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為、趙薇、黃曉明正在拍攝的《橫沖直撞好萊塢》,從最新海報來
佟大為、趙薇、黃曉明
《無人區》帶你感受大西北的蒼涼。
《轉山》帶你感受滇藏線的壯闊。
國產公路喜劇興起
由寧浩執導、黃渤、徐崢主演的公路喜劇《心花路放》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已經突破11億元大關,成為本年度華語電影票房首位。加上2012年創下12.67億元票房的《泰囧》,目前華語電影票房排行榜前三位已有兩部國產公路喜劇。
公路電影最早多出現於美國,如《末路狂花》、《逍遙騎士》、《天生殺人狂》等美國公路題材影片都在世界影史上留有重要地位。早在2000年,中國也出現了首部公路題材電影《走到底》,而后也陸續出現了一系列帶有公路題材色彩的國產電影,直到2012年《泰囧》的 出現,國產公路電影開始找到一個吸金新方向——公路喜劇電影。
現象
國產公路喜劇再度興起
自9月30日上映以來,由黃渤、徐崢、袁泉主演的公路喜劇《心花路放》就非常火爆,票房更是節節攀升,截至記者發稿為止已經突破11億元,暫居本年度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在近兩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裡,公路片的影子不斷出現在大銀幕上。從去年的《無人區》、《等風來》,再到今年的《后會無期》、《心花路放》,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公路題材,再加上《一路順瘋》、《一路狂奔》、《房車奇遇》等多部小成本制作,公路片旋風再度席卷而來。就連最近公布的新片——由趙薇、黃曉明、佟大為首次合作的《橫沖直撞好萊塢》新海報,也充滿了強烈的公路色彩,預示著這將又是一個公路電影。
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就已出現首部公路題材的電影《走到底》,講述三個人一路糾纏的故事﹔隨后在2006年到2008年三年之中又出現了一系列帶有公路色彩的電影,其中最有名的當屬2007年由張楊執導的《落葉歸根》,該片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民工老趙(趙本山飾)為使好友老劉(洪啟文飾)死后“落葉歸根”,歷盡艱難將老劉尸體運回老家的故事。同年的另一部公路片《紅色康拜因》同樣將視角聚焦在農民工身上,描寫了一對踏上割麥旅途的農民父子。
2010年《人在囧途》則是海、陸、空三種方式齊齊上陣,講述老百姓春節歸家的艱辛與不容易。隔年由杜家毅導演的《轉山》則把觀眾拉上海拔超過3500米的滇藏線,講述年輕人“書豪”騎車環行2000公裡高原之路的孤獨與偉大。
國產公路片特點
越喜劇越吸金
公路片最早起源於美國,是美國電影裡典型的類型片,通常是指電影的敘事發展是以一段旅途為背景,主人公在這段旅程中完成對生命的體驗、性格的形成、人生的歷練等等。好萊塢早期作品多反映青年人失落、迷茫和反叛的生活,著名的《逍遙騎士》就記錄了主人公駕駛著各色汽車疾馳在窮鄉僻壤之上。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公路片逐漸雜糅了更多的類型元素,打破了好萊塢傳統格局的構思。大名鼎鼎的《末路狂花》就借由兩位女主角,改變了男性主宰公路片的老規矩,在當時轟動一時。
相對於好萊塢公路片多樣的類型,國產公路片的類型相對單一,尤其在2012年《泰囧》收獲票房奇跡之后,國產公路片更是一窩蜂往喜劇類型上扎堆,各種山寨劣質的跟風之作也隨之而來,不僅叫“囧”的電影一夜之間全冒了出來,找輛車、來倆人、插科打諢就拍起公路片的也比比皆是。導演張志斌就曾發微博稱“因為《泰囧》,我就接觸了不下十個想做喜劇的人,更有甚者想直接做一個名叫《一群人不停囧途》的片兒。”
看起來頗像是旅游宣傳片
不過,與好萊塢公路片多是蜿蜒的公路、汽車旅館的單一場景相比,我國公路片的風景倒是美不勝收,有網友表示,“《心花路放》帶你感受雲南大理的浪漫與風情﹔《轉山》帶你感受滇藏線的壯闊﹔《無人區》帶你感受大西北的荒涼﹔《泰囧》、《等風來》帶你感受異域文化,國產的公路片看起來更像是當地的旅游宣傳片!”
事實証明,不少公路片的出現也直接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發展,《泰囧》上映之后,泰國旅游一度成為國內游客最熱門的旅行線路﹔《后會無期》的上映也讓電影取景地舟山東極島瞬間游客滿載﹔《等風來》則帶動了尼泊爾的旅游熱潮。不過,也有不少旅游愛好者擔心,電影熱映所帶來的旅游熱潮,會讓旅行品質下降:“例如《心花路放》的熱映,勢必會讓大理的旅游業變得火爆,但如果把大理變成了一個隻能看人頭的熱門景點,就會失去原本那種安靜、舒服的優勢。”
各方看法
影評人:還處於“自駕游”電影階段
盡管目前公路喜劇在國內擁有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公路片仍處於初探階段,距離好萊塢真正的公路片仍有一定距離。
影評人“內陸飛魚”就在微博上表示,國內尚沒有符合資格的公路片:“有人問,國內有沒有合格的公路片,答沒有﹔我們沒有公路文化,基本上號稱公路片的電影都是自駕游電影,號稱公路音樂的樂隊都是玩自駕游音樂﹔那些Loser是偽飾之物,沒有生活與流浪迷思,缺少死在路上的覺悟。”
“內陸飛魚”指出,國產公路片的追求大抵如是:帶著攝影師一路跟拍裝窮游以賣書的文青、在熱門景區尋求艷遇的吊絲。
院線:《心花路放》票房未必超《泰囧》
廣州金逸珠江院線經理謝世明告訴記者,隨著《心花路放》票房豐收,勢必又會引起一波新的“公路片熱”,但票房就未必看好:“以前《瘋狂的石頭》火的時候,就有一大批‘瘋狂’系列的電影出來,《失戀33天》之后又出現一批小妞電影,《致青春》后就出現各種青春片,接下來肯定有一大批公路喜劇出來,但市場前景就很難說,有些電影陣容不夠,話題不強,營銷不好、制作又粗制濫造、自然票房也不會好。”
謝世明表示,雖然目前《心花路放》在排片量上仍高居第三位,但最終票房則未必會超過《泰囧》:“經過一個國慶檔,整個大盤都放緩了,再加上接下來《超體》、《移動迷宮》等大片即將上映,《心花路放》能不能超過《泰囧》還很難說。”
公路片應該
更具“中國特色”
說到公路電影,多數人大概最早想到的都會是那一抹熱烈的驕陽下,一個牛仔的形象,以及一輛破爛不堪的敞篷車,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戈壁。這大概就是美國公路電影最初的模樣。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相比,好萊塢公路電影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在美國公路電影當中,美國文化所強調個人價值、追求個性的表達體現得淋漓盡致。公路電影成為美國文化一種特有的標志,例如在無數美國西部電影中出現的那條“66號公路”,如今已成為許多游客向往之地。
公路電影在中國尚處於初級階段,在目前來說數量也不多,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公路片在近兩年還是貢獻良多,既有票房最高的《泰囧》,也有口碑不俗的《人在囧途》、《無人區》、《轉山》等。但可惜的是,能夠融入我國文化特色的公路電影並不多。
有人說,中國公路電影總還是少了一些味道,與其極力地模仿,還不如打造擁有更多中國特色的公路片。例如前幾年的口碑之作《人在囧途》,展現的就是我國的 “春運”現象﹔《落葉歸根》裡所展現的故事聚焦了中國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民工,同時也展現了“落葉必須歸根”、“就算死了也要把你帶回家”的傳統思想文化。這些作品雖然在票房上沒有很高成績,但卻頗具特色,讓人印象深刻。很多時候我們總在模仿、學習外國類型電影,但形似觀眾未必買單,隻有內容引起共鳴才能受到觀眾喜愛。
中國公路電影知多D
中國第一部公路電影:《走到底》(2000年)
由施潤玖執導,講述跑長途的過程中司機和搭車的女乘客經過四天三夜而改變彼此命運的故事。
票房最高的公路片:《泰囧》(2012年)
截至目前,我國票房最高的公路片依然是《泰囧》。票房累計達12.67億元。
公路片最偏愛的演員:徐崢
《泰囧》、《無人區》、《人在囧途》、《心花路放》都有他別具一格的表演。
最愛拍公路片的導演:寧浩、葉偉民
葉偉民拍了《人在囧途》、《一路順瘋》。《無人區》、《心花路放》等都是寧浩的代表作。