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9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電視民生新聞發展

張  彥

2014年09月03日15:2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電視民生新聞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它的發展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擴大報道內容﹔豐富報道方式,優化報道結構﹔明確媒體職能,增強新聞輿論引導力﹔強化策劃能力,建設欄目品牌。通過以上途徑,電視民生新聞才能在全媒體時代“再創輝煌”或是“良性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途徑

一、引 言

2002年以來興起的電視民生新聞以平視生活的報道視角、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朴實的敘事語言贏得了老百姓的普遍關注和喜愛。作為各省、市電視台新聞欄目的延伸和補充,電視民生新聞已經發展了11個年頭,許多頻道都依靠著民生新聞欄目來帶動整個頻道的活力。

2012年以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率先在選題和編排上突破以往的模式化報道,以百姓視角和故事化的表達方式,播出“為子尋母”、“你幸福嗎”、“尋找最美系列”、“走基層”等民生新聞。被稱為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三次改革的電視民生新聞,但是伴隨著新聞實踐和理論探索的不斷深入,自身局限性與不足日益明顯,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

(一)報道范圍狹窄,新聞內容膚淺

電視民生新聞以真實性、時效性、接近性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但是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存在過度重視收視率,迎合觀眾的傾向,在報道內容的設置上遠離重大時政報道和主流信息內容,熱衷於街頭巷尾的繁雜和家長裡短的瑣碎,以天災人禍、家庭糾紛、鄰裡爭吵、街頭打架等為主要內容,負面新聞較多,娛樂化傾向明顯。這樣塑造的擬態環境,人為的造成了環境認知的誤讀,給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帶來負面影響,並且分散、轉移公眾對公共事務的應有關注與參與,不利於電視民生新聞建立社會公信力和良好的傳播形象。

(二)報道方式單一,專業化程度低

電視民生新聞常以長消息的單一形式報道單個事件,缺乏對新聞發生的社會背景的深入挖掘和理性的批判,更缺乏對新聞主題的深度挖掘。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往往事先設定主題和立場,採訪過程簡單粗糙。為了追求紀實效果,使用隱性採訪或是偷拍等拍攝手法,導致音質效果差,鏡頭多晃動,畫面不清晰﹔編排時還常常運用沒有經過處理的“原生態”的新聞場景,畫面構圖、鏡頭剪輯銜接性差,同時,一些欄目內容的解說詞不到位,主持人的評論也因追求娛樂效果而顯得片面和偏激,失去專業媒體的客觀、公正的立場。

(三)媒體角色越位,輿論引導力不足

電視民生新聞在真實反映百姓遭遇實際困難的同時,對一些部門、機關、組織進行輿論監督,但在報道過程中,相關報道人員介入到新聞事件中,忘記自己的身份,主動站在某一方,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導致老百姓在看了輿論監督的節目后,形成“有事找媒體”的認識,而把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職能部門撂在一邊。

此外,主持人播報新聞后,對新聞事件發表評論,對相關部門指手畫腳,評判言語中有一種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氣勢,反映出記者和主持人在採訪或評論過程中的越位,在主觀上放棄了一個主流媒體應有的傳媒本體和主動意識,更使受眾忽視對事件背后公共權利的追問。

(四)同質現象明顯,商業氣息濃厚

電視民生新聞多出現在各省級上星頻道或是各省級地級電視台的地面頻道,呈現出同質化的現象。這種同質不僅表現在同一個頻道的相似欄目的設置,還表現在相似欄目報道題材的重復,以及主持人的表現方式的相似上。不少城市都出現了一個頻道有四到五檔長達120分鐘甚至更多的民生新聞欄目的局面。這種同質化現象日益突出,不僅對電視節目的豐富性、多樣性造成損害,也造成了電視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進而削弱電視媒體的競爭力,導致傳播市場的結構性失衡和傳播生態的惡化。

另外,部分民生類新聞欄目,在節目播出時,不僅有大量的植入廣告,而且頻頻插播廣告,並在屏幕左側或右側滾動播出廣告,表現出濃厚的商業氣息。

三、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途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擴大報道內容

“民生”一直是歷屆領導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把“民生”作為執政的關鍵詞。民生新聞以平民化的視角、民本的態度關注民生問題,作品體現著濃厚的人文關懷的內涵。民生新聞踐行了黨中央對新聞工作的要求的節目形式。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視民生新聞,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新聞採集、選編的主要依據,自覺承擔開拓民生視野的社會責任,在強化平民意識的同時,突出公共服務性。借鑒“公共新聞”理念中的“公共意識”,致力於提高社會公眾在獲得新聞信息的基礎上的行動能力,不僅關注老百姓的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信息,更關注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國家宏觀政策及走勢,並從民生角度對此進行分析和解讀,兼顧“國計”與“民生”,讓國家大政方針有效地與民眾生活與工作結合,為公眾釋疑解惑,引導公眾參與到公共事務的建設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反映社會主流。對少量確需報道的負面事件,自覺注重正引導,挖掘報道背后的警示意義,提升報道價值,共建和諧的時代主旋律。

(二)豐富報道方式,提高專業化水平

電視民生新聞以豐富報道方式,專業化的制作水平實現報道的最傳播效果。電視民生新聞中的報道不僅僅可以消息類形式播出,更可以系列報道、深度報道、專題、訪談、評論等多種新聞節目形態出現。而且,在報道過程中,可以增加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通過長鏡頭的拍攝來展現事件過程,捕捉細節,同時輔以現場直播、電話連線等技術手段,在新聞中適當運用電影畫面、音樂、動畫漫畫等多種元素,豐富視聽效果。對受眾反映較為強烈的熱點難點,更要與廣播電台、網絡及時互動及聯動,加強對新聞事件的深度探討和全方位剖析,還要建設自己的網站,每日的最新節目在播出之前后,能夠及時在網頁上看到視頻預告片及實播片播出。

(三)明確媒體職能,增強輿論引導力

作為新聞宣傳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承擔著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引領社會輿論的重要責任。電視民生新聞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新聞理念的同時,明確媒體職能,增強輿論引導力,以完善的大局意識和充分的社會責任意識,提供下情上達的渠道,實現打開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多種價值觀良性互動的通道,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活力和吸引力,從而彰顯人文關懷,凸顯媒體社會責任感,樹立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營造團結穩定的輿論氛圍。

(四)強化策劃能力,建設欄目品牌

新聞策劃已成為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方法。新聞策劃是從電視新聞策劃的理念、內容、形式以及實施過程中的人員布置情況出發,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事實為基礎、對報道選題、報道內容、報道手法、報道時機和報道人選以及資源配置的全面設計和謀劃。新聞策劃,實際就是按照新聞規律辦事,對新聞資源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規劃,以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新聞欄目加強策劃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出擊,做好市場調查,了解黨政機關的思路行動,關注百姓所思所念,從而有計劃地、系統地去報道,把選題做大、做深、做精,把長期選題和近期選題相結合,做好長遠設計和具體策劃,同時整合一些熱點新聞和同樣來源的大量信息,把相關的新聞信息綜合開發,形成連續性和專題式的組合性報道。還要注重欄目的品牌建設,不僅在欄目內容、欄目包裝、主持人及出鏡記者和拍攝制作方面體現欄目的風格樣式,更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宣傳和媒介合作來樹立欄目形象,提高和加強欄目的品牌影響力,從而實現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雷蔚真,劉佳.民生新聞主流化 主流新聞民生化——中國電視新聞界的雙向匯流[J].新聞與寫作,2009(11).

[2] 李玫.人文情懷: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新突破——以廈門電視台、廣州電視台民生新聞報道為例[J].今傳媒,2011(6).

[3] 李明.努力提高民生新聞的品質[J].當代電視,2010(3).

[4] 游景升.電視民生新聞的“七年之痒”[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3).

[5] 陳陽.民生新聞能否轉型成為公共新聞?——來自田野研究的思考[J].國際新聞界,2013(5).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