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9期

傳播學視域下的綠色出版研究

李志堅

2014年09月03日13:2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出版行業是重要的文化支柱產業,也是重要的大眾傳播平台,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和行業自身的發展瓶頸,綠色出版的概念在業界逐漸萌生。綠色出版是出版業經過一定發展而自然產生的形態,也是出版業發展的趨勢,能夠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方向,是一個整體性、系統化的概念。在編輯、管理、受眾、媒介、渠道、閱讀模式等各個環節,綠色出版對出版行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關鍵詞:傳播學﹔綠色出版﹔數字集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但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發展的可持續性成為人類的共識,人民要求社會經濟發展要更加低碳環保。出版行業是重要的文化支柱產業,也是重要的大眾傳播平台,但是在20世紀末期各國出版業曾經因為利潤減少、過度包裝等問題而一度陷入危機,在提倡可持續發展、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的今天,出版業的內憂外患使綠色出版概念在業界逐漸萌生。

一、綠色出版概念的內涵

在20世紀末期,西方出版界首先提出了綠色出版的概念,不久就被引入我國。有的學者認為出版過程中降低環境成本就是綠色出版,比如紙張選擇更加環保、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棄物的排放等﹔還有的學者認為綠色出版就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數字出版,相對於傳統紙質出版,數字出版更加環保。但是這些解讀都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明顯的把問題簡單化,難以獲得學界的認可。2011年,學者齊峰提出,綠色出版,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健康、節約、環保和數字集約化的一種大出版形態。這個解讀迅速被國內出版界所認可。

筆者認為,綠色出版首先是一種出版業經過一定發展而自然產生形態,其次也是一種出版業發展的趨勢。這種發展形態適應了世界和我國出版業當前所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回應了社會對於出版業的訴求。由於當前出版業中存在嚴重的跟風出版、選題低俗、印刷過程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產業集中化程度低、市場化程度低、經營能力差等問題,我國的出版業必須要走一條綠色出版的道路。況且,當前文化體制改革出於關鍵時期,出版業存在過渡時期的一些特點,因此要更加堅定的走綠色出版道路,創新出版內容、方式和形態,實現淨資產和利潤率的高增長態勢,實現節約化、集約化、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出版必須包含三個關鍵點:一是健康文明的出版﹔二是節約環保的出版﹔三是集約型數字化出版。首先是出版內容和出版理念上的健康文明,摒棄單純追求利益而帶來的出版低俗化,道德澆漓化,對於古今中外的文化進行合理的揚棄,杜絕一味的迎合讀者不健康的閱讀期待,弘揚主流價值觀,提高讀者趣味和閱讀水平,實現精神文明與經濟利益的雙豐收。其次,在出版印刷的生產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環保約束和控制,減少出版對於環境資源的消耗和污染。改進傳統的紙張生產工藝,降低植物纖維造紙率,改用再生紙,在保障紙張質量的基礎上,減少廢水廢棄排放,力爭成為環境友好型產業。另外,在出版環節加大數字技術的應用,不管是出版社的管理還是具體的編輯,再到印刷出版,盡量採用數字技術,在產品的產出上,做到出版形態多樣化,傳播受眾閱讀電子化等等。要抓住移動電子設備普及化的機遇,積極面對網絡等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裝備,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出版業。

總的來說,綠色出版是一種能夠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方向的大出版形態,其發展形勢應該是可持續的,它的概念內涵是出版的全部活動,包括了出版內容、媒介、渠道、流程、受眾等,是一個整體性、系統化的概念。

二、傳播學視域下綠色出版的要素

在傳統出版業中,紙張、油墨等是最主要的耗材,其中紙張的消耗對於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最大。不管是對樹木資源的損耗還是在造紙過程中的排污,都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污染。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紙張消費國,僅印刷用紙平均每年就達到2000噸。因此,綠色出版要求傳播用材首先要環保。綠色出版要做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在傳播用材上最好選用再生紙、石頭紙等環保技術。再生紙回收的廢紙作為原料,實現資源二次利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出版社並不願意採用再生紙,因為這會加大成本。其實,再生紙和普通紙的價格差異不大,質量也有保証,為了出版社的社會形象應該大量採用再生紙。目前我國再生紙利用率僅為40%,而發達國家再生紙利用率已經達到70%以上。出版社作為產業核心,推廣使用再生紙的意義巨大,對於整個綠色出版的普及起到關鍵作用。當然,這也需要政府合理積極的引導和規范。除了出版社,發行方在環保紙張的推廣使用中也有重要作用。在我國石頭紙技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推廣上還處於初步階段,仍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推廣力度。

印刷也是出版的重要要素,綠色的印刷是指不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節約資源的印刷方式,包括在印刷過程中使用環保性油墨,印刷過后選用環保型膠黏劑。目前,綠色印刷已經在我國進入實施階段,2011年起在部分省市的中小學推廣了綠色印刷教材,並計劃在3年內中小學教材全部綠色印刷。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出版的載體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出版業出現由傳統出版向數字集約型出版轉變的趨勢。可以說數字集約型出版是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完成對綠色出版的時代要求,在出版的各個環節,諸如編輯、印刷、發行等,都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工具實現新的工作模式和新的出版業態,即數字出版。它既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為基礎,也融合了傳統的出版內容,通過二進制代碼把信息儲存在磁盤中,通過計算機實現信息處理,實現了出版內容的數字化、生產流程的數字化、存儲方式的數字化、閱讀形態的數字化。電子書、數字化雜志期刊、手機報、網絡文學、網絡地圖、網絡動漫、游戲、網絡音樂、手機游戲、手機小說等等都屬於數字出版的產品。目前我國網絡閱讀率已經大大超過了紙質圖書的閱讀率。

在出版編輯這一環節,整個的工作流程數字化是發展趨勢。當前,書稿幾乎已經實現了電子化,編輯進行稿件加工的時候,採用糾錯軟件,減少了機械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設施設計基本採用電子設計,設計出統一風格的模板,提高了出版品牌識別度。在編輯內容的時候除了對紙質書稿進行出版,還要進行電子書的出版,即使對於已經出版的書籍,也進行加工,制成電子數據庫,以便於重復利用。移動出版終端也是數字出版的重要部分,包括閱讀器、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設備的風靡,促進了數字出版的迅速發展。毋庸置疑,電子書會大量擠壓紙質書的生存空間,但是由於紙質書存在電子書無法比擬的優點,因此紙質書並不會被完全取代,紙質書的收藏價值會進一步凸顯。

三、傳播要素的綠化分析

在整個傳播過程中,出版傳播者、傳播受眾、出版內容、出版渠道、傳播效果是主要的傳播要素。在傳統的出版業中,傳播者是作者和出版方,比較專業,有權威性。但是在綠色出版產業的格局中,傳播者角色泛化,專業性和職業性特征不在那麼鮮明,把關人的存在性也被不同程度的虛化,把關的嚴密性降低,很多非傳播職業者也進入了傳播者隊伍。在傳統業態中,作者是行業比較權威的人士,出版渠道比較單一和集中,出版社對於作者管理的成本較低,審查嚴格。在傳播的信源認証度上,出版方的可信度高。在綠色出版業態中,傳播者的准入門檻變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並進行銷售,傳播不再囿於專業出版社和審查機構。傳播的流向被改變,傳播內容更加多樣,傳者與受眾身份界限模糊,出版管理的成本加大,傳播內容質量降低,傳播媒介的信譽度和可信性降低。

受眾是出版市場的消費者,數量和規模巨大,在綠色出版中,受眾的准入門檻更低,對於傳播媒介時空性要求降低,使用傳播媒介的形勢更多樣。在這種出版形態之下,受眾可以選擇閱讀器、平板電腦、手機、家用PC機等,在使用媒介和閱讀的時間上,明顯呈現碎片化的特征,受眾將媒介隨身攜帶,隨時閱讀,信息更新也隨時隨地。受眾分散化和異質化使得媒介出現分化趨勢,新興的出版傳播渠道帶來了個性鮮明的傳播內容和分散化的受眾。這也導致了受眾在思想傾向和思維方式上分化。受眾對於傳播產品有了更多選擇權,市場主導性增強,新型傳播帶來的互動性也增強了受眾在互動中的發言權和表達權,受眾的知情權、傳播權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保障。然而有利必有弊,受眾的隱私權在綠色出版的形態下面臨著諸多威脅,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大提高,網絡人肉搜索等新出版形態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受眾個人信息的安全性越來越被重視,這與傳播者為了市場定位而收集用戶信息的做法正是一對顯而易見的矛盾。

在綠色出版的形態下,搜索閱讀模式改變了傳統出版的信息傳播閱讀。受眾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計算機和網絡的幫助下進行搜索,選擇最佳的閱讀內容。現代數字搜索引擎為讀者搜索閱讀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讀者能夠在龐大的信息洪流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讀者的需求成為傳播內容主導性的因素。當前出版市場低質化、同質化現象嚴重,低俗化內容流行,不得不說這與出版商對讀者的追捧密不可分。在目前這樣一個社會轉型期,我國讀者群體整體上來說比較浮躁,尤其是青少年,大部分成長在網絡閱讀的時代,淺閱讀、快閱讀、個性閱讀成為大部分讀者追求的時尚。面對這樣的形勢,出版方在選擇出版的內容時,要以固有的文化堅守姿態和責任感,處理好引導讀者和服務讀者的關系,不能一味的順從讀者低級趣味。

四、結 語

總而言之,綠色出版是出版業不可抗拒的趨勢,放在傳播的大背景下來看,出版內容、媒介、渠道、流程、受眾等都受到這一趨勢的影響。出版方要適應這一趨勢,採取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尤其值得出版方注意的是,隨著數字信息科學技術的進步,傳播渠道多樣化、門檻扁平化,傳播受眾越來越主導了傳播內容。出版方要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處理好引導讀者和服務讀者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陳樺.出版也要講綠色[J].出版發行研究,2008(3).

[2] 王異.何為數字出版[J].科技與出版,2006(5).

[3] 王勤.數字出版的思索與展望[J].出版參考,2011(1).

[4] 陳玉,甄紅軍.消弭數字鴻溝:數字出版的均衡發展及公共教育政策[J].編輯之友,2010(9).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