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快速專題>>中央電視台原台長楊偉光因病逝世

楊偉光央視歲月:美國新聞上頭條 招聘白岩鬆敬一丹

2014年09月21日13: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楊偉光 解密央視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7月1日第7版。中央電視台原台長楊偉光於2014年9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79歲。特刊載本文,以表紀念。

直到現在,老員工仍懷念楊偉光執掌央視的那9年——1991年到1999年。彼時CCTV是中國最具公信力的媒體之一,《焦點訪談》被時任總理朱?基譽為“群眾喉舌、政府鏡鑒”,《綜藝大觀》是億萬觀眾周末的保留節目,《三國演義》、《水滸傳》、《北京人在紐約》等本土電視劇掀起驚人的收視狂潮。

楊偉光著裝隨意朴素,隨身帶一把梳子,閑下來就梳幾下頭發,時刻維持著一絲不苟的面貌。

大學畢業那年,他“直接進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當年最好的新聞單位之一”。聽說要調他到中央電視台工作,他吃了一驚,第二天就去堵時任廣電部長艾知生的門。部長斬釘截鐵:黨組已經決定了,不會更改。於是他“空降”央視。

現在人們仍尊稱他為“楊台”。楊偉光很喜歡這個稱呼,他說,“楊台”二字,是他一生最為榮耀的概括。

美國新聞上《新聞聯播》頭條

人物周刊:您剛到央視分管新聞的時候,破天荒地把美國的新聞用作《新聞聯播》頭條,這在當年很轟動。

楊偉光:當時是“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按常規國內新聞才可以做頭條。這是有風險的,確實有些提心吊膽。

人物周刊:你們怎麼給《焦點訪談》定位?

楊偉光:《焦點訪談》是新聞改革的試驗品。那時丁關根同志(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很重視這個欄目,開了一次會,我們定下了幾條原則:第一,尊重事實,不要帶有個人情感﹔第二,與人為善,不是為了整人,也不是為了出人家洋相﹔第三,搞連續報道,有些問題很多地方都有﹔第四,一個時期內不能過分集中在一個省或—個部門。一個省連播3期,省長受不了﹔第五,省長、書記都在北京開會的時候,不要指名道姓批評,不然中央領導第二天很可能在會上舉這個例子。

人物周刊:什麼節目審查時會被槍斃?

楊偉光:主要是政治上把握得不夠好的。克拉瑪依大火后《焦點訪談》做了一期節目,非常感人。我問記者,你這個節目是起火上澆油的作用,還是起滅火的作用?我讓他們先壓一下。3天之后中宣部就發了通知,要各個媒體不要再炒克拉瑪依的事了。

我曾經和評論部的同志說過,記者和主持人應該站在台長的位置上把握導向。領導也不願意輕易槍斃節目,但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就不得不槍斃。從那之后,《焦點訪談》逐漸走上了正軌。

“楊偉光,你是大老板了”

人物周刊:有人說央視的新聞很冰,您有沒有興奮的時候?

楊偉光:新聞需要嚴謹,似乎不能說冷。但有些新聞事件讓人興奮,比如電視新聞直播上馬的時候。1996年全世界有4輛最先進的衛星一體化轉播車,可以拍攝、制作、上衛星,有發電機發電,等於一個小電視台。200多萬美元一台,我下決心買了兩台,1997年香港回歸用上了。

香港回歸直播難度太大了,是全球多點、多層次傳送新聞,比奧運會復雜得多。香港有個演播室,國內8大城市和世界上幾個有關國家有信號。這些信號傳到北京的總演播室,交叉滾動,連續72小時直播,很多要靠記者發揮。比如彭定康從官邸出來后繞官邸轉了3圈,就是不走。我們的記者就說,彭定康轉了3圈,但歷史是不會倒轉的。全世界能做這樣復雜的轉播的也不多。

當時和BBC談判,雙方都要求以自己為主,最后談成對等。我們在現場租了500平方米的演播室,請香港設計師設計,從裡到外是世界一流的、全新的數字設備。BBC呢,隻租了50平方米。看了我們的演播室后,自己撤到別的地方去了。最后世界各國的信號都是我們提供,真是大長志氣!把老牌的BBC也比了下去。

人物周刊:成功的關鍵在哪兒?

楊偉光:說白了,一個是要有錢,其次是要有人才。

人物周刊:央視以前也沒缺過錢吧?

楊偉光:央視1979年開始做廣告,1990年廣告費也才1個億,主要靠國家撥款。1993年,廣告部主任找我,說如果敢在《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之間播廣告,企業願意拿大錢。那時觀眾對廣告還挺反感,但錢對央視來說太重要了,我覺得不妨一試。1994年我們開始做30秒鐘,半年后廣告延長到1分鐘。

消息傳到艾知生部長那裡去了,而且傳錯了,說要在《新聞聯播》裡播廣告。艾部長打電話問我,我說是在《新聞聯播》后面,隻播30秒。部長就沒再問什麼。第二年,190多個企業要爭13個廣告標版,我批示“看來還是招標為好”。孔府宴酒成為第一期“標王”,產值從2億增加到了8億。

人物周刊:央視的工作人員說,央視是在您手上富起來的。

楊偉光:1994年廣告突破10個億,1995年突破20個億,1997年已經達到45個億,繳稅4個億,上交廣電部等各個部門8個億,剩下的自己安排。李鵬同志當時說,“楊偉光,你是大老板了。”

人物周刊:都用在哪兒了?

楊偉光:買設備、做節目、買房子、發獎金。每年給廣電部打報告,部長一批我們就做了。那幾年建設和購買了20多萬平方米房子,1996年分了新房子600多套,加上退出來的舊房子一共1000多套。

人物周刊:外界有些傳言說,央視主持人的薪酬比得上明星的收入。

楊偉光:中央台主持人的薪酬還是按國家干部的序列來走,但是有補貼。一個是化妝費,讓他們用好的化妝品﹔第二個是服裝費,他們要出鏡,代表國家台形象。

當時很多“名嘴”都沒有編制

人物周刊:央視的待遇太好了,很多人都想往裡擁。

楊偉光:中央台用人編制是一個大問題。第—批職工大部分是轉業兵、高中生。《東方時空》這樣的節目,他們許多人做不了,我們就招人。《東方時空》正式職工隻有7個,干活的有100多個,這些人的工資、待遇怎麼定?后來決定,把欄目的廣告費給他們用。實行了這個制度之后,全國各地的人才都匯集到中央台。

人物周刊:用“台聘”的方式招了哪些人?

楊偉光:白岩鬆原來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水均益原來是新華社的,都是“台聘”來的。敬一丹、肖曉琳、朱軍、王小丫、董倩、王志,都是這樣進來的,有不少人還直接找到我,推門進來就要求到中央台工作。

人物周刊:您辦公室的門這麼好推啊?

楊偉光:(笑)當然先要進得了這個樓,才能推得到我辦公室的門。比如敬一丹原來是黑龍江電台播音員,到北京讀研究生,在《新聞聯播》實習。我審片子時她就認識我了。實習結束,她突然跑到我的辦公室,說我實習完了,是不是可以留在這裡?我看她形象不錯,業務也好,就留下了。還有原來長沙市電視台的肖曉琳。她到中國社科院讀研究生,實習時就老給我寫建議信,臨走來找我,我就讓她留下來了。她還給我介紹了后來國際頻道《中國新聞》的當家播音員徐俐。

人物周刊:白岩鬆一直都說他很感激您。

楊偉光:據說白岩鬆原來在《中國廣播報》的時候吊兒郎當的,但到我們這裡來以后非常敬業。這個反差有意思,從我來說,就是要為這些有才華的人搭建一個能夠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鄧小平看《鄧小平》,笑了笑

人物周刊:您在任上時拍了不少電視劇。

楊偉光:當時我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小組的組長。當時像《中國命運的決戰》、《開國領袖毛澤東》、《長征》、《延安頌》、《日出東方》都掀起了收視高潮。再前面還有《三國演義》,播出時帶廣告,1集廣告費就100多萬元,還賣到了香港、台灣地區、日本、美國,成為經典。本來在香港,無線台收視率佔80%,亞視台佔20%,播《三國演義》時亞視收視率猛漲,有時還超過無線,當年扭虧為盈。

人物周刊:很多人為您當年拍文獻片捏了一把汗。

楊偉光:1993年時,對毛澤東的評價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完全肯定,一個是完全否定。我們拍了12集文獻片《毛澤東》,開始誰都不敢審,廣電總局不審,中宣部也不審。我們就去請薄一波同志看,他看了一集就說,“很好嘛!”播出以后引起很大轟動。

人物周刊:拍《鄧小平》時他還健在?

楊偉光:是啊!鄧小平當時還健在,行不行呢?我就讓人先去探探風。他們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不過小平同志身邊的人提了幾點建議:如果要拍,集數不可以超過《毛澤東》,而且要有一首好主題歌。

我做了40多盤錄像帶給中央領導看,誰都沒表態。后來急了,就給曾慶紅同志(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打電話,問領導看了沒有,怎麼說。他說不錯。我說1997年元旦播是最好的時機。過了一個多禮拜,他同意元旦播出。當時小平同志在醫院裡,別人扶他起來看,他笑了笑。2月19日他就去世了。

人物周刊:為什麼《雍正王朝》一開始也不敢播?

楊偉光:這個片子很好看。但大背景是“反腐反貪、抗擊洪水”,與1998年的現實有驚人相似的地方,中央領導通過了我才敢播。1999年元旦播的時候,首輪廣告就超過了6000多萬元,收視率創下了紀錄。

人物周刊:現在退休了,您還在拍片?

楊偉光:經領導特批,我成立了天地人傳媒公司,主要做電視劇。我請宋丹丹來演《家有兒女》,她說楊台我不演電視劇了。她之前的3部電視劇都沒打響。我說這個情景喜劇很適合你演。演完之后一放,宋丹丹的地位提高了,又煥發了青春,廣告大大增加。

讓中國電視進入國外主流社會

人物周刊:您看不看鳳凰衛視的節目?

楊偉光:一般睡前看看鳳凰衛視的評論。鳳凰衛視有兩個轉折點,一個是英國黛安娜王妃葬禮的全程轉播,還有一個是“9·11”。鳳凰的宣傳口徑比較寬,這一點央視短期內難以解決。它的另一優勢就是有自己的評論。我當台長時去找中國社科院,想請專家上節目、談看法,很多人都不敢。后來李鐵映同志去當社科院院長,他提出社科院專家要主動擔當,發出聲音,情況就好多了。

人物周刊:對中國電視的未來您怎麼看?

楊偉光: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視站起來了,自己的節目佔領了自己的屏幕,這是第一次飛躍﹔新一個30年應當是中國電視走向世界的時代。我正在做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網絡電視,可以點播,還可以唱卡拉OK、購物,將來一定會成為主流媒體。我希望依托網絡傳播中國的聲音。初步決定辦新聞、電視劇、電影、娛樂、學漢語、中醫中藥等30個頻道。

人物周刊:怎麼贏利?靠收費還是靠廣告?

楊偉光:靠收費,但不搞高收費,也可以做一點廣告。一個人付一塊錢看一部電視劇,100萬人就是100萬元了。第二步,我們要制作外語節目,讓中國電視真正進入國外主流社會。

(摘編自《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22期)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