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0期

新媒體時代傳媒專業供需矛盾分析及破解路徑

朱  尉 王益勛 

2014年10月09日16:2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近年來,傳媒行業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探討的熱門話題。學校培養什麼樣的學生,社會又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一直是傳媒行業發展經久不衰的話題之一。 因此,針對這一熱門話題,結合學校、學生、社會以及用人單位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深入分析,實際調查,理論探討等過程,從而得出相關結論。以期對傳媒類學子在今后的學習以及就業問題上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傳媒專業﹔供需矛盾﹔破解路徑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新時代,隨著信息時代不斷的發展,媒體傳播的形式也在不斷的發展與革新[1]。在我國,傳媒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傳媒行業高歌猛進的發展,使得傳媒專業在近年來備受廣大學生以及家長們的喜愛,成為大學裡較為熱門的專業之一。但是,隨著我國近些年的發展,高校不斷的擴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的發展。開設此類傳媒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學生的基數也不斷壯大。因此,傳媒類學生在就業問題上,供大於求的現象愈加明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傳媒專業對口就業率低、就業選擇多樣化,在國內傳媒業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等地,傳媒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口單位的比例逐年下降,對口就業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如某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從2010∼2013年的媒體就業率分別為30%、25%、23%、21%。而在2011年度主要本科專業失業率排行榜的調查中,動畫屬於傳媒專業的領域,失業率達到12.6%,排名第八。特別是在半年內離職率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排行榜中,前三位依次為動畫(37%)、藝術設計(37%),廣播電視編導(37%),這三個專業中的動畫與廣播電視編導是傳媒專業的主體。所以,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傳媒行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又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大難題。

由於當前我國傳媒市場人才的需求處於相對的飽和狀態,學生的自身綜合能力以及用人單位的嚴苛要求成為新的傳媒學子能否找到工作的重要制約因素。在就業問的題上,往往會出現學生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合適的用人對象。這種兩難的尷尬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下面,就讓我們分別從學校培養以及社會需求這兩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一、傳統教育模式下傳媒院校學校培養學生現狀分析

何為傳統教育模式?傳統教育模式是指,老師使用最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例如,老師進行口述學生記錄,亦或者是老師利用板書學生課堂抄寫,課后學習等方法進行教與學的一個過程。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而學生隻靠聽與記錄進行學習,很少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參與感,同時缺少實踐積累的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也不會太明晰,從而形成了單一的理論型傳媒人才。

對於傳媒專業的學生來說,動手操作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目前一些傳媒院校還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並且在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課程遠遠大於實踐課程。實踐課程少之又少,這是很不科學的。再加之部分學校相關硬件設施不達標,讓學生們一直向往的實踐課化為泡影,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也自然變差。此類學校隻注重文化理論課程的學習,卻忽略了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諸如此類學校畢業的學生們,他們一旦步入社會,就會發現社會上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不相符,而他們所掌握知識較為單一,很難達到用人單位所提出的任職要求。所以,這也是造成很多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之一。

二、新媒體時代下傳媒專業人才類型社會需求分析

新媒體時代下,傳媒人才能否順利就職,成為廣大學子以及家長們的熱門話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2013年在某地舉辦的大型招聘會中,傳媒類應聘成功的數量較少僅僅達到23%。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道,“2013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畢業生727萬人,加上20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 2014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大批量擴招的結果導致傳媒專業的畢業生總量較大,而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能招之即能用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太少”。這充分的說明,在我國絕大多數傳媒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直接就業的換句話說就是符合用人單位提出要求的應聘者少之又少。是什麼造成的這種原因呢?毫無疑問是相關傳媒院校隻重視理論教學,直接或間接的忽略了實踐教學。這類學校畢業的學生,如果沒有自身加強實踐學習。絕大多數都是紙上談兵類型的,沒有真正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這也就是學校教學與社會實際相互脫節,便造成一方面求職者費盡力氣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花盡心思卻找不到合適的用人對象兩難的尷尬局面。

三、應對策略

1.學生角度

首先,要提高思想認知水平,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與定位。當代傳媒學子大多都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以及對自身的能力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與定位。人們常說有了目標與定位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但是,就目前在校學生心理調查發現。部分學生盲目樂觀,眼高手低。他們對社會的發展現狀以及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知之甚少。近年來畢業生們幾乎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在經歷了畢業后找工作的一次次碰壁,才使他們覺醒。在學校期間,他們隻局限於學校這個小圈子,沒有很好地呼吸外界的新鮮空氣。他們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中能否立足,同時也不清楚社會用人單位究竟需要的是什麼類型的人才。所以,這也是造成現在畢業生找工作屢屢碰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針對這一點,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第一,當代傳媒學子要從自身出發,要充分的認識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揚長避短。第二,要立足社會實際,提高自身的思想認知水平,作為未來的傳媒人更要放眼世界,多看,多聽,多學習,多與社會接觸。隻有這樣,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與定位,為之奮斗,才會成功。

其次,要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個人創新能力。我們嘗試在百度裡輸入“創新意識培養”這個詞條,我們會發現在0.001秒之內,共搜出相關網頁5000多萬條。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兼教務處處長龐思勤老師用這個例子充分的說明了現在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於人才未來的培養是多麼的重要。還有,據相關統計,我國在校大學生居世界首位,而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相反失業率也居世界首位。這組數據普遍反映出,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不高,自主創新的能力也較差。這也充分地說明創新能力對於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對於傳媒學生來說,自主創新意識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相當的重要。在信息社會的當下,傳媒發展日新月異,作為一個傳媒人,或者即將從事傳媒行業的學子們,必須要具備自主創新意識的養成,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要始終保持自主創新精神,與時俱進。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步入社會才有更大競爭能力。

最后,要強化書本知識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當代大學生在學校裡如果只是一味的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書本上更多的是理論知識,對於傳媒專業,更多的是需要有很好的動手能力。再者,傳媒專業更多的是需要實踐性人才,這也是告誡學生們千萬不能紙上談兵。就是要求學生們要充分了解社會動態,培養動手能力,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盡可能多的參與到與傳媒專業相關的各種活動中去。畢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與自己在課后參加相關實踐活動,一個為被動接受一個為主動探索,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據相關專家測試統計得出結論,學生們主動探索得來的知識在大腦中記憶存留的時間更久,會讓學生們記憶深刻更加容易接受。顯而易見,動手能力越強的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速度越快,在實踐中提高的越多。所以,古人言“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學校角度

首先,建設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多元化教師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溫家寶總理曾說過:“提高教育質量靠什麼,關鍵靠教師,靠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做教師,一定要以德為先”。要培養出適應社會建設需要的具有復合型能力的合格大學生,要想提高院校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自身水平,教師隊伍與師資力量非常關鍵[2]。對於傳媒專業來說,學校對於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僅僅要靠本校的教師來組建,而是,要打造多元化的教師教學隊伍。例如,傳媒院校可以邀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擁有較長時間相關傳媒經驗的電視台記者,報社編輯,以及影視工作者等等,聘請他們為客座教授,來學校為傳媒學子開展座談會、學術報告等活動,交流他們的從業經驗以及心得體會。這樣,學生們就可以獲得更多書本以外的寶貴知識。這對於傳媒學子的學習以及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后都有很大的意義與價值。所以,組建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對於傳媒院校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學生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次,及時引進先進教學設備,為實踐充分准備。教學設備是輔助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與實踐的重要保障。對於傳媒類專業來說,教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元素。有了教學設備學生們才能更好的通過實踐學習。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教學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革新。例如,攝像機,剪輯機,非線性編輯軟件等等,都在推陳出新。但是,目前傳媒類院校的普遍狀況是,實驗教學資金投入較少。設備及其缺少或實驗教學設備達不到社會普遍要求。試想一下,由於教學設備缺少,學生在學校不能經常使用教學設備,或者是教學設備過於陳舊與社會一般單位使用的不能接軌,這樣的學生畢業后也會很難找到工作的。所以,相關傳媒教學院校,應注重的教學設備的數量與質量,加大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要做到及時更新,及時補充。隻有學生們更多的掌握了各種實驗設備,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的高水平人才。

最后,加強學生能力發展,培育良好專業素質。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好壞決定著這個學生未來的前途與命運。對傳媒學生,未來的傳媒人來說,要想立足社會,光靠書本上學習來的知識是不夠的。一個優秀的,合格的傳媒人即要有淵博的知識,又必須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以及較高的專業素養。那麼,如何才能夠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專業素養呢?筆者認為,這不僅僅需要學生們自身的不斷學習以及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學校,教師能夠有正確的教育措施以及良好的引導方法。其一,鼓勵學生們進行學術創新,多讀、多寫學術性論文,教師們要積極配合指導學生。其二,鼓勵學生們進行專業創作,傳媒專業的分支很多,老師們要悉心教導學生們多進行與專業相關的創作,在創作中學習並提高。其三,多為學生們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們能夠多與社會接觸,更多地參與到一些社會活動當中,在社會活動中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寶貴的社會經驗。隻有通過這樣,學生們才能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同時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3.社會角度

首先,加強單位合作,培養優秀人才。人才交流往往是提高人才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在人才交流方面,教育部門要首當其沖,教做好牽線帶頭作用,鼓勵及推廣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其具體方案有:其一,學校可與各個學校之間互相合作。例如,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高校之間可以互派優秀學生定期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二,學校可與電視台互相合作。例如,學校定期向電視台輸送學生,讓學生參與到電視台的整個運作過程中,進行挂職鍛煉。這樣,學生們就能更清晰的看到今后職業的藍圖,豐富實踐經驗。其三,學校可與相關傳媒產業單位合作。例如,與相關傳媒單位簽訂人才交流合作協議,定期讓學生參觀考察學習,也可以讓各單位相關從業者來學校進行講座教育。這樣一來,使學校與各個單位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才交流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大大增加。

其次,提高就業比例,鼓勵自主創業。黨的十七大文件中明確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充分的說明,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十分重視。作為傳媒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人員缺口已經接近飽和狀態。就業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除了畢業生們積極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之外。政府和社會各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為待就業的學子們尋找就業機會以及推出相應措施幫助與引導畢業生們就業。對於那些仍未就業的畢業生們,政府與相關單位應及時出台相應政策,鼓勵畢業生們自主創業。這樣一來,在政府的牽頭下,使得傳媒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相應的緩解。

總而言之,就傳媒專業來講,目前我國的就業問題普便較為困難。學生,學校,社會形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是決定傳媒專業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所以,本文從學生個人到學校培養再到社會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深入探討與理論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個環節都必不可少,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隻有將這三個方面綜合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傳媒專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傳媒專業就業的問題才能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喬健.面對新媒體時代[J].工會博覽,2013(9).

[2] 申功璋.改革機制,建設高校高水平師資隊伍——學習溫總理講話《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的體會與建議[J].中國教育,2009(3).

[3] 張智華.淺析當前我國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發展現狀[J].新聞世界,2013(6).

[4] 崔保國.2014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