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個中國年輕人在硅谷融資,被拒絕了20多次。他有點沮喪地來到一家餐廳吃飯,突然問女服務員,知不知道“阿裡巴巴”是什麼意思?
服務員說,知道啊,芝麻開門嘛!他興奮地跑到街上,又問了差不多20個人。人們以為他瘋了。其實,他只是想給自己未來的跨國公司起個全世界都懂的名字。
15年后的9月19日,一家名叫阿裡巴巴、被譽為“中國經濟重量級選手”的企業,正式登陸紐交所,發行價68美元,股票代碼BABA。阿裡巴巴以218億美元的融資額創造了美股史上的最大規模的IPO。
這家企業的掌門人,就是當年那個不少人眼裡天馬行空甚至有點“瘋狂”的中國年輕人——馬雲。“誰是馬雲?”這一周,華爾街乃至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議論他,想了解他更多一點。
他的偶像是“小鹿純子”
馬雲攜眾高管到現場並觀看了整個上市儀式,但並未上台參與敲鐘儀式。由阿裡巴巴邀請的8位客戶敲響了上市鐘,其中包括擁有一家淘寶店的奧運冠軍、從阿裡巴巴旗下論壇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雲客服、淘寶模特、美國生產車厘子的農民等等。
敲鐘前,紐交所主席最后一次問馬雲:你確定不上台敲鐘嗎?你不后悔嗎?馬雲肯定地說,隻有他們成功了,阿裡巴巴才會成功。
馬雲在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說,他的英雄是阿甘。他看《阿甘正傳》不止十遍。來紐約前他又看了,並告訴自己,“無論什麼變化,我還是我自己,我還是15年前那個每月掙20美元的那個人。”
馬雲將帶有阿裡巴巴公司logo的T恤贈送給了在場的嘉賓,上面印著他親自選擇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馬雲的偶像,是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裡的“勵志”少女小鹿純子。馬雲是在“流星趕月”的台詞中堅持復習考上大學的。他給人簽名永遠是四個字:永不放棄。
如果一定要概括馬雲的用人標准,那就是小鹿純子那樣的。阿裡巴巴招人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崗位,叫“聞味官”,負責“聞味道”——判斷這個人是不是跟大家是一類人。當很喜歡一個人時,就會說,這個人“很傻很天真”。
出身“草根”曾做三輪車夫
與中國互聯網多數“海歸派”“技術派”的風雲人物不同,馬雲的教育背景相當一般。他就讀於一所很普通的小學,雖然成績在班上是最好的,但是全校沒有一個人考上重點中學。
高考失利后,找不到工作,馬雲被警校、肯德基快餐店甚至一家酒店的洗衣坊拒絕。為了不失業在家,他曾經做了一名運送雜志的三輪車夫。
脖子上搭著一塊毛巾、蹬三輪車的馬雲,與那些平凡的,除了自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依靠的人被統稱為“草根”。
如果說跟其他“草根”有什麼不一樣的話,那就是,馬雲總是在別人還在抱怨時,已經跑去想辦法改變現狀了。
馬雲中學時,英語課師資嚴重不足,往往語文老師上午培訓兩小時,下午就來教英語。大家都在抱怨時,馬雲已經在想轍了。學英語最好找外國人,杭州哪裡老外最多?香格裡拉飯店!馬雲帶著小伙伴,早上六點到香格裡拉做免費導游,目的是學英語,堅持了十多年,成了西湖邊“英語角”的創始人。
十年前少人相信他能成功
“無背景、無資金、無人脈”,多數人都認為,在中國做生意,如果是這種“三無”條件,實在太難了。
馬雲“下海”之初也體味到這一點。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談話,馬雲在這一年辭掉英語老師的工作去經商。做生意遠比他的想象難得多。開翻譯社、販賣義烏小商品,都沒能掙幾個錢。
他不停地尋找心目中新鮮、帶勁的項目。終於有一天,他突然知道有“互聯網”這個東西。盡管打開一個網頁長達半個小時,但馬雲當機立斷創辦了中國黃頁。他騎著自行車把半個杭州城的老板的門都敲了一遍去拉廣告,大多數人都把他當成騙子。
也許,面對這種情況,99%的人都可能選擇放棄,但是馬雲卻萌生了一個想法:既然做生意這麼難,我就自己辦一家企業,“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個夢想可以說是實現了一部分:有一陣子,馬雲在外面吃飯喝茶,常有人默默替他結賬,留下一張紙條:馬總,謝謝你,我在你這裡做生意賺了不少錢。
10年前,很少有人相信馬雲可以成功。因為,中國沒有征信體系、沒有配套物流,不具備電子商務的社會基礎。甚至即便創辦淘寶網以后,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有流量卻沒交易,因為沒人相信陌生人。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似乎沒法輕易改變。多數聰明的生意人通常是繞開這道障礙,去賺更容易的錢。“一個了不起的企業,一定是為社會解決問題的。”馬雲說。
在各種條件都很欠缺的中國市場夾縫中,阿裡巴巴野蠻生長。當馬雲幫助農民將本來打算爛掉的橘子賣出去時,當他通過先銷售后生產的模式幫助企業節省30%的庫存成本時,已經沒有什麼人和什麼事可以阻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