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芙蓉姐姐:"網絡紅人"標簽吞噬 有了名聲也丟了名聲

2014年09月29日07:1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網絡紅人”的標簽吞噬著我

  記者 王嘉寧 攝

  芙蓉姐姐,史恆俠。

  十年來,身體裡的兩個角色一直沒有統一過。

  她會這樣自省,當初,史恆俠是個漂亮的才女,芙蓉姐姐是個臭名昭著的符號﹔現在,史恆俠越來越平庸了,“芙蓉姐姐”反倒讓很多人接受了。

  “這十年,我有了名聲,也丟了名聲。”

  從網絡走到現實

  芙蓉姐姐最近一次成為新聞人物,還是以一種“秀”的方式。

  9月9日下午,她在微博上發出征婚啟事,轉發、評論、點贊超過3萬次。

  出名后的這些年,芙蓉姐姐征過N次婚了。這次征婚的背后,是她利用網絡人氣,為一款交友軟件做的廣告。

  她算是大V了,有近430萬粉絲,很多微博動輒轉發過萬。

  類似的商業合作,已經成了網絡人氣向商業價值轉化的一種手段。“應征的人其實很多。”芙蓉姐姐說。

  芙蓉姐姐不願意過多提起那個廣告。她說起了藝術。一出舞台劇,在這部和愛情有關的戲裡,她是貫穿全劇的靈魂﹔一部即將開拍的微電影裡,她也是女主角。

  芙蓉姐姐已不滿足電影裡的客串角色,她幻想有一部大制作,演女一號,女二女三決不考慮,自己去挑男主角。“你能幫忙聯系幾個大牌男演員嗎?和我搭戲。”芙蓉姐姐問記者。

  她厭倦了成為被挑選的角色。

  “我已經在龍套的角色上熬了太久,趁著年輕力壯,就演女一號。”

  她希望自己多棲發展。

  去年第一次當了導演。這部由她主演的微電影拍攝了一周,開機儀式上她告訴劇組成員,“這是要參賽的作品”。

  她看重作品。因為(剛出名)那幾年沒有作品,在別人眼裡就是草根,“我不能總停在草根這個層面上。”

  微電影拍完,業界評價毫不留情,“都在拍風景,太想表達了,故事太空洞。”

  芙蓉姐姐自我檢討,不知道怎麼拍才是好的。但又委屈:一本書掉落的畫面,后期剪輯拍了十多遍,“我對自己要求很高”。

  很多網友說芙蓉姐姐現在成了“勵志女神”,她自己也覺得,已經擺脫了當年的形象。

  不管這四個字是否帶有調侃和嘲諷,在芙蓉那裡,這是一種贊譽,意味著一種認可,“公眾人物的形象應該是積極的,勵志就很積極。”

  “那不是紅 是臭不可聞”

  楊欣仍然記得10年前第一次見芙蓉姐姐時的場景,“在清華大學西門,她騎一輛自行車,扎著馬尾辮,看上去很普通。”

  楊欣那時還是天涯社區的版主,在給芙蓉拍照片時,他很意外,面對鏡頭,“姐姐”很自然地就擺出了S造型,后來在網絡上被奉為經典。

  芙蓉姐姐很自信,她會說:“茫茫人海中,我肯定是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女子。”

  這自信持續了十年。

  對於當初網絡上的嘲諷,芙蓉姐姐回憶起來還覺得驚訝。她說自己和那些嘲諷她的網友都是普通人,“我在網上展示自己,你在嘲笑我,可你連展示自己的勇氣都沒有。”

  芙蓉姐姐說,當初沒想過要出多大名,但各種嘲諷和惡語還是讓她難以承受。每次出門都要用太陽鏡遮住大半張臉,生怕被人認出來,去超市買東西,收銀員說了聲芙蓉姐姐,“嘩”一下人就圍上來,她東西都不敢買,直接跑了。

  她對“芙蓉姐姐”這個符號當年的判斷是,“那不是紅,是臭不可聞”。

  “S造型”讓她早就被外界劃為“草根”了,不屬於能登堂入室那一類,“出名的方式就能決定以后的價值嗎?”

  她想完善自己。

  芙蓉姐姐自我完善的方式,是混進不同的學校聽各種講座,她說一年下來能聽五六十場,有講經濟管理的、互聯網的、戲劇電影的。

  “姐姐會看很多演員修養方面的書。”芙蓉姐姐的助理周先生說。

  正籌備的舞台劇,芙蓉姐姐請了編劇和導演,閑下來時她會留意人家看什麼書,關心什麼話題,“她很看重這些。”

  芙蓉姐姐說,她喜歡看周作人的書,還有朱自清的散文。被問到喜歡哪一篇,她切換了話題,和記者聊希區柯克,她把這位好萊塢導演當成了作家。

  聽到網友還稱她為網絡紅人,她有些著急,試圖用唱歌、舞蹈方面的才華,來區分自己不僅僅紅在網絡。公開場合中,她更願意用藝人、公眾人物來自我定位。“網絡紅人這個標簽,一直吞噬著我,我現在做的,就是撕掉這個標簽。”

  如今,芙蓉姐姐有三名助理,分別負責商業合作、網絡形象維護和接待媒體,還有一名經紀人,專門制定她的宣傳策略和演出計劃。

  負責接待媒體的助理周先生說,芙蓉姐姐對於網絡炒作已不像當初那樣熱衷,她更看重現實中的商業演出,網絡上的商業合作,如今對於芙蓉姐姐像是雞肋,“接,還是網絡紅人身份﹔不接,這畢竟是筆收入。”

  唱破音的演唱會

  這兩天,她的微博評論裡,有一位網友寫著:“也是老了,芙蓉姐姐都陪我走過10年了。”

  在芙蓉姐姐看來,“這十年青春我沒有虛度,有了名聲,也丟了名聲。”

  她習慣成為被人關注的中心。即使坐在記者對面,開始的十多分鐘,會把上半身挺得筆直,像是時刻准備說出大段大段的獨白。

  她願意說起自己這麼多年的成績。

  話劇,電影,演唱會。

  在介紹裡,她的個人演唱會門票最高價是1280元,已經趕上了一線歌手的水准,但現場還是被粉絲擠滿。

  那是2011年“蓉愛無限”北京慈善演唱會,地點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芙蓉姐姐演唱了《山路十八彎》、《纖夫的愛》等十多首歌。

  蘇瑜(化名)去看了那場演唱會。那時她從廣西來北京出差,臨時決定看場演唱會,正好趕上了芙蓉姐姐的這場。提前1小時到劇院,“已經沒票了,隻好買黃牛”。

  蘇瑜回憶,劇場坐得挺滿的,每首歌開始前,芙蓉姐姐都有一段動情的詩朗誦,“聲音很甜美,但唱到高音的地方會破音。”

  芙蓉姐姐,真名史恆俠,陝西咸陽人,2004年起在水木清華BBS發表大量照片,“S造型”迅速流傳於網絡,成為網友戲謔嘲諷的對象。而后瘦身成功,被包裝后逐步進入演藝圈,出演話劇、客串電影、舉行小型演唱會、自導自演拍攝微電影。但其網絡紅人的標簽始終沒有改變。

  ■ 簡介

  這種上座率明顯比芙蓉姐姐的首場演唱會強多了。

  2008年7月19日,她在北京星光現場舉辦首場個人演唱會,門票分100元、180元、280元三檔。

  媒體人鴻水應邀前往。他回憶,當時場地最多不過100個座位。近百人的觀眾裡,有幾十人是媒體的。演唱會剛開始,就陸續有人離場。

  當時有媒體曝出,演唱會開唱在即,門票隻賣出8張。

  芙蓉姐姐說,她主演的第一部舞台劇《唐朝也有流星雨》,一連演了28場,場場爆滿。

  但劇場的工作人員說,票只是賣得“還可以”,並非像芙蓉說得那樣人氣火爆。

  她常常是矛盾的。說演出、商業代言“出場費還是很高的”。問她多少,她又說是商業秘密。

  拍微電影演女主角,“說好是一部,結果連拍了三部”,芙蓉姐姐又捎帶了一句,“片酬還不錯。”

  楊欣說,那時芙蓉剛走紅,微電影拍完后,雙方在片酬上爭了好幾個回合,最后給了她5000元。

  舞台外,芙蓉姐姐試圖強化公眾人物的正面形象。汶川地震后,她把1萬多元積蓄捐給災區,覺得個人力量小,就在網上號召粉絲捐款﹔看見弱勢群體在網上求助,她也跟著轉發“呼喚正義”,上千名網友幫忙擴散﹔減肥成功后,她和網友說,“我不會借這個機會去做什麼減肥茶、減肥藥廣告,也不會和黃賭毒扯上關系。”

  她也會有疑惑,覺得自己越變越圓滑。“設想公眾會喜歡什麼樣的自己,然后再使勁把自己變成那個樣子”。

  不帶芙蓉姐姐玩兒

  讓芙蓉姐姐煩惱的是,在很多人看來,這種改變膚淺而無效。

  “她還遠沒有到主流藝人的程度。”一名做娛樂新聞十多年的媒體人說,專業積累的缺失,是芙蓉姐姐融入主流最大的障礙,“她很辛苦,但目標應該實際一點。”

  這位媒體人評價,兩次演唱會上,芙蓉的唱功僅僅是KTV水平﹔她出演的話劇和電影,台詞功底和對角色的詮釋也只是初學者的階段,“至於舞台表現力,雖然她很賣力,但多少還是有些浮夸。”

  芙蓉姐姐會辯駁,“有人說我的歌沒有舞跳得好,舞跳得沒有朗誦好,但朗誦稿就是我寫的。他們還是很喜歡我的文採的。”

  她承認“在表演上的造詣存在短板”,也遭遇到了太多的尷尬。她拒絕和網絡紅人一起出場,但自己同樣被主流圈子排斥,出席活動,有些並不出名的藝人聽到芙蓉姐姐參加,婉言謝絕﹔接拍廣告,對方一聽是和芙蓉姐姐合作,直接拒絕了。

  有一次她客串一部電影,裡面有幾個還算知名的藝人。但她曾向別人透露,影片宣傳階段,是“芙蓉姐姐”佔據了太多的娛樂新聞頭條,和當初約定自己隻能排在宣傳末位的要求相比,這無疑是外界對自己轉型的認可。

  “關鍵是要看,這些認可來自於什麼群體,什麼人在叫好。”制片人、導演張雯婷曾在一檔節目中與芙蓉姐姐有過交流,她覺得,芙蓉姐姐遭遇的尷尬,是一種審美能力的欠缺。

  北京的個人演唱會,幾家場館聽說是芙蓉姐姐,全都拒絕了,“讓她來開演唱會,拉低了場館的格調。”芙蓉姐姐說,最后自己隻能用真名聯系場館。

  這讓芙蓉很痛苦,她覺得自己是個有內涵的人,希望別人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美,至於這種內涵是什麼,她想了半天也說不清楚,“應該是多方面的,需要用心體會才行。”

  但這種感覺只是一瞬間的事,更多時候她會認為是那些人落伍了,還在用幾年前的印象,來看待今天的她。

  可長期關注網絡紅人的吳娟不這麼看。

  “芙蓉姐姐的轉型不算成功。”吳娟是上海某公關公司創始人,諳熟網絡營銷,芙蓉姐姐成名10年了,但在將網上人氣轉化成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過程中,她落在了很多網絡紅人的后面,“她沒找准自己的定位。”

  聽了這個評價,芙蓉姐姐不想去辯解,她說不管自己怎麼努力,總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我更喜歡10年前的自己,很真實,可結果呢?”

  被遮蔽的史恆俠

  與十年來各種高調炒作相比,芙蓉對她鏡頭外的真實生活一直遮蔽得很好。

  芙蓉姐姐更樂於讓外界接受的“奮斗”版本是:真名史恆俠,1977年生於陝西省武功縣,從小舞蹈天賦過人,曾被星探相中。大學裡,她的容貌和身材是全校的焦點。為考理想大學曾休學一年,遇車禍,畢業后進京考研,業余時間教舞蹈。

  十年前,在清華大學西門接受拍照的史恆俠,得到了100元的電話費補助。

  十年后,她的微博認証除了網絡紅人,還有北京芙蓉天下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十裡堡華堂商場后面一個社區裡,一間面積約200平米的loft,是芙蓉姐姐的工作室。

  助理周先生的說法,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家媒體看見過這間工作室。

  芙蓉姐姐不願意在工作室接受採訪,助理解釋,環境簡陋,別讓外界誤解。

  周先生說,芙蓉姐姐從不讓助理去她的住處,她有一輛價值數十萬的奔馳,但很少開出去,更多時候是打車或者坐地鐵。

  在這個房屋單價超過3萬元的社區裡,有人見過芙蓉姐姐。

  和一個平常的鄰居一樣。在小區幫一個小朋友扶住要關閉的鐵門﹔她拖著小車回來,“應該是去買菜,我盯著她看,她還禮貌地沖我笑。”一位居民說。

  她有時願意表達自己對現在生活的滿足。

  芙蓉說,失落時,他會在家裡看重口味的懸疑、恐怖電影,像電鋸狂魔這類的,看完了有種幸福感,“片子裡的人想盡辦法活著,我至少還活得挺開心”。

  有時候又覺得也許失去了很多。

  芙蓉姐姐說,直到現在母親也會念叨,這10年過得不值,如果當初沒出這個名,可能就考研了,可能就找工作了,可能孩子都很大了,哪會像現在這樣,要給別人表演,承受這麼多好與壞的評價。

  “你同意她說的嗎?”

  “同不同意又能怎麼樣?已經回不去了。”記者 賈鵬 實習生 鐘煜豪 李想 北京報道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