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開展“政府上網”工程以來,政府網站在報道政務信息、展示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可利用率、更新率、服務率低的問題隨之日益凸顯,這個問題導致網絡媒體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本文以我國政府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的特殊階段為背景,針對政府網站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指出政府網站的建設必須扭轉“官本位”的理念,發展“民本位”的路徑,進而明確中國媒體需承擔的主要任務,即將政府與民眾之間已打了很多結的紐帶重新理順,促使二者溝通變得暢達。
關鍵詞:政府網站﹔服務型政府﹔傳媒理念﹔以人為本
近年來,“政府上網”已成為多國政府轉變職能和改革機構的重要途徑。然而,其信息更新不及時、可利用率低,民眾個性化需求的內容所佔比重較小等因素造成的弊端日益顯現。所以,必須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中強化傳媒理念發展的路徑,轉型期下浮躁的政府、媒體、公民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群體利益切入點。
一、政府網站建設的背景
(一)經濟發展導致社會矛盾凸顯
服務型政府理念源於西方國家在政府再造中的觀點,是指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而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組織[1]。2004年,溫家寶發表了《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講話,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命題。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上,“建設服務型政府”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變為了國家意志。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從而把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提高到體制改革目標的價值層面。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將政府網站的建設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結合起來,使政府網站的建設成為衡量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尺度。
(二)新媒體提供信息傳播新渠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格局由“一對多”的單向傳播變為“多對多”的互動傳播。人們接收信息的載體由報紙、電視、廣播逐漸向電腦、手機等新媒介轉移。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公民參政議政意識增強,政府網站發展成為政府公開信息的主要形式。政府網站彰顯出了超越時間、空間的優勢,在實現政務電子化的同時,簡化了工作程序,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方便公眾行使民主監督權。政府網站已逐步代替傳統渠道,成為公眾了解政府信息的“電子通路(e-way)”。
(三)民主訴求加速“電子政府”建設潮流
信息大爆炸的后工業時代下,大眾傳媒的個性化、細眾化、碎片化、微內容化,促進了公民輿論的多元化。為此西方各國普遍重視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電子政府”的建設,相繼制定了本國“電子政府”的發展規劃,確定了國家“電子政府”發展的方向。如英國政府制定了《信息時代公共服務戰略框架》《21世紀政府電子服務》﹔日本政府在其“新紀元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在2003年實現“電子政府”,即百分之百用計算機系統處理各種行政事務﹔2000年,新加坡發布消息,在未來3年內,新加坡政府將撥15億新元巨款,落實“電子政府行動計劃”[2]。而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簽署的《電子政府法》,以聯邦法律的形式確立了電子政務管理實施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能[3]。世界范圍內的“電子政府”潮流促使中國政府加快政府網站的建設。
二、政府網站的發展及問題
(一)政府網站建設初見成效
在政府職能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公眾要求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背景下,建設全面、系統的政府網站逐漸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議題,政府網站建設初見成效。截止2011年底,中國各級政府及組織機構網站數量已近八萬個。其中,中央級網站122個,省級網站2241個,地市級網站17948個,縣區級以下網站48466個,一個電子化政府的體系日趨形成[4]。同時,政務網站的內容從最開始隻簡單介紹省市、縣的名稱、機構、職能等基本內容,逐步發展成政務信息公開的內容,增加了政府採購、調查問卷、服務鏈接、在線訪問等多種形式,促使政府網站走向電子政務公開、引導輿論導向、滿足民眾利益的實用性道路。
(二)政府網站建設仍存問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網站正沿著服務民眾的路徑發展,但受“官本位”傳統媒體理念影響,政府網站建設中仍有很多問題。
1.受傳統“官本位”傳媒理念的禁錮。長期以來,我國傳統媒體被定位為“黨和政府的喉舌”[5],面對公共危機事件時,政府網站作為一種電子政務新渠道,沒能及時擺脫官方對傳統媒體束縛所帶來的影響,體現著濃厚的政府管理意志。政府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可利用率低,民眾個性化需求的內容所佔比重較小等問題,都體現出政府網站建設缺乏互動、民主、高效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2.政府網站制度和法規建設滯后,缺乏技術支撐。中央和地方政府未設立專門的政府網站機構,政府機關縱橫向未能互聯,很容易造成不聯不通或聯而不通的情況,最終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6]。同時政府網站的建設未形成制度化、法律化,致使政府網站建設缺乏系統性、規范性。此外,政府網站對網絡技術的利用率很低,政府網站始終處於平面、流動的宣傳畫或公示欄。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對信息的收集、處理、網站的維護亟待提高,損壞了政府作為社會服務提供者、管理者的公眾形象。
三、政府網站建設的路徑選擇及具體措施
(一)路徑選擇:“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轉變
政府網站是政府施政的一種工具,更是政府樹立服務意識的一個重要構成。很多西方國家在建設之初便已經將現代公共行政理念融入到電子政府建設之中,秉承“以公民為中心”的觀念來設計政府網站,將信息技術的變革性與現代公共行政理念的價值引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如美國政府提出了“以公民為中心、面向結果、基於市場”的三大指導原則﹔英國政府將“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政府”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加強跨部門的合作,以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新加坡政府的eCitizen(電子公民)網站就是按照一個居民由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過程的各個階段可能遇到的需要與政府打交道的全部問題來設計的,是一個完全以居民為中心的服務網站[7]。
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可以說是在經歷“涉及觀念、作風、機制、體制的變革與完善,是一項深層次、全方位的工程”[8],它需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觀念。因此,首先必須樹立為民服務、以民為本的核心觀念,徹底實現傳媒理念從“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轉變。
(二)具體措施
1.及時更新政務內容,擺脫沉悶官網頁面。政府網站信息更新是否全、准、快,反映出政府的態度與立場,決定著是否將服務民眾放在首位。有些官方網站尤其是區縣級網站,長期疏於管理,變成應付國家“電子政府”建設的空殼,這樣增加了政務的不透明,引起民眾的恣意猜測,不利於服務型政府的順利建立。此外,官網頁面的整體風格應更加鮮活、立體,在不失嚴肅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文風、版風,不僅體現政府的親民,還有利於改變當下民眾厭煩看官網、脫離政治的境況。
2.健全網站評估體系,暢通反饋渠道。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是政府網站建設的重要激勵機制,雖然全國各地每年都會舉辦“年度優秀政府網站”活動,但目前國內對政府網站的評估並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我國應借鑒美國三大政府網站考核體系[9],盡快建立統一的考核體系。同時,政府網站還應努力使民眾的反饋渠道暢通無阻。民眾直接通過政府網站進行反饋,不僅方便快捷,還避免了有關單位對一些敏感事件的“捂”“壓”“蓋”,有利於促進政務公開及官民更好地溝通。
3.加快國家信息化建設,設立專門的網站管理機構。目前,我國仍缺乏對信息化發展的整體規劃和領導,極易造成政府網站橫縱向的鏈接、服務功能較低,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建立專門的信息化管理機構和層級負責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加強中央政府的統一規劃和領導,實現政府職能轉變諸領域的相互協調與配合,這應是今后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制定政府網站制度和法規,提高政府網站的技術支撐。政府網站需建立完備的制度和法律法規,促使政府網站規范化、科學化。首先明確政府網站管理服務者的責任,確定政府網站建設的目標、階段及惠民措施﹔其次追究惡意干擾、破壞政府網站運行者的法律責任﹔最后明確政府網站用戶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此外,要增強政府網站的技術支撐。不斷改善政府網站建設的硬件設備,引進專業人才從事政府網站的建設,引進市場競爭機制,讓更多的網絡公司公平地參與到網絡化建設中,使政府能夠選擇最優的“性價比”,這樣既體現了政府的開放性,又可樹立廉潔的政府形象。
總之,我國政府職能正處於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政府網站作為公共行政改革的技術支撐,必須與政府職能轉變相適應,這是我國“電子政府”摒棄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實現公共行政由控制導向到服務導向轉變的良好契機,也為信息時代媒體的理念變革指明了路徑:媒體應以獨立的姿態,從“官本位”走向“民本位”,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將政府與民眾之間已打了很多結的紐帶重新理順,使得二者的溝通變得暢達。
參考文獻:
[1] 吳玉宗.服務性政府建設之現狀研究[J].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4(11).
[2] 寧浩.政府網站的作用與信息利用[J].情報資料工作,2001(1).
[3] 張銳昕,楊國棟.網絡時代西方國家政府職能的轉變:動因、對策及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
[4] 盧昌寧.我國政府網站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學習月刊,2011(5).
[5] 李君如.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歷程與媒體的作用[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6).
[6] 李曉紅,郭城,程倩.突破“信息孤島”解決“服務缺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思路淺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4).
[7] 顏海,國外電子政府發展理念與經驗[J].信息科學,2004(5).
[8] 林治波.建設服務型政府[N].人民日報,2004-03-11.
[9] 劉麗群,劉淑芬.中美門戶網站評估體系比較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07(2).
(作者系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