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漸繁盛的華語電影的今天,兒童電影卻是電影當中的短腿將軍,本文將從早期華語兒童電影的特征談起,以《草房子》為例,探索新時期兒童電影的特征,在分析視聽語言已有進步的基礎上,指出華語兒童電影更應該回歸兒童最本真的童心,讓大人成為孩子的配角,並且呼吁國家廣電總局給予兒童電影更多的支持,制作團隊應該具有精品意識以及編劇導演應該從本土特色出發等方面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華語兒童電影,以期對其良性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華語兒童電影﹔《草房子》﹔精品意識﹔本土特色
1922年,由杜宇編導、上海影視公司拍攝的《頑童》標志著華語兒童電影的誕生。由於當時技術、理論水平都不足,使得這部電影未受到大眾的關注,而是作為一部單純的娛樂片子來看待。經過一年的探索,兒童電影有了新的進步,在1923年,上海影戲公司拍攝的兒童題材電影《棄兒》和張石川導演指導拍攝的《孤兒救祖記》成功引起了人們對兒童電影的關注。
一、早期華語兒童電影特征
分析華語兒童電影的轉型,必須從早期的兒童電影談起,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閃閃的紅星》《天天向上》等影片的分析,挖掘它們的時代特征,深刻指出其優缺點,才能對華語兒童電影的轉型進行深入且有價值的探討。
1.“高大全”的兒童形象。在早期的兒童電影當中,很多孩子都是以“高大全”的革命小英雄和好孩子的形象出現。例如《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紅燈記》等等。在《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當中,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朴的潘冬子就是一個典型的革命小英雄的代表。電影當中孩子都非常勇敢,甚至是革命英雄,而這些都與真正的兒童本性相違背。因此,在兒童電影進入到了一個“小英雄”時代的同時,觀眾也逐漸審美疲勞了,這種成人化兒童的表現形式注定了它的沒落。
2.教育性完全代替娛樂性。1925年前后各大制片商相繼制作出了諸如《好哥哥》《小朋友》等四部故事片,形成了兒童電影的早期繁榮。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成功的孩子被作為典范,影片集中全力宣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品德,值得全國的孩子學習。例如在於彥夫執導的電影《天天向上》中,小主人公對革命思想的自覺性和鑒別力,連老師都為之驚訝,自嘆不如,這樣兒童形象顯然是不可信的。所以這些具有較強教育性的電影,真正的觀影人群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他們的家長。家長希望孩子從這些電影當中學習到的更多的是懂事、承擔起一份責任,但是真正的孩子並不可能完全接受這些。因此,教育娛樂相結合才是兒童電影的發展的關鍵所在。
3.表現手法單一,缺乏想象。1936年由蔡楚生編導的《迷途的羔羊》不僅是一部成功的兒童電影,而且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流浪兒童形象——小三子。此后,趙明、嚴恭指導的《三毛流浪記》中的流浪兒童三毛也是以小三子的形象為原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看到銀幕上最多的就是成熟的具有大人處事特點的孩子,他們被塑造成這個時代的“革命小英雄”和“好孩子”。例如1954年《雞毛信》中智勇雙全的小英雄海娃﹔1963年《小兵張嘎》中機智善良的張嘎等等,這些完美、無缺點的孩子成為了這一時期兒童電影主旋律。但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兒童電影在題材上沒有任何的突破,更沒有運用任何浪漫的表現手法去描寫孩子的童心。
二、新時期華語兒童電影的特征——以《草房子》為例
1998年上映的電影《草房子》改編自曹文軒的長篇同名小說,它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江南水鄉一個動人動情的童年故事。徐耿導演用他平實的鏡頭語言,朴素的敘事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為純真的少年桑桑的成長經歷。
1.詩情畫意的畫面充滿著懷舊的氣息。影片用極為精致的畫面展現了飛翔的白鴿,黃燦燦的草房子,夕陽下的大風車,蘆葦依傍的小河以及時而學習時而打鬧的孩子,這些都能讓觀眾愛上這個充滿朝氣的油麻地小學。這詩情畫意的畫面充滿了懷舊的氣息,杜小康那輛橫梁舊自行車是那個年代的標志,孩子們在校園裡玩耍的情境定能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這自行車屬於油麻地小學孩子們的童年,同樣也是一代人的童年,這個情節的巧妙設計,是60年代的生活寫真,真真切切的場景讓成百上千的觀眾為之動容。
2.溫情的校園民謠渲染感情。在《草房子》當中,為了符合影片的基調多數採用了比較歡快的配樂,但是為數不多溫情的校園民謠才是最大的亮點。影片有兩處使用到了校園民謠,第一處是杜小康在遭遇家變后,劃船至溫北大橋(影片不是高清版,看不清楚橋的名字)時而聽到曾經的小伙伴們唱的歌《共產主義接班人》,以往的大多數影片都是以配樂的方式讓具有教育性的歌曲出現,而影片當中小伙伴們稚嫩的聲音才能真正打動杜小康的心,打動觀眾的心﹔第二處是影片的結尾,桑桑的病好了之后,響起了《搖啊搖》,這首既熟悉又暖人心的旋律結束了整部片子,讓觀眾也在這個旋律當中盡情釋放了自己的感情。
3.夾敘夾議的敘述手法。影片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並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加入了桑桑成年后的內心獨白,這些獨白不但成為了影片故事段落的分界點,而且它也是以一種更加客觀的方式揭示了桑桑的內心的成長過程。例如在影片56分鐘的時候,引用了一段桑桑在杜小康大膽承認錯誤后的一段獨白:直到我長大成了爸爸,我還在恨我自己,為什麼那天挺身而出的不是我而是杜小康。這段反思讓人潸然淚下,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當時不承認的錯誤成為了終生所記下的污點,他想去承認錯誤但是卻沒有勇氣,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矛盾在內心的掙扎唯有終身的記憶才能說明它的影響力……
4.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回歸兒童本位。《草房子》是以桑桑的小學生活為背景,穿插了紙月、禿鶴、杜小康等幾位小朋友的故事。紙月在影片開篇就被姥姥送到了油麻地小學,由於她善良、漂亮、懂事、學習成績好深得大家的喜愛。但是由於桑喬校長對紙月的照顧,使得大家對紙月產生了誤會。而桑桑在這其中,雖然聽到了各種流言蜚語,但始終堅信自己的爸爸不是紙月的爸爸,並且在紙月遇到小流氓的堵劫時,為了保護紙月挺身而出而受傷,而紙月也在桑桑生病的時候默默的看望他,讓觀眾為孩子之間的友誼而感動。這樣溫暖的故事還有很多。導演對於孩子童年的表現十分細膩,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或多或少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孩子的童心、善良、懂事等特色卻表現的淋漓盡致。
5.大人成為孩子的配角。《草房子》的信息量很大,不僅描述了孩子之間的友誼,同時也呈現了大人們的愛情。在這裡,大人不再是主角,而成為了孩子們的配角。如在蔣老師和白老師的愛情故事當中,觀眾們可以看到一個熱心的桑桑,桑桑或許不懂大人們之間的感情,但是他卻在蔣老師和白老師的愛情故事的當中成長了。在一次送信的過程當中,桑桑不小心弄丟了蔣老師給白老師一封極為重要的信,沒過幾天桑桑就看到了白老師下嫁他人,在同齡人掙著要白老師喜糖的時候,桑桑或難過或氣憤,這感情極為真摯。影片在表現桑桑和父親的故事時,手法也極為質朴。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在影片快要結尾的時候,桑桑向父親承認了那天燒麥堆的人中也有他。在桑桑的世界當中,對於當初沒敢大膽承認的錯誤深表愧疚,父親也含著淚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父子真情。
三、全球兒童電影對中國兒童電影的啟示
綜觀全球的兒童電影,法國《放牛班的春天》、美國《天堂電影院》《E.T.》、伊朗《小鞋子》《白氣球》、巴西《中央車站》等電影都是最新的兒童電影的代表,這些成功的電影不僅給華語電影在題材上拓寬了范圍,而且對於華語電影的發展有著極為深刻的啟示。
1.國家廣電總局應給予大力支持。北歐各國政府十分重視兒童電影的價值,把它視為學生教材的一部分,並且在政策補助上十分優惠,如丹麥、瑞典、挪威政府分別以該國國家電影預算的25%、10%、20%專門資助拍攝兒童電影。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優秀的兒童電影屈指可數,各大導演專注於商業片的拍攝而較少涉及兒童文藝題材,由此可見,國家政策支持,政策引導的重要性。
2.制作團隊應具有精品意識。與動畫片不同,電影題材總會受到技術上的制約,很多技術達不到,所以影片畫面很難做到精致。但是,近年來,華語兒童電影也在探索的道路上初見成效,例如周星馳導演在2008年推出的具有科幻浪漫主義色彩的兒童電影《長江七號》大膽使用了CG特效制作的七仔,給華語兒童電影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贏得了大眾的喜愛,七仔不僅是電影當中一個亮點,它后續的產業價值也相當可觀。主打溫情牌的《星空》在畫面上也非常迷人,這些兒童電影都是既叫好又叫座。同時,這類影片的成功告訴新一代電影人,應該具有精品意識,全方位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兒童電影。斯皮爾伯格最具兒童科幻色彩的電影《人工智能》和《E.T.》對特效技術的運用堪稱經典,這兩部經典之作都獲得了相當好的評價和票房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導演的制作團隊是否具有精品意識對於電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故事內容應立足本土特色。電影是世界的,華語電影是民族的,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從伊朗兒童電影《天堂的顏色》《小鞋子》《白氣球》中可以明顯看出來,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和亞法•帕納哈把他們的表現如此平淡,似乎和各種高尚的精神無關,和這個時代的消費文化無關,伊朗兒童電影總帶有濃重的民族特有的宗教情結,所以在他們的電影中總是以他們苦難的生活和孩子最童真的一面去表現伊朗這個國家貧窮的現狀,電影美學強調以真為美,隻有本土最真的東西才會得到大多數觀影人的共鳴。華語兒童電影也一樣,電影人應該從我國現狀出發,在新時期各種文化的沖擊下,更應該立足本土文化特征,發現新時期中國兒童從心理到身體的各種變化,深入他們的生活就不難發現孩子的成長與國家建設的曲折過程有著一定的聯系,每一部兒童電影的孩子都是在曲折中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
回顧2013年全年的華語電影,《西游•降魔篇》《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神都龍王》《北京遇上西雅圖》《小時代》等商業大片都取得了較高的票房成績,但是2013年唯獨沒有叫好叫座的兒童電影。在華語電影繁盛的今天,兒童電影應該向各國優秀的兒童電影學習,取其精華,並深入發掘中國兒童的成長細節,打造更好更適合孩子們觀看的電影,發揮其最大的市場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2007年度中國電影創作掃描[J].當代電影,2008(2).
[2] 君鴻.順水行舟 逆風而進——2007.中國電影創作綜述[J].當代電影,2008(2).
[3] 周星.兒童電影現狀與發展問題的認識[J].天津社會科學,2005(4).
[4] 百度百科.兒童電影[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91B9_CattptxHJaeFbqidAg11peSS_Nf4dAIUwFQmaoPkBT0RpyfyW2N7XVN4VadVuQx42qcd9Gbzlqmev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