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0期

中俄動畫片創作觀念差異成因分析

於勝男

2014年10月08日16:1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中國和俄羅斯的動畫片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世界動畫領域裡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近幾年,伴隨著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頻繁增多,動畫片的交流作為文化交流的一項內容逐漸被重視起來。通過對二者創作觀念成因的比較,更好地相互學習和促進交流,擴大兩國對外傳播的力量,彌補兩國動畫片在國際市場的缺位。

關鍵詞:動畫片﹔創作觀念﹔差異

動畫片憑著對藝術話語的開拓性創新,借全球化語境中大眾傳播媒介迅猛發展之勢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日益受到藝術研究者的關注,成為當代藝術及其研究領域中不容忽視的存在。中國和俄羅斯的動畫片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世界動畫領域裡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中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動畫領域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二者創作觀念的差異是形成各自特色的主要原因,如何更好地實現合作和交流,對二者的差異成因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語境中,因對其屬性不同方面的強調,而呈現出不同的動畫形態。下面從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三方面分析二者創作觀念的差異成因。

一、政治因素

中國動畫片的創作一直受政治因素的影響很深,1941年上映的我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就是一部具有戰斗性和反抗精神的作品。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動畫業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文化體制中的“事業動畫”時期,這一時期的動畫片負載著國家賦予的對外進行社會主義新中國國家形象的宣傳,對內承擔著對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使命。因此,動畫片在內容上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制作方向主要面向少年兒童。但過於重視教育意義和政治內涵,忽視娛樂因素以及市場需求規律,對后來中國動畫的創作理念也形成了某種制約。政治上的大環境使得處於蹣跚學步的中國動畫創作者們在動畫風格上受到蘇聯和南斯拉夫等動畫強國的影響。“文革”結束后,國家在文化政策上的百花齊放和對外開放,鼓勵擴大對外交流,讓在秉承“民族風格”的基礎上的中國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動畫創作者們擁有了自由、自主的創作空間,構成了中國動畫業的新景觀。

相較而言,俄羅斯動畫片曾作為歐洲最強的動畫國家之一,其表現毫不遜色於美國。蘇聯時期的動畫是在社會主義體制的管理模式下的,和中國的動畫片一樣具有典型的意識形態功能和說教功能。90年代以后在經歷國家體制變化和艱難的轉型之后,由於國家控制的消除,俄羅斯動畫擺脫了統一的中央管理后,出現了各種動畫思潮、流派,各種風格、樣式,俄羅斯動畫藝術的創作風格開始走向自由、多元。動畫制作不再遵循統一的文藝體系和題材規定,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動畫家,他們不再關心政治宣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和主導方向。隨著人們思想體系多元化的形成,俄羅斯動畫藝術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形式上更加多元,風格上更加強化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沉重和憂傷氣質,用動畫的語言表達方式探討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問題。

總的說來,過於注重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對中國的動畫片在創作觀念上影響很大,這也是中國動畫業無法突破瓶頸、打破已有模式,得到更有效發展的重要原因。而俄羅斯動畫在經過政治上的動蕩轉型后,文化政策上的自由,社會思潮的分歧讓其在創作觀念上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俄羅斯動畫自由、多元的藝術風格。

二、經濟因素

中國的動畫業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此時也正是中國商業動畫的萌芽階段,盡管動畫片所闡述的抗戰主題較為嚴肅,但並不意味著當時商業動畫的商業性不強。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業動畫”時期,由於要為國家意識形態服務,生產和發行主要都局限在國內,動畫片的制作均由國家機構制作及控制,基本上屬於計劃經濟的產物,市場因素考慮不多,但多種創作手法和民族傳統風格的運用,使當時的動畫制作接近世界領先水平。20世紀80年代末,面對美日動畫片的沖擊,中國動畫開始商業轉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造型方面開始借鑒美、日等動畫先進國家的風格,題材的選擇也進一步多元化與國際化,但傳統的創作觀念仍舊深深地影響著動畫創作者們,構思上缺少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觀念,模仿痕跡明顯,無論是在敘述方式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缺乏新意。同時由於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從1995年中國電影放映公司開始對動畫片不再採用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后,動畫產業開始面向市場,改變現在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開始確立。進入21世紀,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動畫片的生產數量迅速增加,但在創作、生產和經營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開始,蘇聯解體意味著俄羅斯動畫的一個新階段的出現。隨著國家對文化的影響的消失,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也縮減了,動畫業在失去國家財政補貼后,被拋向市場,俄羅斯動畫業遭受到巨大打擊。在市場條件下,動畫片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投入資金的成本回收率和最終收入的多少,動畫創作者們為了保証利潤,不得不迎合制片人和大眾的審美情趣。這種實用性追求逐漸導致其制作水平的下降、質量低劣片子的出現、審美的刻板模式,甚至是專業知識的膚淺。在完全自由和缺乏限制的情況下,動畫創作從模仿西方文化樣本到對種族、宗教風格形式的大加贊賞,探索范疇也開始變得相當廣泛。這一時期俄羅斯動畫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是生產技術的變革,俄羅斯開始出現了一批小型的動畫工作室,個人創作的趨勢越來越強,經濟環境對動畫制作提出了經濟要求,要以有限的資金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國家加大了對動畫業的投入,俄羅斯動畫片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動畫產業在國家的幫助下,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創作觀念。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國家的投入和支持對動畫片創作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商業化運作與開展國際合作,兩國的動畫片都在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三、文化因素

中華民族潛在的文化基因促成了中國動畫片美學風格的形成。中國是儒文化的發源地,儒家思想不僅滲透在中國兩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而且也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裡,創作者們運用線條和筆法表現自然天成、物我兩忘的儒家思想的“中和”文化。在藝術性上,將中國的繪畫精神和筆法融入傳統美學的“意境說”和“味”范疇,講求“寫意傳神”,從而呈現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美學風格。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繪畫、雕塑、建筑、服飾等藝術方面,還有戲曲、民樂、剪紙、皮影、年畫等民族民間藝術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這些都為各種類型的動畫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借鑒材料。早期的中國動畫片融合了這些藝術元素,展現了深厚的民族底蘊和民族特色。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美日等動畫片的沖擊下,創作觀念開始變化和革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題材和造型上更多地體現多元化與國際化。

早期的蘇聯動畫政治色彩十分鮮明,甚至作為政府的政治宣傳和部分人政治言論的一部分,畫面突出表現寫實主義風格。60年代以后,動畫片的內容開始逐漸觸及現實,創作題材的范圍開始逐漸擴大,技術上的進步使得表現手法也不斷更新。動畫創作者們在保持蘇聯鮮明的繪畫性和俄羅斯民族鐘愛的華麗色彩的同時,吸收了歐洲自由多變的風格。象征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動畫短片的創作異彩紛呈,人物造型突出個性化。因此,藝術形式所生存的文化環境決定了作品的風格特征,動畫藝術也是如此,不同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土壤孕育了不同創作風格的藝術作品,形成了創作觀念上的差異性。俄羅斯的動畫片如同俄羅斯的文學、美術一樣,也對中國產生過深遠影響。這些年來,與充分利用市場運營和商業運作的美日韓動畫相比,俄羅斯動畫片似乎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僅余美好的回憶。俄羅斯的動畫片具有著很高的制作水平和藝術價值,通過對二者創作觀念成因的比較,更好地相互學習和促進交流,擴大兩國對外傳播的力量,彌補兩國動畫片在國際市場的缺位。(作者系黑河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參考文獻:

[1] 孫立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電視動畫業發展態勢掃描[J].中國電視,2008(12).

[2] 屈立豐.中國動畫業的兩次轉型[J].民族藝術研究,2009(8).

[3] 趙永華.國家的作用於俄羅斯動畫產業的發展——數字時代中國公共頻道的展望[J].國際新聞界,2009(6).

[4] 張惠莉.動畫藝術折射民族文化[J].大眾文藝,2010(11).

[5] 蠟城堡.俄羅斯動畫電影的前世今生[J].大眾電影,2013(1).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