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0期

當代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主體價值困境探析

張麗軍 高  揚 

2014年10月08日11:0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政治參與是民眾表達輿情的最直接方式,網絡社會的興起與發展為民眾輿情的表達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條件。目前,大學生政治參與熱情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形勢,這些發展形勢利弊兼具,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規范和引導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主體價值觀。文章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發展形勢做總體性的描述,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一些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並對其原因進行了剖析,最終對如何完善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機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絡社會﹔政治參與﹔價值困境

我國在召開黨的十七大時曾指出社會主義必須要倡導人民民主,要讓全國各個領域的公民參與國家政治,同時要確保公民有序參與,動員人民依法參與和處理管理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文化事業。在十八大召開時,報告中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自由、平等、富強、民主、愛國、敬業、文明、和諧、公正、法治、誠信、友善,這二十四個字體現出我國要堅定民主自治的決心,並高度重視民眾政治參與,將其作為我國奮斗的政治目標,標志著我國政治文明的重大發展,體現出現代民主自治的特征。所以說,不斷擴大政治參與,就是在不斷發展我國現代政治。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深水期和攻堅期,處於社會的深刻轉型時期,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利益分配及利益取向也出現不同的分化。大學生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公民群體,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也是我國未來的希望,更能夠推動我國民主自治,進而推動我國政治發展。現如今,大學生群體的政治參與的態度、深度,政治踐履的實踐方法和參與方法等,對中國未來政治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因此,研究轉型期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意義深遠。本文首先分析現階段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現實情況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在此基礎上以網絡輿情的博興為背景,對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途徑進行深入探討,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並有效地構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價值理念。

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解析

自上世紀互聯網誕生以來,網絡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人類生活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特別是近幾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不再僅僅是當初發明的用途和意義,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深受這張“蜘蛛網”的影響。現階段經濟發展全球化,世界文明也在無線發展,網絡發展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並發展成為社會中全新的文化話語權。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市場的統一程度要求較高,更要求出現文化生長與整合的范式,其首先表現為社會整體性概念,而不再是簡單地轉換個人。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的文化在價值層面的轉換也體現出來。作為一種公共性的價值存在,網絡社會體現出其特有的文化特征:首先,網絡社會是語言符號系統的一種,是廣大網絡公民交流互動的平台﹔其次,網絡社會存在很多次生品,且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包括各種軟件、文本以及聲像等等﹔再次,網絡的一些基本假設直接影響著網絡價值的形成。不管是從組織形式來看,還是從功能方面來看,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差別都比較大,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社會的某些方面,其不能反映現實社會的某些地域特征,但卻是一個存在於現實外的數字化“擬真空間”,其並不是真正的現實,而是虛擬的社會,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映。對於網絡空間來說,其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缺乏物質實體,網絡空間是人們預設的“不在場”的曖昧的“承諾”。網絡空間是一個共同體,其體現著巨大的價值,由多個節點互相聯結在一起,而在網絡空間的個人就是其中的節點,彼此之間通過多種多樣的語言與符號來交流各項信息,形成各個群體之間、各個人之間溝通與交流的網絡,形成獨特的公共交往景觀。

二、互聯網技術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信息技術正逐漸成為民眾最為重要的民主參與手段和工具,對於人們快速享有網絡民主的信息時代有著重要意義。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互動結構和參與結構,也改變了信息的佔有與分配格局,為參與式民主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民眾有了更加暢通的網絡言路渠道,使得民眾在參與國家政治時體現出更大的熱誠和能力,民眾通過網絡的迅速串聯,聚合成為強大的輿論力量,對民主政治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和促進作用。若要界定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科學內涵,首先就是要深入分析政治參與的內涵。

我們通常所說的政治參與是指一般的公民能夠通過合法的途徑來參與國家政治,並對政治管理行為能夠造成一定的影響。公民要行使民主自主的權利,也需要通過政治參與來實現,其也體現了國家與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更說明了雙方的責任關系。我國大學生高度關注和重視國家的發展,有自己的態度和認識,也形成了大學生群體的判斷力,需要通過政治參與來表達。在校學習階段,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其參與國家政治的行為體現出一定的特征。因此,要對大學生參與國家政治的行為進行研究,不能僅僅分析其行為,更要對他們參與政治的意識進行分析,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深入分析其特征。

大學生這一群體普遍知識水平都較高,參與國家政治不僅能夠促進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也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更能夠有利於我國社會穩定。首先,從個人的角度而言,大學生正處於人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合法、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和目標之一。第二,從國家層面來看,大學生是推動我國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學生合法、有序的政治參與有助於推動我國民眾政治民主化進程。第三,從社會層面來看,為大學生提供開放輕鬆的社會氛圍,讓其能夠有序合法地參與國家政治,不僅能夠有利於維護學校秩序,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三、互聯網技術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同時也為我國帶來了更加輕鬆和諧的政治環境,我國公民不管是在價值取向方面,還是在思想觀念方面,都有了相應的改變。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大學生的國家政治參與行為也體現出其獨有的特色。首先,政治參與意識總體增強,但參與動機功利化傾向突出。其次,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更加理性,但是在認知與行為方面存在著脫節現象。再者,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但是通過制度外的途徑參與政治的現象也愈加增多。目前互聯網技術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很多大學生都通過網絡輿論來影響我國政治,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網絡政治”。然而網絡政治也有雙面性,存在利弊雙方,一方面能夠讓大學生利用虛擬的網絡自由表達自己的政治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家的政府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大學生這種政治態度的自我表達本身缺乏約束和制約,致使部分大學生表達錯誤或者是激進的政治言論,無法確保網絡政治參與的秩序。

針對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種種特征,在對其進行評價時不能僅僅用好壞來評定,每種特征都存在利弊兩方面,關鍵是我們能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大學生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予以引導和規范。

首先,政府要主動加強其工作職能的網絡信息普遍化,網絡逐步成為政府工作的工具和窗口。重點是要通過新媒體技術加強政府網絡公眾平台的可參與性建設,通過提供信息交互類交流和服務,實現在線互動服務,努力促進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行為,便於公眾參與到政府管理中來。政府和群眾需要通過有效的渠道來進行互動,不能通過制度以外的途徑來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減少政治沖突和矛盾的發生,確保我國政治發展能夠更加穩定。

其次,網絡政治參與立法工作要加快。總的說來,我國互聯網發展擁有較為寬鬆和諧的環境,網絡參與者的素質也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同步提高。但是,作為一個服務人類社會群體的技術產物,我們不能任由網絡自由無拘束發展,因為不受規范的自由就會有可能走到它的對立面。加強網絡法律體系的建設,既是對參與者的約束,也是對參與者的力的保護,能明確規定網絡功能的利用,明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規范大學生能夠有序參與國家政治,讓其能夠通過有序法制的途徑來參與網絡政治,同時要能夠保証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自我利益,為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提供法律保障。

再次,網絡的倫理規范體系必須要得到健全和完善。在虛擬空間中,人們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所肩負的道德責任,都與現實空間中有著很大的差別,這個空間的優點即是便於人們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往,變得更加自由和輕鬆。但是在虛擬空間中極易出現道德和法律無序的狀態。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互聯網上的主導地位,同時更要在大學生中開展廣泛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客觀、理性、辯証地運用網絡技術,將誠實、平等、公正、守法的網絡理念貫徹到底,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網絡輿情的表達,讓大學生能夠積極合法地參與國家政治,確保其能夠有序融入到公共生活中去。

最后,和諧的網絡政治文化的構建也必不可少。隨著網絡群體參與者的不斷擴大,近年來由於缺乏相關部門權威信息的發布,以及及時、准確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尤其是青年群體極易對一些不良的網絡輿論導向失去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以至於盲目跟風,引發一些不良的輿論效應。互聯網技術具有很多特征,包括便捷性以及開放性等等,這些特征使得網絡中存在的一些文化互相交融和激蕩,不同文化間的碰撞使得先進文化尤其明顯,並能夠起到模范作用,使得我國的政治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利用網絡對公眾進行教育時,我們要認識到網絡技術的這些特點,包括交流氣氛輕鬆、網絡信息豐富,使網絡政治文化朝著有利於我們社會和諧、青年群體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

從前文的分析來看,本文雖只是在總體上描述了大學生政治參與的一些特征以及發展態勢,而對在某些特定時期或者是針對於某些特別的政治事件而體現出來的其他特征不能予以正確描述。但總的來說不管是對於網絡民主政治的發展還是政府的相關決策,這些針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態勢性發展特征的認識仍然極為重要,其意味著我國政治參與的信息處於上升期,而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和健全。(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 理工科基礎教學部)

參考文獻:

[1] 莫楠,傅義強.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視域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8).

[2] 溫佳豪,張敏.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內涵及特點探析[J].科技信息,2012(29).

[3] 常泓,侯贊華.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與高校穩定[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11).

[4] 李永洪,趙小春.新時期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基本特點淺析[J].現代農業,2013(11).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傳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