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 82分
NO.464
觀影時間:9月2日
觀影地點:國瑞城百老匯影城
觀影人數:15人
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電影版《人猿星球》,是一部帶有對冷戰、宗教、種族等現實問題思考的科幻片,特效粗糙但影響深遠。在2011年依照這個經典題材重新打造推出的《猩球崛起》系列則主要聚焦於猿族首領凱撒的成長,而其續集《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也成為了今年口碑最高的好萊塢商業片之一,本報觀影團給予了平均81分的評分。
故事 勾勒伏筆承上啟下
1968年時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的《人猿星球》設置了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也留下了地球是如何從一個“人治”變成“猿治”的空白,即使是2001年時由蒂姆·波頓翻拍的版本,也沒有解答這個問題。而魯伯特·瓦耶特的《猩球崛起》將時間點拉回到猿族首領凱撒是如何帶著猩猩們打破了人類桎梏的過程。續集《猩球崛起2》盡管換了導演與主角,但故事方面延續了上一集,原本設想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年之后的地球,那時候猩猩們已經從叢林搬到了城市裡,像人類一樣享受生活,如抽電子煙、開派對等。但馬特·裡夫斯接手后不滿意凱撒的部分太少,覺得“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浩劫后的世界,感覺耳熟能詳,因為我們看過太多類似的電影了”,於是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改編,主要是將時代背景設置在十年之后,重點在於凱撒如何領導猿族生活,並在處理矛盾的過程裡發覺猿族與人類的共同之處,也為隨后人猿之間的沖突、矛盾進一步爆發埋下了伏筆。
影片無意於糾結人猿爭霸戰的大場面(也許是要留給第三集作總結)。編導馬特·裡夫斯更側重於描繪人類與猿族之間的不信任、搖擺不定的關系等。影片設置了數組關系強化人類或猿族的生存狀態,包括凱撒與兒子、馬爾科姆與養子的父子情感,凱撒與科巴、馬爾科姆與德雷福斯的同種族矛盾等,這使得影片裡的人類與猿族相互的呼應、映襯,帶來了不少的思考空間,中段科巴的反叛點燃了注定爆發的導火索,對猿族的人性發掘進入到了另一個層面,並且自然帶出了“原來猿類跟人類一樣”(凱撒的感慨)的主題。
特效 動作捕捉表現驚艷
CGI技術在好萊塢電影工業裡的運用幾乎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即使是2001年由蒂姆·波頓執導的《決戰猩球》,猿族的粗糙化妝也會不時讓人出戲,但到了《猩球崛起》及《猩球崛起2》時,這種粗糙已經為栩栩如生的細膩感所替代,包括演員的表演,也更加真實化。這其中一大功勞,便是動作捕捉技術。動作捕捉技術應用在電影表演中由來已久,但其中的分水嶺是彼得·杰克遜的《指環王》三部曲裡的咕嚕姆,通過演員安迪·瑟金斯的精湛演技及動作捕捉技術傳達出更加豐富多變的表情和內心。其后眾多好萊塢科幻片都不斷對動作捕捉技術進行了優化,如《猩球崛起》就成功使得動作捕捉得以在室外的日光背景下進行創作(因為光線的影響可能會讓演員的一些動作表情難以捕捉、識別到),而續集《猩球崛起2》則把上一部的大橋背景擴大到廣闊但光影相對陰暗的森林之中,捕捉對象也由過往的某個個體為主擴展到一個群體。另外,影片在數字角色的塑造、氣氛的渲染等方面也很出色,彌補了3D方面的不足。
■ 幕后花絮
●導演馬特·裡夫斯本身是一名《人猿星球》的頭號影迷,對1968年的原版結尾處自由女神像的結尾處理手法印象深刻,而在自己導演的《科洛弗檔案》裡便以自由女神像被“斷頭”的方式向《人猿星球》致敬。
●本片的九成五拍攝都是在戶外場景完成。
●內地上映的影院版,開場數分鐘時與北美地區有些不同,相對於內地的字幕介紹背景,北美版是以動畫及新聞播報畫面的混剪相配合的方式交代《猩球崛起》后十年人類世界的變化。
●本片片尾的聲音彩蛋,據報道是影片裡科巴發出來的,這也就意味著它還沒有死亡,可能還會繼續出現在第三部之中。
●《猩球崛起3》定檔於2016年7月29日北美地區上映。
■ 觀眾評語
把一個看了預告就能猜出劇情的簡單故事講得驚心動魄,氣氛從頭至尾緊張壓抑,敘事節奏毫無廢話,絕望感和宿命感持續到全片最后一個鏡頭。(95分)
如果說上一部是警示寓言,那麼這一部則是反戰史詩。戲劇張力無比抓人,結尾更是氣勢磅礡。(90分)
影片努力打造史詩感,背景較第一部放大、厚重很多,同時為下一部更大的世界做鋪墊。捕捉技術成為真正主角,也彌補了劇情上的些許不足。(84分)
3D依舊蛋疼,比第一部場面升級,但缺乏一個真正的情緒高潮。(79分)
表面上講高智能猩猩,其實說的還是人的故事,劇本很俗套。足夠出色的技術加並不算爛的劇本,等於一部還算好看的電影。(76分)
絕不是爆米花大片,以特效服務劇情,角色推動劇力,節奏上略有欠缺,但拍得扎實穩健,充滿情感沖擊力。(72分)
■ 主演安迪·瑟金斯談動作捕捉
所有思考都來自於演員
關於動作捕捉緊身衣
我並不覺得穿上很傻。事實上它們穿起來很舒服,運動起來更容易。作為動作捕捉工具的一部分,緊身衣很重要,它必須完全貼合你的身體,才能體現出每一塊肌肉的運動。
關於技術的未來
電影和游戲中會越來越普遍地使用這種技術,以后劇院裡也會用上。譬如你可以在芭蕾舞表演和音樂會現場實時地進行動作捕捉,然后把全息立體影像投射在舞台上,這樣就能創作出新的藝術表現手法,我的公司現在就在嘗試。另一個比較有前景的方向就是讓以前的明星或歷史人物“復活”,這也是很多人正在做的、很有趣很讓人興奮的事情。
關於表演爭議
演員們在動作捕捉現場和導演、同事們合作誕生的表演是很傳統、很真實的。之后動畫師們用精湛技藝和卓越工作把我們的表演移植到角色身上,這本身也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但是表演是表演,特效是特效,兩者的結合就像結婚。你從銀幕上看到的能夠讓你對那個角色有所感受和思考的東西,都來自於演員。撰文/尼莫
■ “動作捕捉”Top10
1,凱撒
演員:安迪·瑟金斯
影片:《猩球崛起》三部曲
2,咕嚕姆
演員:安迪·瑟金斯
影片:《指環王》三部曲
《霍比特人》三部曲
3,金剛
演員:安迪·瑟金斯
影片:《金剛》
4,涅提妮
演員:佐伊·索爾達娜
影片:《阿凡達》
5,戴維·瓊斯
演員:比爾·奈伊
影片:《加勒比海盜2》
6,丁丁
演員:杰米·貝爾
影片:《丁丁歷險記》
7,格倫德爾之母
演員:安吉麗娜·朱莉
影片:《貝奧武甫》
8,本杰明·巴頓
演員:若干其他演員
布拉德·皮特
影片:《本杰明·巴頓奇事》
9,史矛革
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影片:《霍比特人》三部曲
10,凱文·弗林
演員:杰夫·布裡吉斯
影片:《創: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