決定了出版市場的獨特功能。出版市場的特性有:出版企業擁有出版物生產和流通的主導權﹔交易行為伴隨著文化傳播活動。出版市場的功能主要有:實現商品、出版物流通的功能﹔平衡供求關系的功能﹔調節出版資源配置的功能﹔促進版權產業化的功能﹔傳承文化和實現知識價值[4-5]。
(三)出版產品生產新機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
產品生產機制新格局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具體體現為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和諧統一,產品種類多樣化,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市場規模完全滿足需求,出版產品種類及數量持續增長﹔專業結構合理,出版集團、中小出版社、出版工作室合理布局﹔出版產品結構合理,教輔出版不再佔絕對優勢。對市場進行細分,明確出版物定位,了解小眾讀者的需求,向他們進行宣傳。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選擇開始增多,這就使得市場朝著細分化的方向發展。
(四)出版業態:媒體多元化
出版業態新格局是媒體多元化。具體體現為傳統出版穩步發展,數字出版挑戰傳統出版地位,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呈互補關系,促進出版業態呈現多元化發展方向。
互聯網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傳播工具的演進跨入數字化和網絡傳播階段。網絡傳播與生俱來的優點使得互聯網在誕生那天起就超越了傳統媒體,並改寫著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網絡技術與傳統出版行業相結合所產生的網絡出版,更是造成了劃時代的出版產業革命。網絡出版不僅從介質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內容的管理、閱讀方式的改變等層面來滲透、改變著傳統出版,更是以一種嶄新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方式,促使出版產業更新產業理念、轉變經營方式。網絡出版是傳統出版的發展方向,它不僅蘊含著傳統出版的基因優勢,而且吸納了互聯網技術強勁的生命力,因此,它對傳統出版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在這個沖擊過程中,網絡出版以前所未有的傳播模式對人類的思想、文化等領域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是當前出版界、傳媒界、文化界乃至政府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傳統出版產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場變革與挑戰。
(五)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
創新體系新格局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912年就提出了創新理論,論証了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源的觀點。按照他的觀點,創新主要包括引進新產品、引用新技術、實現企業的新組織、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5]。
三、出版新格局形成的措施
隨著我國向小康社會邁進,出版物的品種、數量、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出版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日漸突出,出版業已成為一個完整的經濟活動領域,形成了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經濟關系,市場化、商品化、企業化的趨勢將推動出版產業化的進程。具體措施主要有:
第一,改變原有體制,逐步建立並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出版企業制度,出版企業成為真正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為出版產業新格局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法律及行政手段,加強對出版市場的宏觀管理,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保障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出版單位積極轉變舊的管理方式,創造新的管理理念,依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第三,技術創新勢是形成出版產業新格局的重要保障。目前的出版工作面臨著網絡時代帶來的巨大挑戰,出版技術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很多現代化的出版技術需要掌握與應用。
第四,出版內容創新是出版產業新格局形成的核心。首先要重視各種新媒體的互動關系,形成出版資源多次開發、合力經營的格局。其次,出版物必須是各個時期最優秀的文化成果,能夠轉化為精神的力量、科技的能力、物質的財富。最后,出版物在載體形式及版式、裝幀設計、材料、開本等方面需要不斷創新和進步。
最后,出版人才創新是出版產業新格局形成的根本。出版界一要更新出版人才觀念,二要建立激勵創新人才成長的機制,三要加強出版專門人才的培養和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從戰略高度出發,善於選擇、任用創新型人才,從各個方面營造培養、鼓勵出版創新人才的氛圍[6-7]。
四、結 語
本文從出版管理體制、市場格局、產品生產機制、出版業態、創新體系等5個方面就出版產業新格局進行了展望。出版管理體制新格局體現為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到位﹔出版市場新格局體現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市場﹔產品生產機制新格局體現為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出版業態新格局體現為媒體多元化﹔創新體系新格局體現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從整體上來說,我國出版產業新格局必然是基礎雄厚,規模大,實力強,競爭力優勢明顯。出版產業新格局將是出版企業股份制與事業制共存、產業化與公益化共存、國際化與本土化共存、集團化與多樣化共存、“走出去”與“引進來”共存、多種業態共存的格局。隨著出版產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出版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必定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昕.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黃先蓉,田常清.我國出版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戰略研究[J].中國出版,2013(1).
[3] 韓躍杰,孫守增,楊琦.出版產業結構優化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3(6).
[4] 白琳.我國現有出版市場的博弈分析[J].科技與出版,2005(6).
[5] 吳旭君.出版市場與出版市場營銷芻議[J].出版與印刷,2006(2).
[6] 王姍姍,郝振省.加快出版創新步伐促進出版產業發展[J].中國圖書評論,2003(4).
[7] 徐鴻鈞.也論出版創新[J].出版科學,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