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劇的發展遇到了新的問題,目前,廣播劇的發展舉步維艱,在媒體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更好地適應觀眾的需要,是我們廣播劇人不得不面臨的問題。通過分析廣播劇市場發展的現狀,剖析廣播劇衰落的原因與發展的契機,論述了廣播劇要走向融合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三網融合﹔廣播劇﹔發展﹔創新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受到很大的沖擊,廣播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以致一度出現尷尬的局面。社會科學院研究新聞的專家時統宇談到廣播的境遇時曾說道:“提起廣播那點事吧,整天就是賣藥,然后放點流行歌曲,情啦,愛啦,沒完沒了,好不容易有個節目,兩個人在那裡瞎聊,到了晚間,一個沒有結婚的小姑娘跟大伙兒談心,她說的那些話呀,我這個結過婚的都臉紅,可這個小姑娘的節目還挺火。”專家說的可能有點片面,但他也多少道出了廣播發展的窘境。“大河裡沒水,小河裡干”,廣播整體的發展尚且如此,那麼作為廣播節目之一的廣播劇的發展,也是可想而知,節目交易與市場運作的不成熟,專業創作人才和隊伍的匱乏,以及資金資本的短缺等等,這些都使廣播劇的創作與發展處於捉襟見肘的境地。
曾幾何時,廣播劇一直是人們的最愛,現在仍有很多人懷念多少年前每天下午都在聽中央台的廣播劇,有的聽眾還告訴我能記住胡培奮導演,跟我說那時候的廣播劇真好聽,可是現在聽不到了。是的,廣播劇離人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遙遠,廣播劇播出時間在壓縮,節目的聽眾也在銳減。也有鐵杆廣播劇聽眾托朋友找到我,看能不能錄一些以前的廣播劇回家聽。很遺憾,別說錄了,就是以前的機器都淘汰了,現在就是有一些以前的廣播劇錄音,也是用的專業帶,在庫房裡睡大覺了。
我們相信,當今文化多元的社會裡,廣播劇應該有它存在的價值,三網融合的新媒體環境,對傳統的廣播劇自然產生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但挑戰也是機遇,壓力也是動力。那麼,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劇的發展和創新之路又在哪裡呢?
一、廣播劇市場發展的現狀
“如果我們把廣播劇的發展看作是整個生命的歷程,那麼就是從孕育出生到走向終極的每一步,都是在珍惜中發展,我們在珍視生命、關愛健康的同時,將如何面對那生命成長的最后階段,而不失去人的精神尊嚴來對待廣播劇,作為廣播劇人我們任重而道遠……”套用畢淑敏《拯救乳房》裡的一段話,來形容我們廣播劇的現狀非常貼切。
廣播劇是一種聽覺藝術,它是靠聽覺手段(語言、音樂和音響)來調動聽眾的想象力,參與藝術的加工與創造,從中獲得特殊的藝術享受。廣播劇還能夠在展開情節時獲得更大的時空自由。但同時,廣播劇因為隻能通過聽覺手段來表現,所以它又不宜表現人物眾多的場面、復雜而多頭緒的情節,要求故事線索單純清晰,劇中的人物和情節集中。
廣播劇在我國已經過了80多年的發展,一度也曾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廣播的功利性越來越強,這也直接導致我們的廣播劇創作極度缺失。於是,作為廣播電台傳統文藝節目形式,廣播劇在現階段表現出一定的傳播疲態,節目播出效果受到影響。同時,不具備直觀視覺感受的缺點和廣播傳播本身的局限性,這些都導致了廣播劇傳播范圍小,受眾少,影響力變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逐漸走向衰落,使廣播劇的發展直接面臨生存難題。
1.廣播劇的制作成本與其他節目比較相對過高
這幾年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傳媒的多樣化,傳媒渠道的差異化,信息傳播越來越低成本化,而廣播劇因制作成本相對過高,開始步入低谷。就廣播來說,有些節目,一兩個主持人,請個嘉賓聊天,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或者拿一篇報紙、雜志上的文章說說。一本雜志就可以做很多期節目。還有的就更簡單了,直接從網上下載點內容。廣播劇是廣播文藝乃至整個廣播品種中最具生命力的,它有語言、音樂、音響,而且恰恰這種集合體能夠把廣播的長處、特點充分地顯現出來,因而感染力非常強。做兩部廣播劇通常要幾萬元,相比之下制作成本偏高,這是制約廣播劇發展的最大阻礙。
2.優秀劇目少,播出時間受到影響
現在很多電視台都是靠電視劇創造效益,但是電台能依靠廣播劇創造效益嗎?電視劇一年能有幾千部,廣播劇的產量一年能有多少?中國廣播劇很難拯救電台。就拿我們台來說,沒有專門的廣播劇時間,在設置節目表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廣播劇的播出時間。我們播出的廣播劇都是其他節目和頻道的空閑時間,很難趕上黃金時段。還有的是一些因為把關臨時撤下的時間,讓廣播劇作為填補時間節目而播出的。每年如果把廣播劇學會推薦的那些精品廣播劇安排播出,能播出多少天?播不了多少天,播出必定要佔據時間。時間資源的短缺造成了我們播出廣播劇的被動。
3.原創劇本少,演員缺乏,限制了廣播劇的發展
長期以來,廣播劇的原創作家很少,很多廣播劇劇目都是傳統劇和老故事。地方作家寫廣播劇的概率幾乎是零。作為地方電台要錄制廣播劇想找演員當然是本地的演員,可是本地的話劇演員由於收入低,很多話劇編劇、演員人才都涌向了影視,甚至一去不歸。由於他們在北京文藝演出的頻繁和影視的紅火,讓地方話劇團的凝聚力降低,很多演員都是以打游擊的方式一邊演影視,一邊排話劇,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電視劇養家,話劇養心,在鄭州隻能餓死”。可是我們要錄制高水平的廣播劇沒有演員,隻能到北京去請演員,這無形中增加了成本的投入。﹝1﹞
二、廣播劇衰落的原因與發展的契機
1.廣播劇衰落的原因
廣播劇才誕生不到百年,雖然不能與中國的戲劇相比,但是在廣播界也是元老級的節目形態了,為什麼造成近些年的衰落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有這樣幾點:
一是社會技術變革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技術手段的不斷運用,包括電視、電影以及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沖擊,使廣播劇在其載體上處於落后狀態。二是廣播劇本身的局限性與質量的下降。廣播劇沒有畫面,隻用聲音帶來的表現力不夠,表現形式不能滿足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需求,受眾群體越來越老齡化並逐漸減少。廣播劇的聲音有時候不能充分表達情節的發展,使受眾理解有難度。可選擇性不強,受眾也不能自主選擇。同時,商業化、娛樂化的泛濫,造成了社會的浮躁和粗制濫造,使廣播劇的藝術水平和藝術質量下降。三是廣播劇的主創人員錯誤性理解評獎,忽視廣播劇的藝術形式,選材上沒有脫離高調的宣傳。很多廣播劇的創作就是為了拿一個什麼獎,忽視了受眾,受眾也不會買你的賬。四是廣播劇市場運作流於形式,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節目交換交易的市場,也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橋梁作用。
2.廣播劇發展的契機
廣播劇和所有的戲劇一樣,成功在於一劇之本。回顧廣播劇的歷史,很長一段時間是眼睛向外,電台業內的專職編劇可謂鳳毛麟角。十年磨一劍,近年來,廣播劇界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潛在的創作力量,很多廣播劇人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逐漸成熟起來,敢寫、會寫劇本了。這種令人欣慰的現象在全國很多電台都有,而且出現了很有實力、很具專業水平的編劇、導演、制作人、編輯和演播人員。發展廣播劇,不排斥外援,同時要重視自身的力量,拓展廣播劇人的發展空間。營造大環境,多給好機會,人才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自己的廣播劇創作隊伍更具有奉獻精神和創作熱情,他們熟悉廣播劇業務,出手快,成功率高。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有人主張,廣播劇應當搞通俗的、淺顯的、娛樂的、無厘頭的、搞笑的,廣播劇走這條路絕對不比娛樂節目差。對此,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制作中心總監王銳則表示:“相對於市場而言,現在中國的廣播劇更需要的是責任。”廣播劇的發展,需要廣播人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開拓進取、不斷打開思路、不斷創新廣播劇的內容和形式,隻有跟上時代的節拍,提高雙重效益和協調機制,才能佔領受眾市場。﹝1﹞
三、廣播劇的融合發展之路
廣播劇不會消亡,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消亡,那麼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也要走融合發展的道路。對此,廣播劇界的同仁們進行了很有益的探索。
1.廣播與網站的融合
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各個廣播電台都建立了自己的媒體網站,廣播劇應充分利用本媒體的網站,推介廣播劇,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而在更高層級上,中國廣播劇研究會也建立了廣播劇專門的網站,打造中國第一廣播劇門戶。網站不斷發布廣播劇市場信息、產品推介、質量監督、運銷服務、售后服務和管理仲裁等。通過網絡平台,可以向各地的廣播劇創作和編播人員,提供信息服務和產品推介服務,提供全國各地包括新制作的優秀廣播劇的目錄、簡介,以及策劃一些五彩繽紛的廣播劇推介活動,以此把廣播劇的交易再向前推進一步。現在全國很多電台辦的廣播節目中,大多定位雷同、產品雷同,是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產業結構。其實,作為地方電台,希望能夠實現以廣播劇評獎與制作為核心的專業化分工,以及以廣播劇資源利用為紐帶的專業協作,從而使國內廣播劇通過成熟市場跨區域經營和流動,使國內最廣泛地區的聽眾收聽到最好的廣播劇,進而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最廣泛的社會效益。[2]
經營好網站,實現廣播網站的融合,最關鍵的還是看人流量和點擊量。如果我們把行業內的這個廣播劇交易和推廣,最終做成向單個用戶(即聽眾)推廣的話,也就是把有限的目標人群無限擴大,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盈利模式來運營了。我覺得,作為廣播劇第一門戶網站,對電台和聽眾兩個終端都要涵蓋到。通過網站功能設置,解決第一終端業務職能,比如像現在網站的廣播劇評比、推廣交易,這個很容易實現。而我們的核心其實是聽眾,如果能抓住聽眾,那我們就可以進行盈利化經營。
經濟效益還是在點擊率上。新版的廣播劇播發器,聚合全國各個電台的廣播劇,前期免費向聽眾推廣,后期實行會員制度,適當收費。另外,通過博客和播客來廣集民間廣播劇。比如學校、團體等,網站上開辟會員通道,中國廣播劇研究會也可以吸納民間會員,擴大推廣對象。
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的門戶網站經營要實現多方共贏。對於研究會,得到的利益很明顯,可謂名利雙收﹔對於會員,也就是地方台,可以設立地方專區,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幫他們做廣播劇的推廣﹔對於聽眾,可以參與其中,當然也可以有經濟效益。
2.微廣播劇的創新實踐
目前,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傳播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微廣播劇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中國廣播劇研究會聯合多家媒體,已經舉辦了幾屆微廣播劇的大賽,效果很好。
微廣播劇大賽,是通過微劇的制作、評選、展播,吸引當代年輕人對廣播劇的關注和興趣,並與受到網民歡迎的微博形態相呼應,在網絡上做音頻傳播,繼而還可以通過DIY,吸引網民為音頻配套貼圖,達到傳統媒體廣播和新型媒體微博的有機融合。
微廣播劇在網絡上有很高的轉發量,這種大范圍點對點的傳播,給廣播劇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是尋求和開拓廣播劇市場、走市場化道路的可喜嘗試。對於推動中國廣播劇的創新與發展,探索網絡時代廣播劇藝術的表現方式和傳播途徑,滿足廣播劇愛好者多方面的收聽要求,吸引和擴大廣播劇制作者隊伍,更好地擴大微廣播劇的社會影響,探索廣播劇的市場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微廣播劇的主要特點有:1.主題更具時代性。以當前時代話題為主題,以微劇的藝術形式,多側面地描寫了發生在當代中國的生動鮮活的人和事,或可歌可泣、或發人深省,是當今時代精神的一個縮影。2.作品時長更貼近實際。為了更加貼近移動通信受眾的實際需求,廣播劇作品時間改為不少於3分鐘,不超過5分鐘。3.力求融媒體傳播效果最大化。微劇是最早實現融媒體傳播的廣播劇品種。還可以通過手機掃二維碼,及時收聽微劇,在廣播劇界是個創舉,同時微劇也適合車載環境下的碎片化播出和收聽,更適合網絡傳播。
總的來說,市場經濟將廣播逼向了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其中以廣播劇所受的影響最大,因為其下滑的趨勢讓它在僅有的廣告爭奪戰中不僅輸給了賣藥時間,更輸給了快餐類節目。廣播聽眾群的年老化、農村化的特點,使其受眾的實際收聽力和消費能力大打折扣,吸引廣告成為廣播劇生存的底線問題。對於受眾而言,目前廣播劇最重要的不是幾分天下、群雄逐鹿,而是共同培養中國受眾收聽的習慣,讓收聽成為一種自然而理性的行為。當新聞類節目和快餐類節目無限擠壓人們的收聽時間時,我們作為廣播劇人隻有形成合力,因地制宜,走進市場,共同發展,才能發揮廣播劇欣賞性、藝術性的優勢。﹝1﹞從這些新聞類和快餐類節目不屑為之或者無力為之的地方入手,讓廣播劇再創輝煌。對於廣播劇市場運營而言,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受眾想聽而不得,而是淡忘,在媒體競爭日益刺刀見血的今天,淡忘就意味著被市場拋棄,從淡忘的邊緣崛起,讓受眾認識到在快餐類節目、戲曲類節目兩分天下的今天,廣播劇仍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廣播劇走好融合發展之路,廣播劇事業就能夠薪火相傳繁榮昌盛,廣播劇的藝術之樹也才能枝繁葉茂常綠常青!
參考文獻:
[1]劉悅.廣播劇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出路[J].中國廣播,2009(5).
[2]王晨.關於“買”廣播節目的思考[J].新聞前哨,2004(10).
(作者單位:鄭州人民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